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19/2023-164356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区总工会 | 发布日期 | 2023-04-10 |
文 号 | 主题词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南湖区“两大主平台”建设的奋进之年。全区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区委和市总工会决策部署,助推三个“一号工程”“四敢争先”和“两大主平台”建设,深化“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举措,进一步夯实工会基层基础。突出打造职工思政教育全市样板“一条主线”,围绕融入全区“奋进之年”工作大局、健全工会组织覆盖体系、拓展就业帮扶渠道“三大重点”,实施共同富裕领跑、品质生活织网、权益保障兜底、改革创新跃升、队伍建设强基“五大工程”,扛起工会担当,团结引领全区职工为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湖篇章建功立业。
一、以素质提升为抓手,推动共同富裕领跑工程
1.聚焦精神富有抓思想素质提升。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推动红船精神进企业、到车间、入人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工会宣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结对共建、精神共富项目,培育金牌领讲员20名以上。梳理职工思政教育清单,常态化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以建设一批特色思政教育基地、串连一条“南工·红韵”思政文化路线、培育一组职工思政学习团队、打造一支艺术思政轻骑兵、推出一系列网络正能量作品等为重点,形成更具南湖辨识度的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优秀案例。
2.聚焦物质富裕抓技能素质提升。深入激发全区产业工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智造创新为主基调,构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发展模式,加大与部门横向协作、企业纵向联动,形成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职工技能提升机制和“奖励+评优”激励机制。继续发挥劳动和技能竞赛推动作用,争取举办山海协作、长三角区域技能联赛,力争承办省、市级竞赛活动不少于2场,开展区、镇街级技能竞赛35场,拓宽岗位建功舞台。搭建“六级工匠”培育平台,形成“1+N”帮带机制,打造“工匠孵化器”,创建区级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10个,培育工匠、技术操作能手等30名以上,推动5000名职工实现技能晋升,形成“头雁带动、群雁齐飞”雁阵式技能人才梯队。
3.聚力深化产改促改革走深走实。扎实推进工作覆盖,拓宽“1+3+N”产改示范线。组织开展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学习交流活动,召开产改工作部署会,推进各镇街创新工作举措,做好各试点单位总结推广产改典型案例,建立月度工作晾晒机制,定期编印南湖产改工作专刊。召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专题会议,压实成员单位工作责任,精研服务产业工人举措,强化部门联动,持续开展提素建功活动。做好产改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工作,选树产改典型示范单位20家,构建面上整体推进、线上纵横发展、点上重点发力的“产改”工作格局。
二、以阵地提升为抓手,推动品质生活织网工程
4.繁荣职工文化。以新时代职工文化需求为导向,打造“工享四季”美好生活能量站品牌,推出公益性“五美课堂” 70场以上,丰富职工文化内涵,推动文化课程向文艺社团升级,形成文化气质浓郁的南湖职工“朋友圈”。聚焦“亚运年”,推进全民健身运动,鼓励工会系统运动社团扩展建设,发动基层工会举办活力工间操、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50场以上,激发全区职工高质量建设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的精气神。
5.深化精神赋能。围绕加强职工读书阵地建设、展示职工读书活动成效、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等方面内容,推出“南工荟”职工阅读季活动。依托职工书屋、电子职工书屋等载体,开展“职工书屋代言人”“云上工阅读”“读书征文”“职工阅读季成果展”等系列活动,掀起“以读书强素质、以读书传文明、以读书筑梦想”的活动热潮,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推动基层工会培育一批爱读书、善读书的读书组织,培养一批愿分享、能分享的领读者。
6.共享阵地资源。构建职工文化活动阵地网络,抓住“两大主平台”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化党群服务阵地、职工之家、惠工小站等活动场所和南湖、月河、子城、芦席汇等文旅地标资源的阵地共享、活动共融,实现阵地利用最大化。围绕新生代职工的品位特点和实际需求,探索建设青年职工交友基地、职工团建基地,举办职工子女托育托班、新业态职工关爱等共享活动80场以上,织密品质生活服务网,助力打造精神文明典范城市高地。
三、以机制提升为抓手,推动权益保障兜底工程
7.推进民主管理机制促“扩中提低”。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基层工会建立看望救助、困难救助、谈心谈话、福利申请机制,引导企业在纾困解难、转型发展中增强内生动力。启动南湖区总工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技能致富分配机制,实现省、市两级产改试点企业100%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区产改试点企业开展比例达到60%;规上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覆盖职工超过4万人,引导企业和职工同向发力,向能级工资要效益、要收入。
8.落实维权帮扶机制解“急难愁盼”。拓展就业帮扶,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指导,开展就业培训。完善“四季帮扶”制度,落实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温暖关爱,制定出台专项困难救助方面的有关办法,充分发挥“惠工小站”户外职工服务驿站功能,提供贴心微服务,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边的“加油站”,新建30个以上惠工小站,组织评选星级惠工小站10家以上,深化雷锋驿站建设,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服务活动。继续做好职工心灵港湾、妈咪暖心小屋建设,维护特定职工群体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深化职工疗休养工作,一线职工疗休养人数达到200人以上。
9.构建源头化解机制重“除险保安”。及时研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就业供需新变化,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巩固区劳动关系协调三方定期会商机制,发挥工会“四员”、集体协商工作室、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作用,完善劳动监测组织网络体系。举办首届普法艺术节,成立新业态法律服务团,切实推动维权保障服务向基层、向职工延伸,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14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矛盾风险。
四、以服务提升为抓手,推动改革创新跃升工程
10.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围绕应建尽建和新业态建会实现双过半“两大目标”,完成工会组织和会员线下核查,摸清底数、明确思路,深入推进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和货车司机为重点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扩面提升年”专项行动,新建新业态工会7家以上,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2100名以上。贯彻落实工会组织“兜底建”工作意见,聚焦商圈、楼宇、工业园区和村(社区),建立新业态区域性联合工会或工会联合会,落实任务领办督办机制,开展集中入会活动,全面强化乡镇(街道)和园区工会、区域(行业)工会、社区(村)工会等“小三级”工会作用,最大限度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11.加快数字化改革落地见效。安排专项经费,制定配套制度,加快群团“心连新”应用开发上线和迭代升级,推进应用场景在南湖区新业态基层工会率先使用推广,形成实战实效。加快设计成果运用、理论机制创新和数字化改革项目的拓展、贯通和媒体宣传报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吸引、同步保障、同步服务,不断提升数字化改革的影响力。注重挖掘新业态典型,打通人物评先评优、积分制管理等,不断形成服务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12.参与社会治理彰显作为。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加快建成统一、开放、高效、务实的工会志愿服务体系,构建一支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发展的工会生力军。持续打响工会金锤服务队志愿品牌,镇、街道分队上下联动、互通共融、灵活机动,拓展服务职能,按照志愿服务总菜单,分层分类推动,做到服务领域全覆盖,志愿活动有辨识度,在技术攻坚、生态文明、平安建设、交通安全等各领域开展志愿服务不少于100场,处处彰显“工会蓝”作为。
五、以能力加强为抓手,推动队伍建设强基工程
13.纵深推进自身建设。按照深入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要求,巩固和扩大本级工会优势,当好联系基层的“桥头堡”。强化党建带工建意识,高度重视党建对工建工作的核心作用,主动对接,推动落实与区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职工。全年常态化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定期联系走访,学习小组认领调研课题,形成精准指导、精准反馈全过程管理,切实强基固本,涵养优良作风。
14.全面强化队伍培养。制定全区三级工会队伍年度建设方案和线上线下学习计划,明确区总工会班子年度项目领办清单、镇街级工会主席月度履职清单,村(社区)、非公企业兼职工会主席工作清单等,在人员选配、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等各方面形成上下联动工作合力。强化干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建立区总机关青年学习小组,健全完善职业化工会工作者轮岗锻炼制度,加快工会干部、专职工作者成长,组织工会干部、新业态新任工会主席、财务经审等综合性、业务性培训班,不断提高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15.扎实创建清廉工会。扎实推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时有力推动区委巡察问题、工会审计问题整改,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四风”。开展清廉工会创建工作,组织财务经审专题培训、经审问题整改交叉检查、清廉文化创作比赛等活动,选树清廉工会示范点10个,锻造一支干净、担当的“娘家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