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时间最早、内容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教育。
在“双减”政策之下,学校与家庭如何做好有效沟通,助力孩子更健康的成长。近期,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就“双减”政策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对新教师们进行培训。
“浙江省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方丽萍老师作为主讲人为新入职的辅成教师们进行了一次既生动又深刻的教学演讲。方老师通过一个个实际案例的分享和分析,为新教师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讲话要有重点。心理学说:一个人的注意力一般都只有十分钟,致命的十分钟!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沟通时尽量不要长篇大论,要学会抓住重点。凡是对学生谈话中要求过的事情必须记录在册,紧盯到底,变成习惯。事前问清楚,事后负责人。
2、设计语言。方老师首先问了大家三个问题:你的语言有抓住人心的本领吗?你的学生和家长喜欢听你说话吗?任何话都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你试想过他们的差别吗?三个问题另新教师们陷入了沉思。随后方老师又讲述了自己在管理班级过程中使用过的小妙招,例如“暗号进班”、“翻山越岭”和“笑脸垃圾袋”。一桩桩原本枯燥困难的管理工作在方老师的手上都变成了童真有趣的教育行为。
3、主动倾听。方老师提出了在倾听方面需要掌握的几个原则:提问题、不要讲话、少批评、不要打断对方、集中精神、站在对方立场、让对方轻松、控制情绪。教师要与学生、与家长产生共情,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记过往的成就,活在当下,在时刻反思中进步成长。
4、分清关系。避免“往上沟通没胆、往下沟通没心,水平沟通没肺”。
5、赏与罚。管理无非就是赏与罚。一个成功的班级团队是整个班的学生都很努力。但也要做到尽量多奖少罚,要有人情味。
随后方老师利用中国教育的一句古训总结了今天的演讲:“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育的接纳程度。喜欢你这个人,就喜欢听你的话,喜欢学你传授的知识,可见,老师的人格魅力有多发,沟通效果就有多好!
最后,肖燕校长进行了总结讲话。“双减”政策落地,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只有架起家校沟通的有效桥梁,才能事半功倍,助力孩子更好成长!(潘悦、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