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至情之美”的音乐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12月14日上午南湖区小学音乐教研五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如期开展。区音乐教研5组的老师们及新入职的音乐教师们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力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是由新丰镇中心小学的夏慧老师执教五年级《故乡》。夏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带领孩子们律动走进了乡间的小路。随着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歌声,仿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的美丽画面。在歌曲教唱完整之后,夏老师还加入了二声部的编创环节,引导学生边画图形谱,边跟琴用连贯饱满的气息演唱,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欣赏《回家》时,夏老师让学生对比聆听了高音萨克斯、中音萨克斯的音色,并引导学生用beng演唱歌曲主题,听辨出是哪一个萨克斯进行的吹奏。课堂最后,学生用纱巾再次完整感受音乐,纱巾轻轻地抛上去,落下来,每个孩子都沉浸在优美的音乐课堂氛围中。
第二节课是由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的芮旭晗老师执教二年级《小鸡的一家》。芮老师教态亲切,通过童话故事贯穿整一堂课,引导学生从聆听开始,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舞蹈动作等,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用音乐的方式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课堂最后,芮老师还邀请学生集体进行歌唱表演,共同演绎了小鸡的一家。
第三节课是由嘉兴市实验小学崔月茱朱老师执教五年级《晚风》。《晚风》这首歌曲就犹如一幅充满意境的风景画,再加上八六拍摇荡的感觉,动静交替,画面感油然而生。课堂伊始崔老师带领孩子们舞蹈律动感受了六拍子的韵律感,待学生熟悉六拍子的韵律感后,崔老师带孩子们进入了一个音乐情景剧——田野,感受聆听轻柔的《晚风》。崔老师还借助小军鼓,引导学生利用笔这个道具,充分感知歌曲的节奏。随后,崔老师利用吉他范唱了高低声部,营造了田野间听歌的闲适氛围,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学高低声部曲谱。在拓展部分,崔老师借助红紫外线灯,在昏暗的灯光下,给学生营造了晚霞的美景,带给了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
积极研讨提升
三节课后,嘉兴市实验小学戴雨晴老师做了《足履平地,行方致远》的片组磨课总结报告,并向各位老师展示了精心制作的磨课手册,在这次音乐五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反复地磨课,积极地撰写课堂反思,力求把课做到最好。
随后,三位执教老师也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上课总结。夏老师说本节课的教学,她利用多次聆听,律动叠加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并创设了情境,请学生扮演了牧童,更好地表现了歌曲。欣赏曲《回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所以一开始就向学生抛出问题:在哪里听到过?从学生出发,再进行哼唱旋律,向学生介绍萨克斯的音色,并让学生去模仿演奏姿势,最后用了纱巾,贯穿全曲,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享受音乐。
芮老师说《公鸡母鸡》是一首比较形象的管弦乐作品,但让低段学生感知、理解音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作品,她采用了动作模仿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聆听A段,对音乐形象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再聆听B段,展开联想,最后完整表演。在《小鸡的一家》教学设计中,她延续了前面“生蛋了”的画面,创设情境。通过不同形式的“三听”,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进行“模仿演唱”。将律动和歌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
崔老师讲到《晚风》这节课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情境主线,一条是知识与技能主线。情境主线,即完成一幕音乐情景剧,按照这样的情节设定下去学唱二声部歌曲《晚风》,并完成一幕剧表演。知识与技能主线是:6/8拍、三度和声、调性三个主要知识点展开,其中还有节奏、相似乐句、进行方式等知识点穿插。
省教坛新秀、市名师,区小学音乐五组顾问嘉兴市实验小学宋婧嘉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总结,并提出了新的思考与对老师们的期望。在这精彩的三堂课中,每个上课的老师都已经开始关注单元化整体教学,并且在整体教学中,老师们都进行了歌唱教学,歌唱教学从去年开始已是浙江省音乐教育的风向标。那聚焦关键能力发展的歌唱教学是如何定位的呢?宋老师从两个层级进行了解读:一是准确歌唱;二是有理解、有表现力的歌唱。
学之愈深,行之愈笃。每一次的课堂研讨,都是音乐艺术美感呈现的盛宴。每一场的教研分享,都是教育智慧的传递。此次片组活动是终点,亦是新的起点。秋收冬藏,愿大家携手同行,共赴音乐教学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