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王浩代表:
您在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湖区在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做了一些工作。
一、基本情况
南湖区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品质嘉兴”大会战暨中心城市品质提升攻坚推进大会精神,进一步彰显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整体形象,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落实城市建设“文化先导”理念,注重文脉传承,坚持保护为主、价值优先、考古前置、风貌协调、甄别保护、传承发展原则,开展历史文化遗存挖掘工作,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建档。立足分级分类保护和利用,明确文化遗产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保障措施,推进古今融合、城景融合、文旅融合,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对全区195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信息核实补充,完成文物责任单位核查115处,梳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信息10处。做好文物修缮工作,2020年共完成兴善寺香花桥、永红村馀粟桥、三星村砖瓦厂旧窑、大中桥4处文物修缮工作,共计882131元。出台南湖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预警机制,健全南湖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预警机制,有效预防建设工程与文物保护的冲突。增强区文物监察大队力量,经区编办同意,共增加14名编外用工指标数用于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辅助工作,同时履行区文物监察职责。2021年上半年共开展文物巡查731次,检查文物单位731家,开展白蚁危害专项调查10处、历史建筑排摸83处。
2.推进非遗活化工程。指导推进东栅街道凌公塘非遗小镇和七星街道湘南社区民俗文化村申报工作,推进凤桥镇三星村凤桥竹刻、梅花洲菱画和新丰镇竹林村农民画非遗体验点创建,推进大桥镇胥山村和凤桥镇三星村、永红村以及余新镇曹王村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做好省级非遗旅游商品推荐。做好“服务传承人月”活动,走访传承人12人、发放传承人体检单7份、发放传承人补贴6000元。积极做好非遗宣传展示工作,举办“红船少年非遗说”嘉兴传说故事讲述大赛、第十届中国掼牛争霸赛、“向建党百年献礼”——2021嘉兴百位非遗少年征选活动、第二届胥山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等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46人次参加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评选、非遗购物节、2021年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等各类活动。
3.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制定解码工作方案。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南湖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工作方案,确定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工作步骤和主要内容。组建解码工作专班,召开解码工作座谈会。剖析解码工作任务与主要内容,明确重要工作时间节点。现从非遗普查、文物普查两块领域对我区代表性文化元素完成了初步梳理,形成一份由3个主类、17个亚类、43个基本类型、100个文化元素组成的南湖区文化元素清单,整理出16项重点文化元素,完成5个文化基因解码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
1.加强历史文化遗存的日常安全监管。明确文物安全巡查的要求,加强对文物的日常巡查力度,安排好恶劣天气的文物专项巡查行动,实现“早发现、早处理”的工作机制。加强文保单位物防力量,拟对白坟墩遗址、雀墓桥遗址等9处市级文保单位增加监控点47个。开展了文保单位(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消防设施、电线布置、房屋修缮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不规范处予以指导,同时借助文保志愿者的力量,共同维护文物的安全。
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一方面,继续结合各类文体活动、联赛,开展各类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活动,提高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加强文化遗产工作的数字化,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用影音、图片等方式深入挖掘南湖区各区域的文化印记,寻找身边的文化乡音,感受身边的非遗血脉,集中展现南湖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
3.推进红色旅游精品线。精致打造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精品线。以红色地标串连“重走一大路”节点,做好1921嘉兴火车站站房展厅,结合宣公弄区域改造提升、中山东路桥(新宣公桥)改造、狮子汇渡口遗址公园建设、鸳湖旅社和汤家弄3号等文化遗存的复建,大力开发红色旅游,重现“一大路”历史场景,展现新时代建党圣地的风姿。
4.继续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并做好文化基因的转化利用。开展文化元素全面调查培训,对如何开展全面的文化元素调查工作做详细培训,对现有的文化元素清单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组建一支由省级专家和试点地区专家为顾问,本土专家为主要解码力量的专家学者队伍。以红色文化、运河文化为主要解码方向,拟定6-10个文化因基解码试点,召开基因解码交流会和重点文化基因评估会,形成试点解码案例集,总结解码工作,做好转码用码工作,提升城市品质。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南湖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6月15日
(联系人:陈洁翔;联系电话:189673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