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墓,百姓俗称鲁肃坟,位于新丰镇汉塘街西端,原墓坐北朝南,前后临河,占地30余亩。墓顶设亭,亭内立碑,上书“吴横江将军鲁公肃墓”。坟墩最高处相对农田高差6米左右,草丛中杂有药草,村民常来采摘,采后到前面河浜清洗,久之,此浜便唤作洗药源。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鲁肃坟,至新中国成立,封土尚保存完好,到1958年,大部分被犁为粮田。
新丰为何有这座鲁肃墓?据方志和民间传说:鲁肃(172-217),字子敬,是三国时东吴名臣。其祖上是安徽定远人,父亲鲁永进因在扬州府任上英年早逝,故鲁肃成了遗腹子。母亲是江苏曲阿人,便回娘家待产。可临产前,外婆以旧俗女儿回娘家生产不吉利,遂安排到会稽由拳平林(今浙江嘉兴新丰)外婆的娘家,鲁肃便出生于新丰。鲁肃6岁时随娘先回曲阿,继而定居老家定远。鲁肃勤奋好学,学识广博,且喜舞枪弄棒,少年时就长的体貌魁梧,性格慷慨豪侠。18岁那年,他“散家财以赈贫穷,结义士以交朋友”,讲武习兵。他与周瑜交为密友,成年后两人同投吴主孙权。鲁肃具有战略家眼光,深得孙权器重。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兵压境时,他力主“连刘抗曹”,在周瑜、黄盖、诸葛亮等的共同计谋下,是年冬,赢得了名扬千古的赤壁之战,创下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英雄成败论三国,三国关键在赤壁,赤壁之战为日后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建安十五年(210),鲁肃任汉昌太守,十七年(212),升为横江将军。故陈寿在《三国志》中云:“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可惜这位东吴赤子中年早卒,孙权亲为送葬。
关于鲁肃葬于何处,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争论,据《三国志.吴书》云:鲁肃“归葬东吴”,可具体地址不详。明·天启四年(1624)《嘉兴县志》、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嘉兴县志》和光绪四年(1878)《嘉兴府志》中均作了明确记载:“鲁肃墓在县东南三十六里新丰乡”。文献有:鲁肃24世孙鲁宗道,曾到鲁肃坟扫墓,还作了《洗药源》诗:“采得千年药,临流净洗藏。至今源里水,犹带旧时香。”清·道光十五年(1835)候选训导沈铭彝凭吊后写下了《拜横江将军墓》诗:“不到斯邱六十年,白头重访亦因缘。剪桑陌上人如织,布谷堤边柳似烟。千古功名惟报国,三分事业敢贪天。欲寻断碣知何在,芳草萋萋倍怆然。”可见其墓已显荒凉,至民国时更甚,平林义塾先生徐赋枚也有诗曰:“牛羊游牧各成群,荒草离离鲁肃坟。时有人来觅芝术,轻携玉斧共云斤。”描述了人们在鲁肃坟上放牧与采药的景象。
2008年11月,在修筑妙峰路时,将残存的鲁肃坟覆压于公路下。
后来新丰镇党委、政府派人到安徽定远考证,广泛搜集资料,便决定在“重塑汉塘景,再现平林韵“工程中,创建鲁肃公园,设置鲁肃亭,以传承汉塘文化遗产,弘扬新丰人文精神。2017年鲁肃公园建于镇中的鸭游岛上,占地28亩。园门面北,由书法家朱樵题写的“鲁肃公园“四个红色大字凿刻于石屏上,遒劲大气;左侧刻有“吴汉昌太守横江将军鲁肃”题识,右侧是鲁肃全身雕像,中间玻璃屏上还有鲁肃的生平简介。2018年在《南湖文史资料》总第22期上,刊载了《生于斯葬于斯的鲁肃》史实文章,文末有诗曰:“鲁肃公园题墨新,鸭游岛上驻英魂。东吴元老威名在,镇守横江一将军。”公园三面临河,曲径通幽,绿荫扶疏,是人们凭吊与游览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