黑 陶

发布日期:2016-08-10 09:58 信息来源:区政府

距今4000年左右,生活在太湖流域的古先民,择河滩高坡之处,挖坑造土窑,把砍伐来的树木和枯枝败叶填塞坑中,然后将事先做好的鬶、罐、壶、杯形状的泥坯,在柴火四周层叠摆放,引火焚烧到木柴通红后,用湿泥封闭烟口火腔,静静地等待冷却,最后揭开封泥,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个黑色发亮的鬶、罐、壶、杯等陶质的器皿。这种黑色的陶器,世称黑陶,因最早是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镇首先发现的,故冠名良渚黑陶。

良渚黑陶的烧造,是新石器时期文化一大进步的标志。

1972年夏秋之交,在今南湖区东栅街道雀墓桥村发现一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黑陶鬶、黑陶贯耳罐、黑陶双鼻高颈壶、黑陶带流宽把杯等文物,其中贯耳罐和带流宽把杯的发现,为良渚文化增添了新的器形,并为考古研究所珍重。

雀墓桥遗址的这一批黑陶,品质细腻,乌黑有光泽。

大约也就在这时候,凤桥冯国玠、嘉兴许明农二先生,对黑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明农曾在曹庄行医,曹庄地近凤桥。许和冯,都善篆刻,对传统文化有较高的修养。两先生率先在民间研制黑陶,抟土烧造,承接四千年文明。许明农(1908——1997)号缶禅,别署烟雨簃主人。嘉兴人。喜金石书画,编著有《瓦当文字徵》。他穷十年之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制出黑陶玺印、砚台、茶壶等制品,色黑如漆,温润若玉,使沉湮数千年的黑陶重放异彩。著名书画家刘海粟、钱君陶等先后为之推介,题书“古穆”、“黑陶神品”,在艺坛留下佳话。

继许明农之后,民间创作黑陶艺术品首推时良俊先生。时良俊1931年出生,原籍江苏灌南,1958年定居嘉兴。现为离休干部。时氏幼年读过私塾,对篆刻略窥门径,于工艺美术无师自通。他对古黑陶加以科学的研究,造窑试窑反复三十四次,终于解决黑陶渗炭、硬度、光泽等难题。时良俊先生积二十年之功,烧制出鼎、尊、彝、壶、盂、杯及熏香炉等黑陶精品,合符古法,造型质朴有金石气。

时良俊的黑陶技艺已申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编撰的《中国古今黑陶研究与制作》(讲授稿),具科学知识性、操作性,揭开了覆盖在古陶上的那一层神秘的幂。

黑陶器皿,可实用,更可供玩赏;文房摆设,古气盎然。而时造称之良工,可以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