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浙江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昨天上午,全省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首次颁发“浙江制造天工鼎”,这是继大禹鼎、平安鼎、创新鼎之后,又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的鼎类奖项,南湖区荣耀夺鼎。
以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工作评价四个维度的高得分,南湖区在2022年全省县域制造业高质量综合评价中排名第十,成为大会上被授鼎的32个县(市、区)之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点线面”全方位呈现,2022年南湖区展现最璀璨的产业图景,全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1341”现代产业体系,交出了这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创新驱动
闪耀“南湖制造”最亮光芒
“2022年,我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8亿元,同比增长101.27%,净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250.3%。”成立于2010年的昱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光伏发电领域第一阵列企业,去年6月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在该公司董事邱志华看来,2022年是企业高歌猛进的一年。
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激情竞相迸发,过去一年南湖区制造业企业佳音频传:全国智慧校园细分市场头部企业——浙江蓝鸽科技有限公司上榜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榜2022年“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优质制造业企业群星闪耀,一个个点上精彩汇聚为高质量发展的繁星满天。
产业底色如何,归根结底要看企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夺鼎背后,是南湖区先进制造业的全面发力。
优质企业数量占规上制造业企业比重、规上工业企业每百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等多项重要指标得分名列嘉兴市第一,质量变革可圈可点;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等指标得分同样拔得全市头筹,效率变革表现出彩;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指标得分全市第一,制造业投资增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制造业比重指标得分全市第二,动力变革亮点多多。
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发展,使之成为南湖最活跃的发展因子。去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5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97%,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比达4.7%。
全力托举
擘画“南湖制造”跃迁图景
在南湖高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作为南湖区先进制造业的“扛旗手”,去年南湖高新区159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了630亿元,列全省高新区亩均效益十强,获全市开发区(园区)综合考核一等奖。如今,以南湖高新区为原点,南北贯通16.8公里的亚太路科创带,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深度耦合,正成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黄金通道”。
厚植创新沃土,结出丰硕成果,近年来南湖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微电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多向发力打出“智造强区”建设组合拳。
产业布局,深耕“1341”现代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南湖高质量发展“金名片”,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涌现了斯达半导体、加西贝拉、敏实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功率半导体省级“新星”产业群。
企业培育,南湖区全面实施“强头壮腰”企业培育行动,成立“专精特新”服务e站,加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和持续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截至2022年底,全区累计认定“雄鹰行动”培育企业4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隐形冠军”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66家。
开放提升,为南湖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源头活水和动力。南湖区建立1个数字化平台、5条招商赛道、N个工作机制的“1+5+N招商体系”,充分发挥北京“南湖之窗”、上海智立方等科创飞地招商资源,去年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等重大项目57个,招大引强完成率达200%,一批高端优质产业项目的落地,进一步优化着区域产业结构。
荣誉来之不易,未来更需努力!区经信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夺鼎是荣誉也是责任,南湖区将全面实施三个“一号工程”,贯彻落实“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壮大研究院经济;持续强化项目招引,提升产业链韧性;持续强化企业培育,夯实制造业根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生态,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争先,加快从制造兴区向智造强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