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朱利俪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动南湖区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南湖区基本概况
南湖区是嘉兴市中心城区,下辖4个镇7个街道,常住人口64.4万人(不含城南街道、长水街道)。
南湖区负责辖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管理(高中归嘉兴市教育局管理)。目前,全区有中小学校33所,其中小学14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全区有各级各类幼儿园50所(园区70所)。全区中小学校中拥有体育专职教师260人。目前全区各中小学有400米田径场5块,400米以下田径场30块,篮球场地140块,排球场地43块,体育馆34个,冰球馆1个等。全区有区级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35所,国家级足球、篮球、排球、冰雪等体育特色学校24所,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15所,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5所,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所,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6所,市体教融合特色学校1所,市高水平校园足球特色培育学校3所,市少体校“市队校办”项目5个。
近年来,南湖区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合一的优势,深化体教融合工作,依托嘉兴市少体校“市队校办”、区少体校、学校体育俱乐部等平台,大力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全区竞技体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省、市青少年各项竞技体育比赛中,金牌数、总分数始终排在全市前三名,其中,在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中,南湖运动员获得金牌20枚、奖牌71枚、团体总分887.5分,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三项位列全市第一。在2022年嘉兴市青少年锦标赛中,网球、短网、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排球女甲、足球女甲、足球男乙、篮球丙组9项获得第一名。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体教融合优势,助力少体校发展。一是根据省体育局等五部门联合发文的《浙江省县级体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结合南湖区教育体育合一的优势,成立南湖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2018年5月28日在嘉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挂牌成立,由该校校长兼任少体校校长,目前有1名羽毛球项目在编教练员。二是加快区少体校训练场馆建设。嘉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是嘉兴市少体校“市队校办”项目学校,在省、市比赛中屡获佳绩,但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已经老旧。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20年新建体育馆,目前等验收后即可投入使用。2022年南湖区开展了中小学运动场地品质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900余万元,对14所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进行改造。三是加快区少体校布点项目训练网络建设,以区少体校项目为核心,建立一批训练点(学校),培养各项目的梯队;其中排球项目小学选择吉水小学,中学对应的学区市实验初中,乒乓球项目小学辅成南校区,初中秀州中学初中部,重点在同一个学区布局同一个项目,有助于高水平运动员项目的衔接。
(二)培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促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我区现有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7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9家,市级及区级11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良好发展对我区的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和培养青少年体育优秀苗子、所依托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打造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学校和俱乐部的互相融合。学校和俱乐部结合各自特点,出台一系列的考核、参赛、训练等方面的制度和奖惩办法,为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切实制度基础,解决学校开展业训方面的一些学训矛盾、业训经费等瓶颈问题。二是拓宽体育人才选拔渠道机制。通过学校体育俱乐部,降低了体育项目参与的门槛,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现全员化、普及化,有效地拓宽了体育人才选拔路径。三是通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动项目训练可以提前渗透到幼儿园,从而保证训练的持续性和系统性。目前已经布局启蒙训练到幼儿园的有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和小篮球等项目,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三)做好运动员文化托管,完善体教融合模式。市少体校文化托管主要是秀城教育集团吉水小学,托管运动员人数71人。一是均衡分班,体教并重。目前在吉水小学的体校生,学校根据学生性别、年龄、训练项目等采取分散到各个普通班级,采用均衡分班的模式,享受与普通学生的同等教育。二是文化补习,送教上门。市少体校学生因训练的原因,在校学习时间相对比普通学生少,学习上需要更多的关注。教师利用双休、节假日及时进行补课,晚自习时间进行送教上门,利用学科名师工作室分层进行补习。三是举办各种艺术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学校利用寒暑假学生训练期间,在晚间为学生开设书法、绘画、黑陶等各种艺术特色活动,给繁复、枯燥的体育锻炼带去了精神食粮,极大地丰富了市少体校学生的业余生活。
(四)精心打造竞技体育幼小、小初衔接“南湖模式”。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出台《南湖区竞技体育项目幼小接实施方案》,开展区学校(幼儿园)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认定工作中,2022-2023年南湖区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中小学24所21个项目,幼儿园11所5个项目。二是挖掘体育苗子。每年举办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棋类等重点项目幼儿体育竞赛,挖掘具有发展潜质的体育苗子。三是打通就学通道。充分发挥区少体校作用,打通有体育特长和特长发展潜质的学生升入优质体育特色学校的就学渠道。区少体校根据布点项目和后备人才培训的需要,在区教体局统一组织下,2020年至2022年共招收区少体校布点生289名。该批学生文化学习将依托区少体校分校托管,训练由区少体校和区少体校分校共同培训,构建起成熟的竞技体育幼小、小初衔接训练和评价模式。
(五)抓冬奥契机,大力推动冰雪运动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将中国冰雪运动热也推向历史新高度。南湖区以清华附中嘉兴学校的冰球馆为基地,大力推动冰雪运动的开展,近一年来,冰雪运动项目开展成效显著。一是冰上课程全面普及,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先后引进了3名冰球教练,将冰球纳入必修课程,所有学段的学生都要接受系统的冰球学习。同时,除了冰球课,学校还开设了花样滑冰、速滑等拓展课、选修课等供孩子们选择。二是首战出征省级赛,为南湖勇夺荣誉。2022年1月份,学校冰球队作为嘉兴冰球队的主力参加浙江省冬季冰雪系列赛,首次参赛取得男子冰球亚军、女子冰球季军和速滑冠、亚军以及花样滑冰优秀奖等多个奖项。三是全力备战省运会,担当应有社会责任。承办十七届省运会短道速滑比赛,学校作为该项目的比赛场地,嘉兴市代表队在此次比赛中夺得2金1铜的优异成绩。在十七届省运会冰球比赛中,以嘉兴市代表队获得亚军。学校冰球、速滑运动员为嘉兴市代表队一共获得五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南湖区教育体育局、南湖区财政局等将根据您的建议,继续发挥体育教育合一的优势,完善区少体校运作。具体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体教融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完善区少体校运作,整合场馆资源,多渠道筹措经费,健全体育后备人才阵地建设。增加财政投入,有计划地改善提升学校老旧体育场地设施和场馆,灵活机制体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培训,多渠道引入和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健全考核激励体系,进一步规范体育俱乐部管理,提高竞技体育氛围,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体育运动,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
(二)进一步打造竞技体育品牌项目。突出全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如辅成教育集团的乒乓球、羽毛球项目,南湖国际实验学校的网球、短式网球,秀城实验教育集团体操,实验小学足球、田径,实验初中的排球、赛艇等项目,在经费和招生等政策上给予优先保证。
(三)布局打造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进一步完善全区校园足球布局,适时创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以校园足球来带动学校其他项目的开展。
(四)落实青少年业训伙食补贴。为了提高我区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根据《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调整运动员和专职教练员等人员伙食补贴标准的通知》(浙财文〔2017〕38 号)文件精神和新周期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布局,2023年落实运动员、教练员伙食补助共计150余万元,经费专项用于业余训练优秀运动员伙食补贴,以保证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必需营养。
感谢您对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体育局
2023年6月5日
(联系人:郝东华;联系电话:8209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