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55009X/2021-160938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区民政局 | 发布日期 | 2021-06-15 |
文 号 | 主题词 |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施“九大先行计划”。
1.实施“集成协同、智慧应用”的数字民政先行计划。深化民政数字化改革,加快民政服务“码上办”广泛应用。推进“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落地应用,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推动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开展“未来养老社区”试点,率先探索居家养老“云监护”(智慧水电)服务,构建老年人居家安全环境场景。依托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市级“幸福嘉”社会大救助数字化平台,建立智慧救助新机制,实现救助申请“一证通办”,经济状况“一键核对”。打造96345生活服务应用,提升便民服务数字化水平。
2.实施“积极主动、精准高效”的智慧救助先行计划。健全完善“1+8+X”大救助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0000元/年以上。落实推进南湖区社会救助家庭关爱“四项制度”。加强外来人口临时救助,健全完善与疫情灾情等突发事件相适应的“救急难”工作机制。开展低收入农户脱贫攻坚兜底“回头看”,完善“两线合一”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开展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解决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和定期送“幸福清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
3.实施“幸福养老、浙里更好”的养老服务先行计划。深化康养服务改革,新增逸和源•嘉兴市南湖区湘家荡颐养中心、嘉兴市南湖区大树湘家荡颐乐园、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康养联合体建设试点。做深“家院融合”模式,探索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将专业化养老服务辐射延伸至家庭。完成居家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50户,新增老年人助餐服务120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养老机构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公办养老机构失智症照护专区实现全覆盖。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实施养老护理员素质“补短”工程,落实浙江省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成1260培训人次。发挥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平台作用,初步建成“1+11+X”的康复辅助器具租售网络体系。
4.实施“和谐共治、精密智治”的社区治理先行计划。举办南湖区首届“两约”故事擂台赛,开展城乡社区工作者挂职交流活动,抓好村社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村社区换届“后半篇文章”。完成村(居)民委员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实换发等工作,广泛应用“浙江省村社区基层组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村(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化。设立减负增效工作监测点,推进《浙江省村(社区)减负清单指引》落实。积极创建省级智慧社区试点,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建立1个城乡社区发展基金会。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行动,推进“居民会客厅”建设,20%的城乡社区完成“居民会客厅”建设。推动社会工作站示范点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运营。
5.实施“活力迸发、有为有位”的社会组织先行计划。坚持社会组织党的全面领导,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整合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和培育发展中心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用共享。巩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成果,加强收费规范管理,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优化社会组织管理系统,加强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社会组织信用评价体系,拓展社会组织评估结果应用。发挥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作用,培育一批品牌社会组织和品牌公益服务项目,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社会工作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将高层次社工人才纳入急需紧缺和重点人才引进范围,加大扶持力度和激励力度。有序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进网格送服务”活动,推动社会力量下沉,形成具有南湖特色的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品牌。
6.实施“崇善行善、扶危济困”的公益慈善先行计划。以慈善公益项目研发创投为抓手,强化“互联网+慈善”功能,增强互联网救助平台作用。继续开展“暖巢行动”、爱心“帮一点”、“爱心虚拟岗”等帮困服务项目。扎实推进慈善基地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着力扶持发展应急救援和救助类慈善组织,建立和完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慈善应急协调机制。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的行为,强化慈善信息公开透明。
7.实施“关爱保护、健康成长”的儿童福利先行计划。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提升养育、医疗、教育、康复、社会工作综合服务能力。谋划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实体机构建设。落实浙江省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做好各类儿童的信息采集、分析、运用工作,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为精准和专业化的帮扶和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完成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全覆盖,各镇(街道)各培育1家示范型村(社区)儿童之家。强化儿童福利工作队伍,提升儿童工作服务能力。启动“种太阳”困境儿童心理辅导项目,提升孤残儿童和困境儿童精准保障水平。做优做强“雨露计划(护苗行动)”、“梦想课堂”等困境儿童服务品牌。
8.实施“节地生态、节俭惠民”的殡葬改革先行计划。
开展惠民殡葬专项治理和提标增项扩面工作,进一步提升殡葬规范管理水平,完善落实惠民殡葬政策,着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加大节地生态安葬建设力度,指导相关镇、街道做好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探索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丧事简办、文明绿色殡葬等要求纳入社区公约、村规民约。深化群众“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手机APP“网上办”、“掌上办”推广运用,建立群众身后事涉财处置联办机制。推进省殡葬管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优化巩固和高效提升。
9.实施“便民利民、温暖贴心”的民政服务先行计划。依法规范行政区划管理。规范地名命名,全力推进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加强门牌管理,加快完善地名数据库。传承发扬古地名文化,挖掘保护地名资源,讲好用好地名故事。抓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完善“双百结对”机制,落实好移民“六助”和“十项”关爱帮扶计划,加快实施后扶项目,实现移民群体的和谐稳定和融入发展。持续推进婚姻登记全省通办改革,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婚姻登记机关场所达到国家4A级以上标准,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和婚俗改革,加大补领婚姻登记证工作力度,补充完善婚姻电子证照库。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