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一对口支援案例成全省典型

发布日期:2022-09-07 09:23 信息来源:南湖区

近日,浙江省《浙川东西部协作、省域山海协作案例精选60例》印发,“南湖区东‘技’西‘送’培育对口地区农牧产业新模式”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典型。这是南湖区对口支援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变“输血”为“造血”,全面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若尔盖县区域内草原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省最大的草食畜牧业大县,而牦牛产业也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地处高寒区域、传统养殖技术落后,牦牛以散养为主,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难题始终困扰着他们。

近年来,若尔盖县结合本地实际,在养殖模式上不断创新,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南湖区的对口支援,更是给了若尔盖县资金支持、智力帮扶和科技创新,全力帮助研发推广轮牧、圈养、补饲“三结合”高寒牧区顺势养殖技术集成新模式。去年,“三结合”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科技厅2022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科技合作领域项目,也是阿坝州唯一入选项目。

如今在若尔盖,由南湖和若尔盖共同投资建设的现代农牧科技示范产业园,正引领当地畜牧业新一轮腾飞。在南湖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该产业园先后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以及四川省草科院、西南民族大学等多个院校团队洽谈合作,加快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辐射带动农牧民科学化养殖,全面打造标准化示范牧场。今年,若尔盖县第一个牦牛全产业链产学研基地也在这里挂牌成立。

“十四五”期间,南湖区还计划安排对口支援资金,用于完善南湖—若尔盖现代农牧科技示范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专家科研楼、草料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等,加速若尔盖牦牛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南湖区与若尔盖县跨越万水千山结成“远亲”。多年来,双方充分利用各自资源禀赋,实现优势互补,在产业合作、平台建设、消费帮扶、劳务协作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合作,形成了一项项有特色、有亮点的合作成果,成为发展路上最亲密的伙伴。

例如在产业合作方面,南湖区在援建中立足若尔盖实际,找准优势与短板,精准扶持和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项目,打造并形成了“飞地”产业园、若尔盖县生态产业发展融合园区、现代农牧科技示范产业园三大产业平台,全面提振县域经济发展。在消费帮扶方面,南湖区创新产销合作模式,依托“政府定销、企业直销、线上广销”三大平台,积极推动若尔盖县农产品销售,让更多高原农产品走出产地、走进南湖,激发对口地区的产业内生动力。

前不久,南湖区与若尔盖县签署了深化对口支援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将协同推进和落实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推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携手打造新时代对口协作的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