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许跃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传播宋韵文化做好文旅结合的建议》的提案已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湖区在宋韵文化挖掘、保护、提升、研究、传承上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挖掘资源,“保护性”开发宋韵文化历史遗存。聚焦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梳理文化元素完成267项文化元素入库,完成南湖区文化基因解码报告。实施文化传承复兴行动,全面参与建设城市中轴区、古城文化保护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区、名人文化展示区等,着力打造运河文化带和古城文化带,以宋韵文化、运河文化内涵挖掘展示为重点,嵌入系列“宋韵南湖”文化旅游体验,成立大运河诗歌(嘉兴)创作基地,加快推进大运河数字诗路e站南湖体验中心建设,中心内展陈设计方案将运用全息、AR、VR、裸眼3D、数字5D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让观众在身临诗路e站时体验“穿越宋朝”。配合市专班重建天籁阁,高水平开发建设运河文化长廊三塔片区,加快推进月河步行街、芦席汇历史街区等改造升级。成立南湖区文物局,组建由局文化科、文化执法大队、文化市场协管员、文保协管员组成的文物巡查队,共计83人。2021年共出动1628人次,实现了文保单位排查整治全覆盖。
二是盘活资源,“年轻态”开展宋韵文化系列活动。举办南湖创意文化“一节一赛”,首次加入宋韵文化、运河文化元素,推出《“宋小南”IP》《食器雅宋·福禄有鱼》《宋韵手账书》《子城相守相望》等宋韵系列文创产品349件,17件作品捧得金、银、铜奖,10件作品获得优胜奖。扩大“南湖文创”品牌影响力,2021年以来共举办宋韵、红色主题文创展会、文创集市20余场,“南湖文创”在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嘉兴文博会等展会上成为当红“流量明星”,进一步促进文创产业“活起来、走出去”。以更贴近年轻人的时尚手法讲好宋韵故事,持续推进传统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开展胥山端午民俗文化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村晚、中国掼牛冠军争霸赛和研讨会、踏白船表演赛、非遗购物节、“红船少年非遗说”嘉兴传说故事讲述大赛等文化活动,南湖区(合唱)和东栅街道(掼牛)入选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是用好资源,“精品化”做好宋韵文化研究创作。积极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保护工作,首次将宋韵文化研究列入市、区两级社科研究课题。围绕苏轼、赵奢、岳王祠、会景园、铜官塔等为代表的宋韵文化资源,汇编形成《南湖文化·宋韵流芳》特刊,同时在禾点点南湖文化专栏推出,阅读点击量超30万,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推出图书《禾城溯源》《月河·爱的圣地》、歌曲《江南诗》等具有南湖辨识度的宋韵文化精品力作。《我扶着大运河歌唱》《贯穿我的河》《运河上的时间》《仁庄纪事2》《彼岸千年》《运河上的月光》《江南运河情》等7本著作将合成《大运河诗丛(中英双语版)》于2022年集结出版。探索“文物+旅游”新模式,整合提升子城遗址公园、复刻1921站房等新的嘉兴文化地标。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出文物专题,用影音、图片等方式深入挖掘南湖区各区域的文化印记,寻找身边的文化乡音,感受身边的非遗血脉,集中展现南湖区文物保护工作成果。
下一步区文旅局将继续收集整理南湖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并逐步建立资源库,开展文化基因转化利用,创建红船文化标识,努力打造南湖名人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名人文化的历史精髓,结合嘉兴城市改造,加强文保单位的保护,对历史名人故居的修缮与利用提供意见建议,积极做好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制作文物保护宣传片,联合嘉兴广电集团创新推出“跟着文物游南湖”,深入挖掘我区各区域的文化印记,通过文物+旅游相互融合的模式,向公众介绍文物知识,普及文物保护常识,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南湖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8日
(联系人:陈洁翔,联系电话:189673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