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五全模式 提升分类成效——南湖区召开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2023-12-12 08:42 信息来源:区教育体育局

为进一步推进南湖区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2月11日上午,南湖区在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中港路校区金声讲堂召开2023年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

2.jpg

南湖区分类办副主任沈李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局分类办主任方瑜出席会议并部署迎检工作。会议由区教育体育局校园安全管理科科长、局分类办副主任程跃川主持。

会上,嘉兴市第一幼儿园作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介绍。南湖区余新镇中学、嘉兴市行知小学作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迎检工作表态发言。区教育体育局校园安全管理科工作人员杨佳秋作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迎检工作专题辅导。

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局分类办主任方瑜从思想认识要提高再提高、实际行动要快而又快、标准要求要严之又严等三方面部署了全区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迎检工作。

最后,区分类办副主任沈李强作总结讲话。他从思想认识再提高、责任担当再明确、长效机制再夯实等三方面就推动全区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有力、从深从细、见行见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他强调,垃圾分类事关民生福祉,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笃行不怠、主动作为,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社会文明指数展现教育担当、作出重要贡献、打造特色亮点、交出满意答卷。

据悉,近年来,南湖区教育体育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校园生活垃圾分类长效运行机制,固化模式、补齐短板、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努力提升分类成效和质量。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和专项督导工作,积极争创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链推送,深化宣传教育

一是落实《条例》学习。2020年9月1日,《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行,全区教育系统掀起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新热潮,贯彻落实、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理念。

二是深化主题教育。生活垃圾分类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保工作,从局机关到学校都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区教育体育局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多渠道、全链条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师生家长垃圾分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坚持以教育促动学生,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牵动社会,为建设美丽南湖添砖加瓦。

三是践行分类理念。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的素质,转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观念。区教育体育局每年制订下发《南湖区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争先创优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要求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宣传《条例》,上好生活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

四是创建分类环境。对学生开展浸润式教育,通过宣传栏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手抄报、创意画、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垃圾分类亭专项布置等方式,让校园充满生活垃圾分类的氛围。

五是强化分类宣传。指导学校组织学生以儿歌、快板、朗诵等方式,强化宣传推广,累计完成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200多场次。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班队活动或黑板报等渠道,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常规教育。通过班级钉钉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告家长书》、“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一起走”等方式,将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传输到家长、传输到社会。2023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每学期上好生活垃圾分类班队课,通过晨会、电子屏、黑板报等渠道开展宣传,举办专题讲座,打造“分类小卫士”、“好帮手”等,让学生当主角,助推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快车道。2023年,与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分局联办“无废南湖·同心童画”“无废”主题绘画征集活动,组织南湖区教育体育局所属学校就读的小学生积极参与并争取获奖,9月24日上午,在与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分局、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南湖区凤桥镇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南湖区无废丰收节暨无废农场建设指南发布仪式上为获奖学生颁奖。

六是推送亮点特色。通过区教育体育局网站、南湖教育体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及时宣传生活垃圾分类亮点和特色活动。通过市分类工作群、嘉兴教育垃圾分类工作群、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群等钉钉群或微信群,分享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在学习中产生灵感,开发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生活垃圾分类特色活动。

二、全程管理,努力担当作为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教育体育局加强统筹协调,做到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协同抓。要求各校(园)成立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以师生为主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劝导员队伍,其中校级督导员不少于2名,劝导员每班不少于1名,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的培训、督促、检查、纠正工作。

二是落实全程分类。与具备相关资质的垃圾收运单位签订协议或合同,按时分类收运。在做好分类收运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做法,定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垃圾源头减量,有效落实全程分类。

三是推进常态分类。在区分类办的统一部署及指导下,全区120个校(园)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示范、创新工作,配齐配足“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四色垃圾桶,在各项工作措施中发现问题、解决难点、提炼亮点。在校园公共区域配置四分类桶,食堂(厨房)配置三分类桶,墙上贴上相应标识,地上划线(禁止堆物),餐厅张贴光盘行动和限塑令宣传,会议室配有光瓶行动桌签,传达室、办公室、教室配置二分类桶,办公室不允许使用一次性纸杯,厕所里面纸篓贴有其他垃圾标识。建好校园垃圾分类亭(集置点)并落实通水通电,实施雨污分流,洗桶点的洗桶水必须排放到污水井里。

四是做好危废收运。落实《关于印发嘉兴市实验室废物统一收运处置方案的通知》,重视学校实验室危废处置,做好初中学校的危废统一收运工作。

三、全员参与,彰显活动特色

一是垃圾分类进课堂。将市垃圾分类讲师团讲师、嘉兴市省身教育集团省身学校章徐霞老师制作的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教学课件上传南湖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群,要求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下载并结合实际作适当修改后开展垃圾分类教学活动,每个校(园)区至少每学期(每半年)开展一次教学活动(1-6月、7-12月各一次)。利用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教材,要求每个校(园)区利用垃圾分类教材和课件上好垃圾分类主题班会课,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垃圾分类教育和绿色环保理念。

二是垃圾分类重实践。要求全区学校每月填报南湖区开展校园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垃圾分类互动实践活动统计表、南湖区教育系统志愿者活动或公益活动统计表两张月报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500余次,参与人员30000余人次。

三是垃圾分类云行动。三年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生活,伴随着宅家生活的开启,每一个家庭每天的垃圾排放量也在悄然剧增,如食品包装袋、废纸、牛奶罐、塑料瓶、废电池、蔬菜果皮等,这其中的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部分学校开展“宅家也环保,垃圾分类云行动”,提高师生家长的环保意识。

四、全优推进,争创示范单位

一是开展现场督导。区教育体育局校园安全管理科联合区分类办工作人员分组对全区11个镇(街道)的120个校(园)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督导。督查指导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制度、规范设置分类设施、落实分类收集运输、宣传氛围、教育引导工作、人员落实和加减分项等六方面。从督导的总体情况分析,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治标向治本深化,充分发挥辐射引导作用。

二是创建示范单位。截至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积极争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其中嘉兴市第一幼儿园南湖新区园、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幼儿园、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实验幼儿园、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幼儿园、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钧儒小学成功创建为2022年度南湖区生活垃圾分类“五个标杆”标杆机关部门(单位)。此外,2021年全区已有19所中小学、幼儿园创建为南湖区无废学校和嘉兴市无废学校;2022年全区又有21所学校成功创建市级、区级无废学校,完成考核验收。2022年,嘉兴市第一幼儿园南湖新区园和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实验幼儿园入选嘉兴市第一批“精品无废细胞”。2023年,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入选嘉兴市第二批“精品无废细胞”。2022年嘉兴市第一幼儿园南湖新区园成功入选省百优“无废细胞”无废学校。2023年,有7所学校正在积极创建市级、区级无废学校。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3月31日,嘉兴市第一幼儿园在全市“垃圾分类我先行,引领校园新时尚”实践活动案例分享暨现场观摩会上分享经验。

五、全新谋划,展望今后工作

下一步,南湖区教育体育局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全新谋划,敢于创新,真抓实干,落细举措,不断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长效运营机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指导学校开展更多、更优、更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特色活动,让全体师生家长加入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队伍中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南湖作贡献,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湖新篇章。

14.jpg

13.jpg

(局校园安全管理科程跃川 杨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