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5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19 15:35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区服务业发展局)

胡久龙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市区环城以内及周边老街老坊区域的商务业态规划发展和引领服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2022年,南湖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的目标导向,深入推进稳进提质“十大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消费,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引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南湖区入选推进促消费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指标完成情况

202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0.14亿元,增长1.5%;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9.86亿元,增长0.9%;网络零售额完成295.21亿元,增长6.6%。

二、主要工作做法

1.加大政策帮扶,加快行业企业复苏。根据《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惠企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意见》,出台一季度和半年度服务业企业纾困专项政策条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已兑现拨付区级服务业产业资金2000余万元、市级转移支付650万元。深入推进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形成2个区级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3条特色鲜明的美食街区,构建4个购物“夜经济”商圈,提升6个夜游景点,完善夜间消费功能配套。梅湾历史街区获评嘉兴市夜间经济特色街区,隆聚时令海鲜金悦餐饮(南湖店)获评嘉兴市夜间经济餐饮名店,欧尚超市南湖店获评嘉兴市夜间经济购物名店,嘉兴市新华书店(南湖区)获评嘉兴市夜间经济文体休闲名店。

2.举办促消费活动,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面造势宣传“浙里来消费”系列活动,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消费升级,点燃市民消费热情。3月,南湖区举办“添新车添好运”购车抽奖汽车促消费活动。6月,实施汽车消费补贴,发放百货、餐饮消费券、家电数码消费券。7月,举办“浙里来消费 南湖之夜”暨2022南湖夏季购物节启动仪式,发放百货消费券。9月,实施汽车消费补贴,按照先到先得的方式予以补贴。10月,举办2022年“乐购金秋、悦享南湖”南湖金秋购物节,开展南湖商家大联销活动、南湖零售夜市等各类促销活动。11月,举办绿色智能家电进社区活动,发放南湖区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券。12月,嘉兴汽车商贸园联合7家园区经销商共同举办年终购车促销活动,购买新车即可享受额外补贴,同时叠加经销商多重优惠。

3.聚焦文旅项目,助力旅游产业发展。突出项目带动,建立文旅建设项目库。1-12月,全国文旅项目管理系统南湖区在库项目33个,年度计划投资47.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7.9亿元,“浙江省微改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2.1亿元,+6累计完成投资2.09亿元,皆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南湖区图书馆正式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大运河嘉兴段历史文化特征的大运河数字诗路e站南湖体验中心启动建设。开展文旅资源普查,全面查清南湖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等级、分布、性质与特征、开发利用方向等情况,建成文旅资源数据库。开展“月河缤纷夜之食味南湖”文旅夜市活动,吸引消费者2万余人次。作为全省“旅游大脑+智慧旅游”应用场景落户未来社区试点单位,“南湖智慧文旅E站”线下场景建设完成,“南湖智慧文旅”同步上架浙里办APP。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们将吸取您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部门职能,修订完善服务业政策,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千方百计拉动消费。一是举办系列活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加快区域“文商旅”融合联动促进消费,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助力,开展集购物、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系列主题活动,继续办好汽车消费节、购物节等一批促消费活动,放大节庆经济,拉动消费市场。二是加强文旅推介。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复核为重点,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全力推进南湖区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优化全域宣传,大力推广文旅精品游线和红色游线,立足沪杭甬同城、长三角一体化旅游发展,开展专场宣传推介活动;以“百县千碗·南湖十八碗”美食品牌带动文旅消费,开展文化旅游消费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文旅市场影响力。三是优化产业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服务业产业政策,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坚持线上线下并行,优化兑现流程,更加精准有效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在服务企业中展现担当作为,积极主动“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以上是我们对《关于加强对市区环城以内及周边老街老坊区域的商务业态规划发展和引领服务的建议》提案的答复,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嘉兴市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5月30日

(联系人:张炳林,联系电话:82838360)

对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55号提案的答复.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