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而有道 “接”续未来——嘉兴市第一幼儿园承办嘉兴市名师工程“名班主任工作坊”幼小融合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2023-03-24 17:21 信息来源:区教育体育局

春风徐徐,百花绽放。2023年3月21日,由嘉兴市教育局、嘉兴教育学院主办,嘉兴市第一幼儿园承办的嘉兴市名师工程“名班主任工作坊”幼小融合研修活动在嘉兴市第一幼儿园(科技城园)举行。来自嘉兴市名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汤含倩老师和刘扬老师的学员及部分名优教师近4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嘉兴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严慧涛老师、嘉兴教育学院陈丽娜老师莅临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试图通过幼小的融合研修引领班主任团队思考如何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幼小衔接工作融合,将班级文化建设置身于幼小衔接的大背景中开展。活动在嘉兴市第一幼儿园陈琼园长的欢迎词中拉开帷幕。

教学展示 同心同向

首先由桐乡市屠甸镇中心幼儿园的朱慧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大班社会活动《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朱老师以绘本《豆豆游走的二十四节气》引入,唤醒幼儿已有经验,通过视频辅助、导图梳理等直观的形式呈现,帮助幼儿了解清明的时间、习俗,让幼儿感知每一个节气都有其不同的时间和意义。

马晓燕老师执教的中班语言活动《物循环创想》是一个基于班本课程《环保小卫士》中生成的节点性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在多元体验“环保系列”活动的同时进行思考,让废旧物品在校园内、在小朋友的手里“循环”出它更大的价值。同时,通过自主游戏互换更多的环保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保护环境、呵护地球的美好愿望得以抒发。

嘉兴作为江南水乡,拥有南湖、月河、乌镇、西塘等多处著名景点。而在这些景点的地方和大大小小的街道中“漏窗”是最具特色的建筑物,也是幼儿从小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来自嘉兴市机关幼儿园的张红燕老师展示了大班美术活动《漏窗》,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黏土,用多种形式设计美丽的漏窗,让他们初步了解漏窗用途的同时,体验制作、创造的乐趣。

教学展示活动后,嘉兴市名师、平湖市林埭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冯晓英老师,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海宁市黄湾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陆国梅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秀洲区家庭教育讲师团专职讲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低段班主任朱建琴老师,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低语教研组长陈丽娜老师,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嘉兴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袁瑛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三个活动进行了点评,对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真倾听、善于思考、互动合作、积极表达……给予了赞赏,这正是幼儿走向小学所要具备的良好习惯和良好品质。

幼小融合 双向奔赴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衡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家、园、校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好过渡,所以幼小衔接尤为重要。

下午,来自嘉兴市第一幼儿园的张越婷老师、浙江师范大学高照实验学校李杨、仲莹老师、桐乡市屠甸镇中心幼儿园胡红、沈梦、陈雅楠老师六位班主任在两位工作坊主持人刘扬和汤含倩老师的引领下展开了“围桌式”研讨,分别从培育有准备的教师、儿童、家长三方面共同分享了她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与幼小衔接工作融合实践中的认识与思考。

活动最后,嘉兴教育学院陈丽娜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她表示:花开有时,衔接有度。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此次活动园、校双方围坐在一起,开展了一场温馨的研修活动。我们关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儿童、家长,突出“科学衔接,双向融合“,为有效开展幼儿园、小学教育教学双向衔接做出更大努力。

班主任的育人之路永无止境,既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督促。“衔”而有道,“接”续未来,本次嘉兴市名师工程“名班主任工作坊”幼小融合研修活动,秉承交流共享的理念,幼儿园的教师团队与小学教师团队进行深度互动,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相信在名班主任主持人的引领下,在学员们不断进行研讨、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我们的幼小衔接之路,将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张越婷)

1.jpg

5 .jpg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