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2011年,嘉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嘉兴历史文化,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推进“文旅融合”,中共南湖区委宣传部、南湖区文化和旅游局(南湖区文物局)和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文化影视频道联合推出了《跟着文物游嘉兴》栏目。
嘉兴多古桥,每一座古桥,都是一首诗、一幅画,记录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或历史。今天的《跟着文物游嘉兴》,我们要走近文星桥,欣赏春日里的一抹江南风光。
吹面不寒杨柳风,寒冬的料峭都被春风耐心的揭开,走在路上,步子也不自觉的放缓了下来。途经揽秀园,便上了文星桥。
文星桥,俗称“哑巴桥”,东西向跨长生河口。轻盈秀美,横卧湖面,波光桥影,景色宜人。桥为三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三十四点六米。文星桥桥面陡峻,两侧设长条石护栏,中间有望柱八根,桥顶为方形平台,东西两端各有石阶十九级,正中雕刻“轮回”图案。
浙江南湖文化旅游集团 “重走一大路”讲解员 何佳丽说:“它的桥面呈驼峰形的形状,俗称‘驼峰式石拱桥’。像我们江南水乡这种多孔或三孔石拱桥,因当时通航的需要,所以经常会采用这种中间孔大,而两边孔略小的形式呈现出来。”
你可以站在文星桥顶眺望,远处矗立的就是雄伟的壕股塔。当然你也可以身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中,欣赏南湖的波光粼粼,风景旖旎。
浙江南湖文化旅游集团 “重走一大路”讲解员 何佳丽说:“现在这座桥是重修于清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元1867年。根据清光绪《嘉兴府志》中‘临幸程治图’中有见‘文星桥’一名,我们可以推测出文星桥最迟是重建于清朝乾隆皇帝南巡之前的。乾隆皇帝南巡到我们嘉兴是六下江南,他也是曾经到文星桥一代巡游过的,更加为古桥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所以当地人称文星桥是嘉兴地区最美丽的一座石桥。”
如画般的石桥,架起的是江南水乡的历史,流露的是相袭数千年的地域文化。清净的南湖水于文星桥下流淌,更会流向人们心中、流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