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16/2022-168712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区委宣传部 | 发布日期 | 2022-04-28 |
文 号 | 主题词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部署,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政治任务,突出“开好党代会、迎接二十大”主题主线,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思想铸魂、信念立人、风尚化人、实践育人,担起“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的时代责任,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着力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着力深化全域文明创建,打造新时代文明和谐高地,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努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铸魂塑形赋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深化理论铸魂工程,创新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全面落实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巡听旁听制度。实现县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学习率达100%、中心组成员研讨交流发言率达100%。深化理论溯源工程,系统开展“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深化理论走心工程,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拓展理论常态化进基层有效途径。实施理论宣讲队伍建设“个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带头宣讲,组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专家学者开展专业宣讲,培育一批基层宣讲名师工作室,设立一批特色宣讲点。办好南湖·初心讲堂“365天天讲”栏目,办好南湖讲坛和红船朗诵艺术团,面向市民群众广泛开展理论宣传宣讲。深化“李家播报”“南湖桨声”“理响嘉善”等基层宣讲品牌。办好全市青年理论宣讲大赛。
2.开展“开好党代会、迎接二十大”群众性宣传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制定“三为”专题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宣传宣讲、研究阐释。精心组织重大主题报道,组织各级媒体深入开展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重大主题采访活动,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等主题报道,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办好“共同富裕新征程”“数字化改革进行时”等栏目,推出“共同富裕看浙里”“共同富裕在身边”“我在窗口写青春”系列活动,讲好反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嘉兴故事、时代故事。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配合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老兵永远跟党走”“十大最美农村路”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开展“我为祖国点赞”“我为家乡打卡”等互动讨论,开展优秀文化作品展示、展演、展播,组织歌咏、演讲、快闪、广场舞等群众文艺活动,营造热烈喜庆的社会氛围。
二、深化新时代道德建设
3.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唱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强音。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深化“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梦 劳动美”“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党的女儿”等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建立“红色基因库”和红色资源保护体系,推进红色资源系统研究,举办红色主题展陈展览,强化红色精神实践传承。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推动《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落地见效,分众化开展各类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七大行动”,实施“高校思政百千万”工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引导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开展劳动创造幸福、勤劳创新致富主题教育。推进“八五”普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4.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典型引德、文化养德、实践育德、制度护德,推进《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落地见效。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推动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座谈会重点任务落细落实。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人物、劳模工匠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充分发挥道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最美嘉兴人”品牌建设,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社会风尚。推动修订完善《嘉兴市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探索道德典型礼遇关爱和退出机制。推动文艺界行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加强文艺领域违法失德人员管理,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维护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的荣誉和形象。鼓励支持多种形式的公益慈善活动。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复兴少年宫”建设深化拓展为牵引,统筹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整合提质,进一步拓展活动场地,完善设施功能,丰富活动项目。大力宣传展示文明校园良好风貌和经验做法,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常态化开展。深化“春泥计划”品牌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效能。落实《嘉兴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行动方案》,加强青少年德育、美育、体育、劳育、心理健康等专项教育。开展“童心向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主题活动,精心选树“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6.普及诚信文化。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打造信用嘉兴。推进诚信文化建设,深化诚信宣传教育,开展“最美诚信嘉兴人”主题宣传活动,打造最美诚信嘉兴人品牌。深化诚信公民培育,把诚信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加强诚信社会建设,打造信用城市、信用村镇、信用单位、信用网络、诚信政府。深入实施浙江信用“531X”工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推广“诚信档案”“道德银行”等诚信品牌。
三、积极培育特色文明品牌
7.开展“浙江有礼·积善之嘉”文明品牌培育。面向全市开展“浙江有礼,从我做起”“全民学礼仪”系列活动,广泛践行敬有礼、信有礼、亲有礼、行有礼、帮有礼、俗有礼、学有礼、网有礼、餐有礼、乐有礼等十种礼节礼行。以嘉善县为试点开展“浙江有礼·积善之嘉”文明品牌培育,通过凝聚有礼之魂、营造有礼生态、推进有礼实践、推介有礼品牌、推动数智赋礼,推出一批践行“浙江有礼·积善之嘉”文明品牌内涵的先进典型,并在嘉兴全域宣传推广。开展光瓶行动和“文明出行”“文明停车”“文明旅游”“文明排队”“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施工”“垃圾分类”“文明养犬”“文明新风”等“十大文明好习惯”专项行动,深入宣传“嘉有好家风、礼让斑马线、聚餐用公筷、随手做志愿、重信守承诺、垃圾要分类、邻里讲和睦、爱心暖厨房、办酒不铺张、带走半瓶水”等文明理念。强化公益宣传,组织开展优秀公益广告征集大赛,推出一批有礼主题公益广告。
8.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贯彻落实《嘉兴市学习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常态化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主题宣传及基层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深入人心。深入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最美全家福”“家书抵万金”“我有传家宝”等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婆媳、最美邻里等典型选树和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开展“最美家庭”发布和先进典型基层巡回宣讲活动。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类典型、公众人物、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清廉文化建设,以醇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普及科学家教理念。倡导新时代家庭观,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推进育儿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9.涵育文明乡风。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全域打造“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增强农民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提升农村德治水平,推广道德评议机制、乡村治理积分制等经验做法。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加强传统工艺、民间技艺、非遗项目、传统村落等保护利用,提升打造文化节庆品牌。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培育富有嘉兴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
四、全面实施共同富裕全域文明创建工程
10.实施共同富裕全域文明创建工程。统筹城市和农村、网上和网下,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龙头,协同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高质量推进城乡文明创建融合发展,推动文明创建从城区向乡村延伸,从局部向全域覆盖,举办系列创建工作培训班,逐步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夯实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鼓励群众参与共建共治,设计群众便于乐于参与的平台载体,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实事难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力度,推动桐乡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我市文明村镇创建水平。
11.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网络空间思想武装,推进网络文化繁荣兴盛。提升全社会网络文明素养,开展精神文明网上主题活动。通过短视频、漫画、H5、直播等形式,开展网络文明知识竞赛、网络文明网上调研、网络文明作品评选,开设网络文明线上讲堂、发布《网络文明这么做》倡议书,举办第二届“共治网络文明 共享文明网络”辩论赛活动,深化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实施嘉兴市“银发乐网”工程,并开展网上宣传普及,让更多老年人知网懂网、文明上网,提升网络内容辨别能力。培育新时代网络道德风尚,发挥正能量网络名人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广大网民参与网络文明创建。加大先进典型网上宣传力度,推出网络公益广告精品力作,推动创建活动在网上扩大影响、形成热潮。实施网络生态治理行动,推进网上“扫黄打非”,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道德秩序。举办嘉兴市网络文明大会。加强全市文明网站矩阵建设。
12.开展数智文明建设。推进精神文明领域数字化改革,建设“文明全指数”管理数字化平台,健全高效便民、运行顺畅、闭环管理的“一张网”“一件事”“一键式”精神文明数字化体系,迭代升级数智文明创建应用场景,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精密智控、闭环管理水平。加强“志愿浙江”应用场景推广使用,用好“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数字化应用场景,提高青少年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
五、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
13.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贯彻落实《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窗口单位为基点,设立有组织、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的文明实践阵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网上拓展延伸。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整合融通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和服务,联通融通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动中心建设工作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动建、管、用、育“全周期”管理。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关切,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乡村代办”等文明实践项目,建立“为民办实事”常态化机制。继续加大文明实践基金建设力度,建设文明实践示范带、示范线,挖掘提炼融入地方治理的工作样板、特色载体,遴选推广代表性、操作性强的精品案例,推出一批具有鲜明嘉兴辨识度、较强牵引力的文明实践品牌。举办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大赛。
14.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精准触达体系改革,建立健全随手做志愿广泛参与机制、志愿服务资源协同共享机制、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重大应急救助社会参与机制和理论制度成果创新体系。构建现代化志愿服务体系。依托“志愿浙江”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重点服务老年群体、新嘉兴人等群体,开展“文艺送万家,文明助共富”活动、“阳光助残”活动、“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永远跟党走”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持续开展“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开展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等先进典型选树。以防疫、应急等为重点,开展阶段性重点任务志愿服务行动。
15.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精神文明教育,大力普及全民健康知识,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社会公众的疫情防护意识和能力。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高质量巩固卫生城镇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健康城镇、健康村、健康细胞等建设。
六、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6.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研究中心运作,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对标长三角周边地区,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功能布局和建设提升,不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开展公共文化“嵌入式”服务,推进打造“10分钟品质文化圈”。开展新一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行动,持续抓好重点镇村、智慧书房、农家(礼堂)书屋等设施建设,发挥智慧书房、农家(礼堂)书屋示范点的模范作用,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资源的实际需求。落实《嘉兴市文化艺术创作规划(2021-2025年)》,推进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工程,围绕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重大主题文艺创作。
17.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禾城文化复兴行动计划,推进以罗城为重点的古城文化保护区建设,恢复重现嘉禾八景“东塔朝暾”等景象。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梅湾街东区和芦席汇历史街区建设改造,加快打造三塔文化长廊等。复建以天籁阁为标志的古城文化核心区。统筹规划子城地块、原第一医院地块和天籁阁地块,打造兼有嘉兴历史文脉与新时代特征、兼具国内辨识度与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新地标,有力彰显嘉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全面展现嘉兴气度恢弘的古城文化,凸显江南文化的时代魅力。进一步深化与浙江大学的战略合作,推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在嘉兴落地,举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系列展览。
18.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全民健身运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音乐、舞蹈、戏曲小品、演讲、诗歌朗诵、书画摄影展览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开展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讲座展览下乡活动。开展大中小学生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艺术实践活动。精心策划2022年“喜迎新春”环境氛围布置,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营造喜庆热烈祥和的新春氛围。策划举办2022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集中展示嘉兴文化魅力和浓郁的端午风情。举办第六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突出市县联动、城乡互动、百姓参与,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