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蜜桃看凤桥!
七八月的南湖区凤桥镇,连风里都充满了水蜜桃特有的芳香。
6月29日,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的101路红色旅游公交整装重发,作为沿线展示嘉兴统筹城乡幸福生活窗口的重要一站,凤桥镇三星村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今天(7月2日)上午,“相约凤桃 共富美好”2022南湖凤桃节专场发布会将在凤桥镇三星村拉开帷幕,向四方宾朋展现凤桥水蜜桃的独特韵味。
围绕水蜜桃种植特色产业,近年来,凤桥镇着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植入文化,做足“桃文章”,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正值上市时节,一颗颗粉润饱满、鲜嫩多汁的水蜜桃正全力绘就凤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让当地桃园“香”飘四方,在为乡村带来“高颜值”的同时,更为村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一颗水蜜桃,响了一个品牌,成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筑起了凤桥果农“甜蜜共富路”。
数字赋能
小小水蜜桃插上“云”翅膀
清晨,凤桥镇三星村桃农应华兴将一枚枚新鲜水蜜桃摘下,统一分拣、包装之后,一箱箱经过认证的凤桥水蜜桃就能搭上物流的发货车,送往全国各地。
“北至东北,南到深圳,现在的凤桥水蜜桃做的是全国的生意。”应华兴说,他家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水蜜桃种植,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也见证了凤桥水蜜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产业蝶变,“我认为凤桥水蜜桃之所以成为老百姓的致富果,关键在于产品品质的把控和品牌的打造。”
近年来,凤桥水蜜桃已经逐渐走出了最初的粗放种植方式和无序经营模式,经过几代桃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凤桥水蜜桃正在一步一步树立起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品牌形象,先后注册了“凤桥”“两爿桥”等商标,打造凤桥水蜜桃与珠三角联合品牌,借助顺丰物流、中国邮政的整车冷链将水蜜桃带出长三角、运入珠三角。
今年,凤桥镇将在三星村重点打造水蜜桃品控中心,引进能够以甜度、分量为标准对水蜜桃进行精准分类的全自动生产线,服务于广大桃农。
“实现统一的分类定级之后,我们就能根据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对水蜜桃进行分类分级。”三星村党委书记徐利军介绍,“下一步,我们还会用好水蜜桃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集种植、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水蜜桃全生命周期体系,进一步提升质量、打响品牌、拓宽销路、惠泽桃农。”
“这是凤美蜜桃,果子更大,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果酸、氨基酸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近日,在桃花源农场,负责人陈慧春在直播中声情并茂,不时手拿产品进行“吆喝”。不少网友下单购买,仅仅半天时间,已经卖出去了礼盒装的特大果200公斤。
直播“带货”,打开了农产品营销新思路,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受益于直播联盟的成立,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我们直播间的粉丝涨了1万多,一条抖音就有70多万播放量,抖音销售额一个月突破40万元,对我们新农人来说,直播真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方式。”陈慧春对此深有感触。
值得一提的是,凤桥镇共同富裕主播基地也进入了实体化运作阶段。以陈慧春为代表,凤桥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形成水蜜桃直播新媒体矩阵,让更多的桃农了解直播、走进直播、参与直播。
同时,凤桥镇积极拓展珠三角市场,与江南水果市场等建立密切联系,与佳泽水果等大型水果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同富裕主播基地打造、邀请主播卖桃等,融入线上电商新趋势,进一步扩大水蜜桃销售半径和品牌度。
打造IP
从“卖桃子”到“卖风景”“卖文化”
时至今日,凤桥镇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蜜桃之乡,凤桥水蜜桃也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围绕这一特色产品,凤桥镇大力发展起了旅游经济。
每年3月至5月桃花盛开,凤桥桃花节总能吸引游客,漫步十里桃花,同时开发蜜桃乌龙、桃花糕、果脯、蜜桃酒等衍生产品;此外,桃木艺术工坊还可将桃木制成各类工艺品,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除了桃花节之外,南湖区凤桃节等多个以桃为主题的特色节日相继呈现,美丽乡村多点绽放,全域旅游画卷也在徐徐展开。
今年,凤桥镇还进一步推动了水蜜桃地理标志规范化授权使用,改为一年一认证,保护了凤桥水蜜桃品牌的同时,更保护了广大桃农的利益。
作为时令水果,如何在稳住水蜜桃销售基本盘的同时,创造更大的市场经济价值,为当地经济注入更多的产业活力,形成多方联动的迅猛发展势头,凤桥镇在2019年成立南湖区水蜜桃产业农合联的基础上,广泛挖掘桃产业周边发展潜力,形成了以“乐淘桃”为品牌标识,桃花酿、桃源鸡、桃花宴等多种联动产品,将桃子产业链持续拉长。
每年暑期,凤桥镇都会举办“桃二代”夏令营以化解暑期桃农采摘忙无暇顾及孩子的难题,通过一日桃农体验、一周桃园参观、一月桃产业补习、一期桃文化总结等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桃文化”。“桃帮帮”党建品牌在凤桥镇可谓耳熟能详,该品牌巧用“育树理念”,从“强根脉”“壮茎秆”“通叶脉”三个维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帮扶与反哺的良性循环,推动三星村2700亩水蜜桃特色产业发展。
在帮助贫困桃农卖桃过程中,志愿者们以志愿采摘、爱心认购、视频直播等形式累计参与300人次。作为一个农业产业链上的党建品牌,在解决了产量销量两大痛点的同时,将技术指导、“链”式发展完美“植入”品牌建设中,赋予了水蜜桃产业旺盛的生命力。
“水蜜桃的产业化发展成效明显,但在精品打造和品牌提升上仍有不足,如何进一步依托直播等新业态赋能带动销售,让村民的共富路走得更加宽广,是急需我们探究的问题。”……一张木桌、几杯清茶、绿荫环绕,几天前的一个傍晚,三星村党委在第三网格村民徐水根的农家小院里,开展了一场以“如何抢抓机遇,打造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示范窗口”为主题的“凤桃夜话”活动。
“凤桃夜话”每期都会确定一个主题,广泛邀请区领导、镇领导、村干部、乡贤人士、青年工匠、村民代表等参与,大家围绕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乡村旅游、农业生产等方方面面展开讨论、建言献策。通过“凤桃夜话”这一载体,凤桥镇进一步拉近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基层自治谋划发展、事务协商、资源共享、问题排解等多重功能。今年初以来,“凤桃夜话”已举办6期,共梳理“三张清单”23条。
从“卖桃子”到“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凤桥镇的一颗水蜜桃,“甜”了一方百姓,“美”了一域乡村。
聚焦品质
20片叶子只供养1颗果子
5月21日,虽然还未到盛夏桃子上市的季节,但在南湖区凤桥桃花源农场体验基地,圆润饱满的桃子已压弯了枝头,为周末前来抢“鲜”体验的市民们送上了夏日的清香与甜蜜。走进体验基地内,远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桃香,放眼望去,葱茏的桃叶间,一颗颗粉嫩的水蜜桃挂满枝头,甚是喜人。
“看中哪个随便挑”,桃园负责人陈慧春自信地向前来采摘的市民们做起了推销:“今年这批早桃是特早熟品种,成熟之后挂在树上20天不软,是挂树期最长的品种,采摘价格为10元一斤,从果形大小和甜度来说都不逊色于盛夏上市的桃子。”
原来,2016年陈慧春就引进了一个名叫“凤美”的蜜桃品种,当时就想延长水蜜桃的销售时间,以满足不同阶段的市场需求。经过数年时间的摸索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凤美”这一新品种,并收获了不错的效益。
现如今,从5月、6月份“凤美”开始上市,到6月、7月份“早湖景”和“湖景”等品种大批量供应,再到8月份“晚湖景”上市,整个凤桥镇的水蜜桃上市周期更长,产业链也得到延伸。“特色农业就是要能致富,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让这个产业带动更多人富裕起来。”凤桥镇农业技术水利服务中心农艺师夏雨钟说。
如何种出品质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蜜桃,是历代凤桥桃农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桃农赵娄军的农场里,有百来亩的温室大棚桃,可实现精准控温、控水,代表着未来凤桥水蜜桃的发展方向。
“采用温室大棚种植的桃子,甜度更高,卖相品质也更好,还能更早进入市场。”赵娄军表示,水蜜桃产业要做大做强,不能再依靠扩大面积、追求产量等外延式增长,只有不断挖掘内生潜力,才能更好地占据市场,赢得未来。
今年4月份,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修改校阅及反复论证,《凤桥水蜜桃生产技术标准》正式出炉。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份标准对一些经验性的错误进行了补充和修改,特别是在水蜜桃产量控制上进行了严格的量化规定,即每20片叶子仅能供养1颗果子。而这一标准,也标志着凤桥水蜜桃从追求量向追求质的深入转变。
与此同时,凤桥镇积极推进水蜜桃产业的机械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去年新展示的全地形智能割草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大大提升了桃农田间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在农技人员的努力下,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溉系统等新技术也陆续在凤桥落地应用,使农场降低了人工成本,为后续打造精品水蜜桃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截至2021年,凤桥镇水蜜桃种植主体2259户,种植面积达7500亩,采摘面积5000亩,年产量1.2万吨,亩均收益可达1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