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湖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2-04-19 11:21 信息来源:区市场监管局

2021年南湖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省局“4455”总体思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抽检环节

(一)健全各级责任体系

1、推动党政同责有效落实。按照《南湖区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清单》要求,推动党委政府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任有效落地,强化属地责任,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2、规范食品安全考评制度。围绕食品安全指数、年度食品安全考核评议等,制定2021年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实施细则。以《浙江省食品安全市县动态管理负面清单》为标准,规范对各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考核评议,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巩固深化省食品安全区创建成果。

3、强化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发挥食药安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凝聚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合力。制定2021年南湖区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抓进度,抓落实。牵头开展迎接建党百年食品安全攻坚行动、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等重点工作。

(二)织密基层网络体系

4、推进分类评定管理。积极推进基层食安办分级分类管理和星级评定工作,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争创四星级食安办。对通过三星级评定的乡镇(街道)食安办持续开展动态管理。

5、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推进基层协管员队伍建设,开展基层食品安全协管人员能力培训,基层协管人员食品安全考核优秀率达50%,持续推动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

(三)优化社会共治体系

6、推进食安险提质扩面。支持引导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管控+事后风险保障的风险治理体系,构建日常监督、宣传教育、培训指导等方面服务机制。在食品生产企业、养老机构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等领域扩大参保覆盖面。

7、加大食安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你点题我检测”“我宣传你传递”“我执法你参与”“你举报我查处四个你我活动。拓宽宣传渠道,注重传统载体和新型平台的全方位运用,深入开展更加立体全面的宣传造势,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四)完善抽检监测体系

8、实施食品抽检分离改革。按照《嘉兴市南湖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抽检分离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抽检任务实施大分离”“硬分离,优化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流程。围绕机构与人员、制度与规范、硬件与保障三方面“16个有具体要求,加强食品安全抽检能力规范化建设,力争通过考核验收。

9、科学制定抽检监测计划。全年拟安排食品抽检2270批次,抽检量达到3.5批次/千人。一是加强监督抽检。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品种、重点企业,科学安排抽检计划,增强监督抽检靶向性,注重抽样区域、时间、业态、环节、品种均衡性。二是加强专项抽检。围绕食品各环节日常监管工作,围绕大宗食品、薄弱环节等,安排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节令食品、校园及周边食品、重点风险隐患回头看、你点我检等专项抽检。三是加强评价性抽检。安排350批次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客观准确评价食品安全状况。

10、提升核查处置水平。进一步理顺食品抽检、日常监管、稽查执法、基层监管所职责分工,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核查处置闭环管理流程,提升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效能。对重点难点案件采取督查督办、联合约谈等措施,确保核查处置五个到位,核查处置完成率达100%3个月按时完成率达85%以上。依托省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调应用平台,加强抽检监测大数据分析应用,为精准抽检、精准监管服务。通过应用浙政钉上核查处置功能模块,实现掌上办公,提高核查处置效率。

二、食品生产监管环节

(一)持续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持续深化企业知责、履责、守责三责能力提升工作,推动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1、全面落实自查自纠。根据省局制定出台的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清单,结合南湖区实际,厘清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边界,切实压实企业食品安全法定义务。继续编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控手册》,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南湖区食品生产企业年度落实主体责任承诺书签订率、自控手册提交率达100%

2、优化完善“3S”管理系统。继续完善升级南湖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3S”管理系统,以高效便企为宗旨,持续优化系统,打造企业爱用,监督适用的实用系统。

3、组织开展履责报告活动。持续开展落实企业责任年活动,组织开展1场以上企业负责人履责报告活动。通过履责经验分享、失责教训剖析、监管点评跟进、公开承诺倡议、社会公众参与等方式,进行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引导社会各方共同督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扎实开展重点食品风险隐患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强化食品生产环节风险隐患综合治理。

4、组织开展地产食品风险隐患治理行动。根据企业风险等级评价,抽检监测等情况,以保健食品、糕点、肉制品、速冻食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高风险食品和抽检不合格企业为重点,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的风险隐患治理清单和治理措施,组织实施靶向治理。

5、深入推进寻找CCP行动。根据省、市局寻找CCP加强食品生产风险防控行动试点方案,扎实推进,高标准完成目标任务。

6、持续开展保健食品清理整治行动。开展部门间联合督查,继续开展五进宣传活动,引导公众科学理性消费。坚决打击保健食品行业的非法生产经营、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和曝光一批典型案件,有效净化保健食品市场环境。

7、持续做好高风险冷链食品物防工作。按照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常态化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机制要求,严格落实全受控、全链条、全时空四个不得的监管要求,督促企业加强浙冷链系统应用,全面落实高风险冷链食品物防工作措施。

(三)完善食品生产监督检查体系。针对企业违法添加、虚假标注、虚假宣传等主观故意违法行为,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8、全面落实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价,强化风险分级管理,企业年度风险等级评价率达100%

9、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根据《关于做好2021年南湖区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四化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南市场监〔202111号)要求。以"四个最严为要求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风险管理,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工作规范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局科室组织对25家食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或随机抽查。

(四)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发展是最好的监管理念,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体制的优势,多措并举,引导和督促企业和小作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规范提升食品生产条件,切实推动我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0、组织开展重点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根据上级部署,组织开展乳制品、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加强食品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指导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品质,切实推动产业振兴发展。

11、全面开展规上企业HACCP认证行动。2020年规上食品生产企业为基数,全区规上企业HACCPISO22000管理体系认证占比达到85%以上。

12、持续开展小作坊规范提升行动。积极推进证照合一改革,确保小作坊登记建档率达100%。持续加大小作坊(食品生产小企业)监管环境卫生和违规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已创建的名特优食品作坊及亮化达标小微食品企业全部实施“5S”管理。

(五)积极推进食品生产智慧监管。依托省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运用AI智能、云分析、区块链等先进数字化技术,加快将监管场景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积极推进食品生产智慧监管。

13、加快推进特殊食品风险智控场景应用。加快完善特殊食品风险智控场景应用,至20216月底,我区在产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全部接入该场景。

14、加快启动阳光工厂场景建设。按照全程监管智慧化、关键环节可视化、闭环管理常态化的目标和企业时时管控、监管事事闭环、社会处处监督要求,启动阳光工厂场景建设,力争至202111月底,具备条件的10家食品生产企业接入该场景。

15、加快推进浙食链应用场景建设。按照一码统管、闭环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厂厂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溯源、事事倒查的具体要求,至202111月底,全区25家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追溯信息接入浙食链

三、食品流通监管环节

(一)推进数字化转型

1、推动浙食链系统建设。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加快浙食链系统在食品经营环节的应用,督促相关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做好追溯信息的生成、采集、上传等工作。

2、深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优化协同应用的全程追溯、分类智控、在线巡察、统计分析等功能,提高智能化水平。对协同应用接入和使用情况建立定期公示、通报和考核制度。

3、深化浙冷链系统。强化浙冷链系统与冷链智控场景的深度融合,增加交通运输车辆和冷库备案、温度监控信息,为冷链物防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二)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1、压实主体责任。根据省局出台的各类食品经营主体责任清单与技术评审指南,编印大中型商超等食品安全主体落实主体责任自控手册,规范自查的内容、要求、自查频次、上报时间等。结合风险评级结果,督促企业完成自查自纠。

2、完善过程管控。根据省局进一步明确预包装食品、食用农产品、冷藏冷冻食品、散装食品、进口食品、特殊食品等各类食品的进货查验要求开展工作。

3、完善食安管理员制度。完善大中型商超等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全面实行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制度。规模以上食品流通经营单位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三)开展风险隐患治理

4、整治流通领域突出风险隐患。开展农贸市场散装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药残风险隐患治理。配合开展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长江禁渔打非断链等专项行动。

5、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按照总局《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进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规范行动。督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重点加强对主体资质、场所环境、生产经营过程三方面整治。严厉打击农村制售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商标侵权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督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重点加强对经营者管理以及日常经营行为两方面整治。

6、构建全受控、无遗漏冷链物防体系。落实上级人物并防策略部署,健全和完善冷链食品物防精密智控体系。开展进口冷链食品四个不得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冷链食品企业三服务活动,推动应上尽上、应入尽入、应查尽查、应用尽用、应处尽处,常态化抓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信息上链受控工作。筑牢进口冷链食品三道防线,确保不发生物防安全事故。

(四)推进食品流通管理规范化提升。以大中型商超以及大型连锁便利店、品牌网络加盟店为重点,按照上级部署,持续深入开展各类形式食品安全规范化示范创建工作,打造一批达到新标准、新形象、新零售要求的经营者样板。继续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以及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推进协同管网,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等监督机制,加大对食品销售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制定食品流通环节有关地方标准。

(五)深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方案,根据上级部署,逐步完善备案主体双随机检查制度和风险分级管理规定。配合实施三小行业多证合一。大力推进电子许可证电子健康证应用,进一步完善电子证书应用场景,在食品经营许可增量中推行电子许可证基础上,逐步实现存量证书电子化应用。实现电子健康证跨区域使用。

四、餐饮监管环节

(一)聚焦风险,破解四大难题

1、加强餐饮具清洗消毒管理。开展为期半年的餐饮服务环节餐饮具清洗消毒专项整治,完成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专项检查任务,督促自行清洗消毒餐饮具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执行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规范餐饮具的清洗、消毒、保洁过程;采购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餐饮具的,应查验、留存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消毒合格证明;采购和使用一次性餐饮具的,应从正规渠道采购,严禁采购无厂名、厂址、出厂合格证明、生产许可等信息的产品。

2、加强高风险业态管理。加强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高风险业态的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分餐配送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确保各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可控,实施动态管理、长效管理,基本建成智能阳光厨房,推动导入HACCPISO22000体系并通过认证。鼓励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强化餐饮连锁企业总部的管理,引导规范连锁企业总部对门店采购配送、人员培训考核、食品安全自查等进行统一管理,推动餐饮连锁企业品牌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3、加强小餐饮规范化监管。三小行业多证合一办事轻松监管不放松为原则,总结推广历年来小餐饮监管经验做法,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小餐饮安全红黑榜公示制度实现全覆盖。

4、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净网行动。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监管,线上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上公示的证照、地址、超范围经营等问题进行抓取和监控;线下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实地检查入网餐饮单位,严厉查处无证经营、食品不符合要求、环境卫生脏乱差、加工过程不规范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继续推进入网餐饮单位外卖封签使用覆盖面,持续提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突出重点,开展五大行动

5、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加快实施《浙江省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重点加强民工子弟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等薄弱环节的提升力度。学校(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基本全覆盖并接入协同应用,实现98%以上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等级达到B级以上,60%的校外学生供餐单位通过HACCPISO22000体系认证。春秋季开学期间,通过浙江省行政执法平台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校园周边餐饮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6、农村家宴转型提升行动。加大《农村家宴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的宣传,从放心厨房建设、厨师管理、操作流程与服务要求等方面规范提升农村集体聚餐质量安全防控水平。新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1家,建成农村家宴阳光厨房”6家并接入协同应用。加快农村家宴三化转型提升工作,引导培育农村家宴产业化公司,推动建立菜单制定、食材配送、厨师管理、宴庆管理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构建政府引导、协会牵头、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新型农村家宴管理模式。

7阳光餐饮综合体(街区)提升行动。加强对城市综合体、美食街、重点商圈等餐饮聚集区行政指导,推动管理主体建立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阳光餐饮综合体(街区)1个。督促综合体管理方对餐饮店进行统一管理和加大餐饮店资金投入,对后厨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并积极建设阳光厨房,从事网络订餐的推广使用外卖封签和网上阳光厨房,接受消费者监督。结合放心消费行动,培育并创建放心餐饮店。推行一店一码,公示商家资质、日常检查、抽检、行政处罚、投诉举报等信息。

8、餐饮服务水平提升行动。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为切入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餐饮企业落实省、市《餐饮行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指南》相关措施要求。深入开展全区反对餐饮浪费百千万创建活动,本年度实现大型以上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区级以上文明单位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量化分级A级单位创建工作全覆盖;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聚餐分餐制、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开展光盘行动。主动向消费者作出有关餐饮食品安全和餐饮服务质量的承诺,并通过经营场所、菜单、外卖餐食包装等开展有关减油、减盐、减糖等健康饮食宣传。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9、餐饮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行动。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年为载体,继续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员监督抽查考核,全面提升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实现中型及以上餐饮单位、学校食堂、托幼机构食堂、养老机构食堂等重点单位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抽考全覆盖,并逐步向小型餐饮单位、入网餐饮单位延伸。

(三)创新驱动,完成六大任务

10、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完善餐饮服务安全保障规范,提升重大活动保障能力。做好建党百年系列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及保障方案,制定南湖区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提前介入,指导重点保障接待单位餐饮设施设备的改造完善工作,提升软硬件水平。

11、探索量化分级评定新模式。指导区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工作,推进行业自律,构建社会共治新模式。结合南湖区实际,对《评定规范》进行修改完善,加入反对浪费等内容,将量化分级评定打造为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载体。同时结合量化分级评定,开展放心餐厅”“餐饮示范店等创建活动,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2、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安排,联合区行政审批局、区卫生健康局推进电子许可证电子健康证应用,进一步完善电子证书应用场景,在食品经营许可增量中推行电子许可证基础上,逐步实现存量证书电子化应用。实现电子健康证跨区域使用。

13、迭代并推广应用场景。推广使用阳光厨房、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智控、网络餐饮以网管网、校园食品安全智治等应用场景,推广使用浙江省行政执法平台,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数字化、信息化协同治理能力稳步提高。全区50%的学校(幼儿园)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以及全区80%的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开展相关场景应用。

14、做好餐饮环节冷链食品物防工作。按照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的要求,严格落实餐饮单位进货查验制度,指导和监督餐饮单位做好赋码、扫码入库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及疫情防控隔离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5、强化基础数据动态管理。持续推进食品经营许可和三小一摊数据库清理和动态管理,进一步优化主体退出机制,确保数据底数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