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2011年,嘉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嘉兴历史文化,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推进“文旅融合”,中共南湖区委宣传部、南湖区文化和旅游局(南湖区文物局)和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文化影视频道联合推出了《跟着文物游嘉兴》栏目。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江南的楼台寺宇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寄托流连、写作的热门关键词。嘉兴有明代一寺一楼,一寺奇幻玄妙,一楼风采江湖。今天的《跟着文物游嘉兴》,我们走进这一寺——冷仙亭。
在嘉兴勤俭路东北侧有一冷仙亭,过去曾经是道观,后来演化为禅院,原供传说中的仙人冷谦。寺院仅400平方米,一座大雄宝殿、一座配殿,还有一座两层楼的僧房,几栋建筑一览无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顺着夹弄走进来,古寺便藏于闹市之中,清幽宁静。
冷仙亭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完全建成,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和同治七年(1868年)曾两次重修冷仙亭,清代嘉兴进士沈维鐈曾撰《重建冷仙亭碑记》,现存石碑两块。冷仙亭内有一口古井和一棵古黄杨树,为明代遗物。
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俞星伟说:“冷仙亭属于元代玄妙观的一部分,当时前面有放生池,后面有山,所以它前面邻水,里面是园林一样的,占地面积也很大,前面到勤俭路这一带都是。”
冷仙亭供奉的冷谦,号龙阳子,是金庸先生笔下《倚天屠龙记》中“五散人”冷面先生的原型。
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俞星伟说:“因为冷仙是道家的一个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据说明代初年的时候,他也做过太常协律郎,政府的一些重大的礼乐他都参与编订。他又会养生会治病,民间传说里面就是因为他能治病,尊封他为‘仙家’。至于他的事迹,历史上有很多版本的传说。”
岁月变迁,许多风云往事只能在历史的记载中寻找。但这座江南古寺,勾起了老嘉兴人太多的回忆,也承载着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