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嘉属青年之保姆”——陆初觉

发布日期:2023-08-07 08:31 信息来源:南湖区档案馆

陆初觉(1890-1945),名志棠,号初觉,浙江嘉兴人。早年赴日学习军事,在东京谒见孙中山,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江浙联军,参加攻克南京天堡城之战。1913年4月,“二次革命”爆发,他在嘉兴积极响应,率嘉兴义务商团团员赶赴上海,参加陈其美领导的讨袁军,失利后亡命日本,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6年,蔡锷起兵讨袁,陆初觉第一时间响应,倾资助饷,并率部参战。同年6月,赴广东任石井兵工厂军需长。后应陕西靖国军领导人胡景翼之邀,襄助军务。1925年回嘉兴后,任国民党嘉兴县党部执行委员、商民部部长,并组织商民协会,主持复刊《嘉兴商报》,参加以中共党员为主的“左社”活动,提出“建设新嘉兴”的口号。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陆初觉于年末被当局逮捕入杭州陆军监狱,出狱后返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陆初觉任嘉兴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主任,积极支持地方抗日。嘉兴沦陷后,县政府一度解散。次年1月,任嘉兴县行动委员会主任,代行县长职责。1939年秋,在永康县主持嘉属旅外同乡会,并设义民招待所于永康、分水、於潜、余姚等地,接待来浙东、浙西的各界人士。1939年后,任省商联会常委,主持浙西事务所,并任省参议会常驻浙西参议员、浙江赈济会委员、浙西救济会主任委员等职。

1942年,为不使沦陷区青年失学和不受日寇奴化教育,陆初觉在昌化县颊口镇创办了“嘉属联合中学”,抢救失学青年,培养抗日人才。因对流亡后方的失学青年及沦陷区难民爱护备至,被人誉为“天目老佛”与“嘉属青年之保姆”。

1945年6月8日,陆初觉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淳安。是年冬,其灵柩自淳安运回嘉兴。次年春,嘉兴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为其造墓于南湖侧普明寺边,并将其故居所在的下塘街命名为“初觉路”(今人民路),以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