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550508/2021-151701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大桥镇 | 发布日期 | 2021-01-22 |
文 号 | 主题词 |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及主席团的监督支持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江南文明之源、创新活力之城”的总目标,统筹推进抗疫情、提能级、强创新、稳经济、重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镇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8亿元,增长7.4%;财政总收入21.86亿元,增长2.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76亿元,增长0.2%。
(一)疫情防控在联防智控中步步夯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防控要求,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设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防控联动方案及应急预案。率先打造1506个微网格闭环,建立集中留观点、设立各卡点、织密村社区网格、守牢村社区小门,建立五级联动机制,统筹组织起各方力量齐心抗疫。成立精密智控专项小组,用好“一图一码一指数”,严密排查过往人员,确保辖区未发生确诊病例。转入常态化阶段后,在全市率先推出“免租券”,减免企业房租300余家,涉及减免租金800余万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整体经济运行评价指数(MEI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展“我爱我嘉·清洁家园”环境整治爱国卫生九大专项行动,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2352个。
(二)发展动能在创新创业中持续激发
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排名首次进入全省前五,并荣获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突出贡献集体。南湖微电子“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进“1+8”框架建设,部署“五个一”重点任务,实现工业产值266亿元。南湖云创小镇做优“云创”主题,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创新载体迈出新步伐。出台创新载体绩效考核办法,加大扶持力度,深挖载体潜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柔电院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获评省双创示范基地。引建嘉芯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等平台,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基础。引入浙江中加科技创新中心等5家引才机构,合作共建人才集聚区。
人才集聚跃升新高度。出台浙江人才创业园南湖产业园和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建设实施意见。举办全市首个人才项目集中云签约专场、“群英季汇”暨“南湖英才计划”评审会等活动。建立“1+2”人才申报推进机制,举办第一届外国顶尖人才认定评审会。新引进顶尖人才11人,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29人、省级领军人才10人,实现注册人才项目59个。
双创生态彰显新气象。围绕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打造“人才开门七件事”服务品牌,推广“人才e点通”服务云平台。不断完善人才俱乐部功能,率先启用嘉兴人才运动馆,开通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双创生态不断优化。
(三)经济质效在引建转型中持续攀升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13.5%。全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新增斯达半导体、明新旭腾主板上市企业2家。加大科技企业辅导力度,开展“雄鹰企业”“领军企业”“瞪羚企业”培育申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家,新获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完成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0.7亿元,增长19%,服务业投资44.8亿元,增长27.6%。
招商选资成效显著。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690万美元(商务部口径),新增工业用地备案投资额44.5亿元,新增亿元以上备案项目9个。引进亚瑟生物、和剂药业2个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引进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2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4个、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1个。引进检验检测服务机构17家,检验检测装备制造及关联企业3家。
有效投入持续扩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3亿元,增长11.3%。重点推进中晶大硅片、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三期等省市县长、百年百项工程。博方园区和加西贝拉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正泰智慧产业园等28个项目顺利推进,普利特新材料等18个项目顺利竣工。承办市区产业项目集中开竣工、市级“互学互比互赛”等活动5场。
转型升级力度加大。扎实推进“两退两进”工作,整治“散乱污”企业241家,腾退低效用地828亩。全力攻坚印染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完成东区印染行业、平湖塘沿线化工贸企业淘汰关停签约16家。建设工业园区智慧安全监管体系,完成“双管控”企业37家。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迎检和整改工作,完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6件。
(四)城市品质在内外兼修中持续优化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实施电力配套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90个,其中新建项目57个、结转新建项目5个、续建项目28个,完成全年投资15.9亿元。统筹推进产业新城生态、路网、百年百项等工程项目28个,编制曹庄集镇征迁方案,加速推进核心区域形象呈现。
城乡管理更为精细。按照大物业管理理念实施市政园林绿化一体化管养机制,修订完善自有物业管理考核机制。累计开展国有资产管理面积62.2万平方米,维修养护核心区市政设施18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雨污水管网120千米、“四位一体”保洁面积246.7万平方米。
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完成供地1553亩,争取新增建设用地1567亩,争取土地规划调整预留指标792亩,争取复工复产省预支计划指标483亩。积极推进“无违建镇”创建,扎实开展“三改一拆”,拆除违章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三改面积18.45万平方米。嘉科集团推进国资重组,成功获AA+评级,集团规模取得大幅增长,运营能力显著增强。
(五)城乡面貌在一体化推进中持续改善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5.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0538元。完成“米袋子、菜篮子”保供任务。制定大桥镇农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建省级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点1个,市级水稻高产示范方2个。落实“三个清零”有效帮扶低收入农户212户。完成农村困难户危房全面改造。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整体推进甲鱼养殖业减量转型发展,完成签约509户,签约率92%。以“我的村落我的家”“最美阳台”“优美庭院”等活动为抓手,推动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开展全域秀美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发现问题4305个,整改4284个,整改率99.5%。市控以上Ш类水质断面比例由0跃升至100%。推进垃圾分类智能化升级换代,实现镇区、农村、社区分类监管全覆盖,御上江南创建省级高标准小区,云东村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
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实施新时尚研学之旅精品线等美丽乡村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额4700万元。成功创建区级美丽乡村示范点7个、区级美丽乡村精品线1条。南河浜遗址等标志性项目持续推进。探索开展胥山、由桥3A级景区村庄运营管理。成功创建王庙塘、胥山山浜等区级美丽河道3条。有序推进焦山门低洼地、渡船浜圩区提升整治工程。
(六)社会事业在共建共享中持续进步
民生事业不断加强。曹庄社区、南祥社区按实运作。大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获全国首批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推进“学在南湖”“健康南湖”品牌建设,亚欧学校开工建设、艺术幼儿园开园运营,卫生院环境整治、图书馆分馆等工程有序实施。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9.79%,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665人。省级民生实事工程“残疾人之家”提档晋升四星级。完成农建村整体搬迁工作,完成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续保8148户。
基层治理系统推进。全面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登记辖区人口超14万。开展镇矛盾调解中心建设,完善全科网格现代化治理,全镇纳入微家园管理32000余人。大桥镇派出庭获全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成绩突出派出庭。落实“无欠薪南湖”要求,处置劳动纠纷案件772起,涉及金额2400余万元。受理矛盾纠纷1041件,涉及金额7200余万元。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实现交通安全挂牌整治顺利摘牌。成功创建全区首个省级四星级规范化食安办。处置通讯网络诈骗案件398起,成功遏制网络诈骗增长态势。
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大桥镇成功创建省级园林镇、市级文明镇。胥山遗址公园顺利投入运营。成功举办胥山端午民俗文化节、由桥小龙虾节、江南葡萄文化节等活动。深入实施“文化礼堂建设提升年”,创建全市首家省级书香礼堂。亚欧社区、由桥村创建区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组建“云端文化礼堂拍客行”专职文化队伍,有效整合基层文化资源。成功打造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企业俱乐部等文化阵地,规限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稳居全区首位。
(七)政府建设在改革提效中持续增强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深入开展普法学法活动。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依法科学民主。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七五”普法收官、“八五”普法谋划。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件、政协委员提案17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广泛听取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商联、民主党派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虚心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
作风效能有效提升。出台《大桥镇干部员工行为规范》《大桥镇作风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27项制度,规范工作职能56项。密切关注“四风”新形式、新动向,聚焦“慵懒散”作风顽疾,开展有效督查24次,促进政府部门转作风、提效能。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推进无差别综合窗口建设。梳理镇行政权力清单86项,完善办事流程指南,规范业务指导。
清廉建设不断深化。围绕清廉嘉兴、清廉南湖、清廉大桥建设要求,落实大桥镇班子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定期报告制度。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大桥镇监察办实体化建设,问责处理党员干部18名,其中党纪处分4人。认真做好财政预决算公开,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积极防范债务风险。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全镇上下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
五年来,大桥的经济更有实力、更具规模。大桥镇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连续五年入列全国百强镇。顺利完成扩容升级,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由206亿元增加至448亿元,五年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4.3亿元增加至21.8亿元,五年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由5.8:75.4:18.8调整至2.8:73.7:23.5,服务业比重提高4.7%。农民人均收入由26008元增加至40538元,五年增长55.9%。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达7.2亿美元,引进中晶大硅片等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0个。
五年来,大桥的创新更有深度、更显成效。建成全省首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智立方”。成功引建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10家,“2+X”创新载体体系日趋成熟。成功创建浙江人才创业园南湖产业园和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引育各类高层次人才2509名,其中顶尖人才28名,专家106名。“创翼南湖”双创品牌成功发布,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全镇R&D占GDP比重保持在8.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36家增加至130家,五年增长261%。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由74家增加至291家,五年增长236%。
五年来,大桥的城乡更有品位、更显魅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中科院三期等重大政府投资项目63个,累计投入超57亿元。完成绿化造林1250亩,粮食总产量达14.7万吨,发放农业补助5000余万元,完成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扎实推进“五水共治”,整治河道179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点18个、精品村3个、3A级景区村庄2个。大力实施印染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整体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工程。开展废气、固废、垃圾等分类整治,城乡环境、镇村面貌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大桥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文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新增就业6500余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800余万元,逐年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等6所中小学、幼儿园相继投入使用,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等3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工建设。引进康久中医院等2所医疗机构。大桥镇卫生院与嘉兴市中医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实现省级卫生村全覆盖。开展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推进“雪亮工程”“智安小区”工程,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