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南湖一艘游船上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党中央决定在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仿制中共“一大”纪念船(南湖红船)。根据中央有关部门“南湖建馆的中心是船的问题”的指示,南湖红船仿制成为“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馆之“魂”。
1958年,嘉兴县委派人专门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经过大量走访,分析中共“一大”代表开会租用的船只应该是“丝网船”后,制作了第一个船模型,然而,这个船模型做得很粗糙,群众反映不像。
次年2月,县委又派人遍访茶馆、酒肆、戏院、码头等地,并在嘉兴、无锡组织了五六次座谈会。随后,赶制了一只双夹弄丝网船模型。
3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郭竹林、宣传部干事董熙楷将模型带往北京,准备呈交给毛主席和董必武审定,但两位领导都在外地视察。于是,郭、董二人先到负责中共“一大”会务工作的王会悟处访问。王会悟对船模进行仔细观察后表示,当时“一大”开会租用的应该是单夹弄丝网船,还对舱内的景象进行了详细描述。
4月初,郭竹林、董熙楷返回嘉兴后,请嘉兴造船厂做了一只单夹弄丝网船模型寄往北京,呈送党中央审定。毛主席作了批示,大意是“我南征北战,记忆不清了,请董老过问此事、好好看看”。董必武仔细察看后,基本上作了肯定:“船模式样是对的,只是大了些,新了些,漂亮了些;船模做得很精细,但不够逼真,复原工作应该‘新工旧做,整旧如旧’。”同时指出,当年开会的是一条极普通的游船,游船后边还带了一只小船。王会悟也作了一点补充:“船舱内有一条夹弄贯通各舱。”
根据审定意见,郭竹林从无锡造船厂请了两名工程师,经讨论确定南湖红船尺寸和式样:船长16米、宽3米,前舱搭有凉篷,房舱设有床榻,一条夹弄将前、中、后舱和房舱贯通。客堂间的屋顶有气楼,篷悬明灯,摆放八仙桌和古旧朱漆的椅凳茶几。又到平湖渔民家深入调查,确定具体的花纹、花格、匾上的字样等装饰。
历经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南湖红船及一只拖梢小船终于仿制完成,并于1959年10月1日下水,停泊在南湖湖心岛烟雨楼东南岸水面。
1964年,董必武同志来南湖视察,仔细审察了红船的内外构造形态后说:“这只船,我回忆是造得对的,造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