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55033X/2021-168955 公开分类
发布单位 区发改局 发布日期 2021-12-13
文  号 主题词

“十四五”规划十个重大战略举措!南湖区接下来的五年这样干(“十四五”规划解读信息)

发布日期:2021-12-13 09:03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区服务业发展局) 浏览次数:


一、“十四五”发展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要求,锚定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之“首善之区”的目标,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参与“五彩嘉兴”建设,聚焦“党建引领、创新赋能、产业跃迁、开放融合、品质生活”五大战略,以红船起航地的政治担当、中心城区的首位担当,率先建设弘扬红船精神示范地,率先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推动全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一)“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全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之“首善之区”。到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长三角第一梯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有效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排头兵”,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活跃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实现重要创新指标“八倍增八提升”。

努力打造产业跃迁增长极。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力争实现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力争实现800亿元。

努力打造弘扬红船精神示范地。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和红船精神发源地的政治优势不断放大,红船精神的理论研究体系和实践载体日益丰富,红色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努力打造社会治理标杆地。“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达到92%以上,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价达到90分以上,“城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率先建成,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

努力打造品质生活样板地。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稳定在27微克/立方米以下,森林覆盖率达到12.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更高水平共同富裕。

(二)2035年远景目标

南湖区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5年基础上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发达国家中上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板块,建成具有南湖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更加均衡化,城乡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学在南湖”“健康南湖”建设取得更大成效,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成为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的样板示范,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南湖、法治南湖。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全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高标准建成天蓝地净水秀的美丽南湖。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清廉南湖建设不断深化,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三、“十四五”发展空间布局

围绕全区发展目标,统筹人口、城镇、产业、资源要素、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不断提升区域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高土地利用质量,打造“一城驱动、一廊聚能、两心辉映、多点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实现整体能级提升。

“一城驱动”——以东部新城引领区域发展。“一廊聚能”——高质量建设亚太路科创走廊。“两心辉映”——深入推进南湖文化中心和高铁商务中心建设。“多点支撑”——聚焦各镇特色发展。

四、十个重大战略举措

(一)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推动起源地成为示范地

1.在建党百年新起点上打造享誉海内的红色名城。

2.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彰显红船起航地的精神气派。

3.擦亮红色领航开放包容的文化金名片。

(二)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赋能工程”,助力科创南湖再攀高峰

1.全力打造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聚宝盆”。争创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和浙江省院士之家。到2025年,实现年营收超亿元人才企业20家以上、人才企业上市4家以上。

2.加快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平台,全力推进嘉兴G60科创走廊核心区跻身全省高能级战略平台。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湘家荡“科创湖区”。

3.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到2025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到100家以上。

(三)坚持扩内需促开放,打造长三角核心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1.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融入上海。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合作共创世界级科创走廊。高质量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南向拓展带重要组成部分。

2.全面提升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打造长三角重点城市高铁半小时、城际轨道一小时通勤圈。

3.畅通高端要素循环。加强国际国内产业合作和经济交流,破除各类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强大磁力场。

4.全面释放消费潜力。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亿元以上。

5.以新发展理念拓展投资空间。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基本同步。

6.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层次。到2025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提高至40%。谋划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项目。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超亿美元项目45个以上。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250亿元以上。

(四)以数字经济为发展主引擎,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带

1.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到2025年,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5家以上。

2.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链,做优做精生物医药产业链。

3.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4家以上。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5%左右,争创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打造嘉兴市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强区。

5.推动现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构筑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重要板块。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区。打造火车头文化创意街区、凌公塘设计谷、南湖CAZ“文化创意三角区”。

(五)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深度融合,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1.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既好又快”发展。重组国资集团平台运作框架。打造雁阵型企业梯队。

2.完善政府经济领域管理体制。深化财税领域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动资源要素等领域改革。

3.建设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区。全方位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全国一流、长三角地区最优营商环境区。

(六)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城乡融合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1.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建设宜居城市、海绵城市。到2025年,建成绿道网170公里以上,每万人拥有绿道2.5公里以上。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全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试点。全力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5A级景区城。

3.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到2025年,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行政村覆盖率达90%以上,建成全域秀美金村、银村20个以上。到2025年,打造2个以上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功能多元、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科技支撑有力的省级以上农业发展平台。积极打造农业经济开发区高能级平台。

(七)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清洁生产,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2.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稳定在27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以上。全力打好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无废城市”。

3.建立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推动初心之地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1.推动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到2025年,全区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9年。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每年引进大学生1万人以上。

2.加快“学在南湖2.0”建设。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4%以上,所有镇实现省一级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100%,省现代化学校建成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居民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读比率达到90%以上。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3.加快“健康南湖2.0”建设。建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及人民医院。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争创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

4.加快“大爱南湖2.0”建设。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7%以上,户籍人口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1家以上区级医康养相结合的公办养老机构、2家以上镇(街道)级护理型养老服务中心。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5.全力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地。构建社会治理联动格局,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升级“七星阁”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全国最具安全感中心城区

1.坚决捍卫政治安全。

2.全面加强经济安全。

3.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4.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为加快实现现代化和打造“首善之区”筑牢坚实屏障

1.提高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区的能力和水平

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深化法治南湖建设

4.深入推进清廉南湖建设

5.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