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文化产业特色精品线“串珠成链”

发布日期:2021-12-28 08:47 信息来源:区委宣传部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加速器。

  目前,南湖区有文化企业1800余家,规上文化企业46家,拥有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街区)3个,省成长型文化企业6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5个,市重点文化企业7家。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1%,规上文化企业产出同比增长48.9%。

  主要数据有力增长的背后,是近年来南湖区着力把红船起航地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以红色引领南湖文化产业向百亿级迈进的有力实践。

  “今年初以来,把握庆祝建党百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领域’首批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进一步打造红色创意文化产业带,加速形成更具南湖辨识度的文化产业特色精品线。”南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我们将南湖红色核心区与东部、南部两大片区的特色资源有效串联,让红色文旅产业迸发新活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东部新城的科创优势,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园竞争力,涵养文创产业发展沃土,为南湖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红色引领 点亮文化产业带特色

  今年6月25日,“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正式开通。这列特殊的火车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与嘉兴南湖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内首趟进入铁路运行图日常运营的红色旅游列车。这一游线也成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首条落地运行的“开天辟地·革命启航”红色精品线。

  承接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不断释放的红利,红色旅游列车、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等红色文化的“容光焕发”,都无疑给南湖区深化文化产业特色精品线内涵注入新动能。

  守好红色根脉,用活红色资源。南湖区精心打造5平方公里的红色核心区。集国际交流、文化体验、红色教育、现代商业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南湖天地,点亮红色文化核心区的颜值和气质;游客置身1∶1复刻的1921嘉兴火车站站房,回顾党的百年历程;狮子汇渡口先辈们的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们登船时的场景;改版提升后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带给参观者更多沉浸式体验;4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点及沈钧儒故居、褚辅成史料陈列室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研学基地让红色研学活动丰富多彩。

  而从城区到乡镇,一条约30公里的“精神传承·使命永恒”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串起了凤桥镇联丰村、永红村,新丰镇竹林村等3A级景区村庄,一路领略党建引领下落实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南湖画卷”。

  近年来,以南湖、红船、红船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南湖区围绕“红色制造”,将红色创意文化产业带上各镇、街道的红色元素、非遗元素等“串珠成链”,打响文化产业特色牌。目前,红船船模、南湖菱画、凤桥竹刻、陶笛等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擦亮“南湖·乡间小集”“南湖·创”两大文创集市品牌,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组织企业参加嘉兴、深圳、长三角等文博会,提升南湖红色文产知名度。

  与此同时,南湖区以红色文创圈粉,打好文化产业“流量牌”。5月20日,2021红色文旅创意市集暨嘉兴市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在八佰伴广场举行,吸引了全国25个城市组团参与,堪称一次近年来国内红色文创成果的大展播。南湖区深入探索红色文创之路,建立区文联创作基地和文艺家创作联盟,引育7家艺术家工作室。实施红色精品创作工程,弘扬红船精神三部曲出版发行,推出原创红色电影《红船》、合唱歌曲《因为信仰》、图书《红船谣》等文艺精品创作。推动红色文化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三年来销售红色文创产品上万件。

  在打响红色文化这张金名片的同时,南湖区还持续擦亮宋韵文化、大运河文化等文化品牌,推进“月芦文杉”街区开发、子城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建设大运河数字诗路e站南湖体验中心,串联三塔、血印禅寺、岳王祠、状元及第牌坊、分水墩等节点,打造运河新文旅精品游线。

  创意无限 厚植文化产业发展沃土

  南湖创意文化节是近年来南湖区精心打造的一年一度的重大文化品牌活动。

  2021年是举办南湖创意文化节的第五年。本届南湖创意文化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蝶变焕新彩 百年奋进时”为主题,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文化产业谋新篇为主线,涵盖了南湖区火车头文化创意街区开街、文创集市、文化产业专场招聘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

  本届南湖创意文化节启动仪式上,数字文化产业园平台发布,8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南湖直播间签约,禾城农商银行“文创贷”授信20亿元等。

  借力本届南湖创意文化节热度,以崭新面貌开街的火车头文化创意街区,成为南湖区红色创意文化产业带上的重要一站。截至目前,2021“中国·南湖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已征集到国内外“多媒体宣传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形象IP设计”等作品377件。

  “这是一个共融共情的产业园,是一个叠加碰撞的产业园,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园,是一个拥有1+1>2‘双园叠加’效应的电商文创产业园。”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园区已累计引进电商、文创及配套类企业850余家,初步形成四大产业集群:以东栅当代艺术中心、璟禾艺术馆为代表的文化与艺术产业;以嘉兴规划设计院、宏正设计为代表的设计与广告产业;以嘉报集团、19楼为代表的报业及传媒产业;以开心索、不莱玫、聚水潭为代表的创新型互联网产业。今年1至10月,园区实现产值86.59亿元,同比增长37%。

  除了以火车头文化创意街区为重点倾力打造“文化创意三角区”,南湖区红色创意文化产业带上,与其遥相呼应的湘家荡区域桥埭文化产业园也在加快建设中。据悉,该文化产业园规划总面积21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用于文创产业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沿桥埭路一线展开。园区分为产品加工、桥埭老街、精严讲寺三大片区。目前,园区内已入驻较大企业及单位13家,其中文化企业10家,去年产值近1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把桥埭文化产业园打造成由文化特色商业休闲街区、文化展览展示区和文创区有机结合,能满足人们旅游、购物、社交、娱乐、商务等全方位需求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使园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在市本级释放更大影响力。”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投入科技蓝海怀抱。近年来,南湖区发挥大桥镇的科创优势,推动建设文化科技融合之地。“我们依托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平台,通过发挥数字媒体、智能感知专业方向的技术优势,加快未来院虚拟现实(VR)技术在立体影视、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化。”南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聚力聚焦数字文旅、数字服务业等布局建设,积极培育跨境电商、新零售、信息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培植智慧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开创智慧文化生活消费新体验,培育发展数字互动娱乐、数字视听、网络文学等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高度融合。”

  【谋定而动】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南湖区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已基本谋定。在不断壮大文化产业特色精品线的基础上,新蓝图将着力构建“133”文化产业体系。其中,“1”是指做强红色文化地标产业,第一个“3”是指壮大数字文化、文化旅游、文化智造三大主导产业,第二个“3”是指培育创意设计、文化影视、文化会展三大重点产业。同时,南湖区将构建优化“一心两翼,四街多园”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其中“一心”即做强环南湖文化产业发展核心,“两翼”即培育东部、南部两大文化产业发展增长极。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红色文化引领,数字化赋能、集聚化升级、融合化创新’为路径,聚力推进百亿文化产业升级,为南湖区在共同富裕新赛道上领跑示范贡献文化产业力量。”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