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2011年,嘉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嘉兴历史文化,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推进“文旅融合”,中共南湖区委宣传部、南湖区文化和旅游局(南湖区文物局)和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文化影视频道联合推出了《跟着文物游嘉兴》栏目。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史诗级超级水道,它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以至于几乎每个人,都能准确叫出它的名字。大运河也是嘉兴的“母亲河”,穿越嘉禾大地,孕育万物,润泽众生,流出了嘉禾的繁花锦绣和生命智慧。今天的《跟着文物游嘉兴》,我们走近嘉兴运河,翻开这流淌千年的诗篇,知晓她的前世今生,存续她的历史文脉。
大运河嘉兴段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自然条件最好、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经过春秋时期至今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现存的网状运河体系。
大运河嘉兴段主线航道里程110公里,支线航道约990公里。南湖区段是大运河嘉兴段的精华区域,又可以分为苏州塘、环城河、杭州塘三大景观段。
人人都说江南水乡的景色让人迷醉,而大运河(南湖区段)的景色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登上九水巴士,你可以看到沿途旖旎的大运河(南湖区段)风光,感受嘉兴的历史文脉。
水因城灵、城由水兴,从百步桥到北丽桥,历来是嘉兴城对外交通的北大门。
嘉兴市文史馆馆员 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崔泉森说:“嘉兴南湖区运河的位置,正好是西运河杭州塘和北运河苏州塘拐弯的一个地方,嘉兴城就在杭嘉湖平原西南部的高地和东北部的低地的结合部。杉青闸就是整个运河、杭嘉湖平原控制水流的一个最重要的节点。现在有很多的运河文化都和杉青闸有关,你看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秀城桥在它附近,秋泾桥、文生修道院、落帆亭,还有一个双魁巷,所以你看,这嘉兴城最早也是从这里开始逐步发展。” 三塔位于大运河(南湖区段)三塔塘沿线,嘉兴西门外拐弯处,历来是嘉兴标志性建筑之一。旧时农历三月十六,三塔塘还有踏白船等风俗。 嘉兴市文史馆馆员 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崔泉森说:“有了城,你必须修筑环城河,所以环城河以后就变成运河的一部分。它除了这个军事上的作用,保卫以外,它还有重要的一点,它还是水上航运的干道,所以月河为什么在环城河边上?就是商贸发展,因为交通运输条件比较好,往往就是商业贸易,都在这个地方产生。所以有很多的名人故居,比如翻译家朱生豪,他的祖先就是开米店的,他肯定就住在通济河南门边上。” 到了夜晚,环城河的景色更是如诗如画。夜色中黛色的河水清澈而寂静,在霓虹灯的照射下,一座座粉墙黛瓦、亭台楼阁,犹如海市蜃楼。 河中船傍船,街上店连店的景象又浮现在眼前,大运河(南湖区段)和嘉兴相互见证着各自的历史沧桑,也兴起了沿线的繁荣。 千年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史诗。而如今它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嘉兴百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