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实际上,自6月初开始,一席沉浸式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流水席”就已经在南湖区陆续“上菜”。
龙舟竞渡、踏白船表演赛、嘉兴掼牛等大型非遗活态展演带来震撼观感,非遗展示体验、非遗购物节、“红船少年非遗说”等创新活动令人眼前一亮,古风今韵相辉映,推动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绚丽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12日上午,20多个亲子家庭围坐一起,听南湖区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洁翔讲解身边的非遗。“现在的小孩没办法想象过去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我觉得带他出来多听听多看看,挺有意义的。”家住东栅街道九曲社区的李先生带着孙子来到现场,对陈洁翔讲到的陌生“知识点”,李先生会用手机上网找一些相关图片,再给孙子知识拓展一下。
动态展演、静态展陈、活态传承,6月初以来,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上演了无数个精彩镜头,让百姓在有限的时空里切身体验到了南湖区非遗的独特魅力。
“从端午假期以来,全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就已经铺开。”南湖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6月是开展非遗集中宣传展示的好时机,端午节相关的祭祀习俗、饮食习俗、娱乐习俗几乎都是非遗活态传承。3天的假期里,作为嘉兴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主舞台的南湖区,铺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端午民俗画卷,让全市人民共赴一场盛大的非遗民俗文化之宴。
6月2日上午,2022年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五芳斋杯”龙舟竞渡、踏白船表演赛在西南湖热闹开场;6月3日上午,第三届胥山端午民俗文化节和梅花洲端午子胥庙会同时启幕;6月3日晚,2022第十一届中国掼牛争霸赛年度总决赛在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中国斗牛馆举行……在大型活动中,嘉兴端午习俗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地方特色之浓郁悉数展露,而一些“小而美”的非遗项目则为这个传统佳节添加了许多生动细节,包粽子、做香囊,体验黑陶、竹刻,“风雅·宋”端午游园会、水乡婚礼,多姿多彩的节目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来到南湖区体验端午传统民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介绍,今年非遗宣传活动特别贴近年轻群体,用年轻人乐于参与的方式传播非遗。6月1日起至30日,南湖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其中,南湖古居斋茶食制作技艺、回族煎包煎饺制作技艺、真真老老粽子制作技艺还参与了浙江电视台“云探店”融媒体直播活动,集普及、体验、展示、销售于一体,多形态、立体式展示了南湖区的非遗韵味。
不断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使其焕发新的光彩。南湖区也注重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非遗文化宣传更加鲜活。6月11日起,《跟着文物游嘉兴》新媒体节目线上发布,从“文物”中品读嘉兴历史,见证城市蝶变。
集中展示全区非遗保护成果,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人民共享。南湖区还举办了“异彩纷呈”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南湖非遗,与您聊聊南湖的历史文化”周末艺术沙龙、“红船少年非遗说”优秀选手风采展示等活动,秀出非遗“最炫民族风”,让非遗不仅仅是“传家宝”,更成为滋润南湖人民创新发展、文明善治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