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实施“八八战略”的20年,是我省发展史上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20年。今天的南湖区正以开拓创新的步伐、奋勇向前的精神忠实实践“八八战略”,积极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上南湖高质量发展的“解题之道”,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指引之下,南湖之上的美丽乡村久久为功,向我们呈现出了一系列全新的乡村画卷。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永红村美丽蝶变,书写千万工程共富新篇章,一起来看看吧!
永红村位于凤桥镇东,村域面积6.96平方公里,有30个村民小组,农户1025户,总人口3471人。近年来,永红村始终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转型,充分挖掘自然、文化、产业等优势资源,以党建联建为统领,以富民惠民为核心,以农旅融合为抓手,以文旅建设为支撑,培育打造景区村庄旅游业态,全力推动景区村庄“美丽蝶变”,奋力书写千万工程的共富新篇章。
永红村现为全国AAA级景区村庄,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省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村、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等荣誉,成为“梦里水乡”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聚焦党建联建,筑牢“红色堡垒”
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推进千万工程,依托永红村党总支“三个一”党建品牌打造,签订两新党组织联盟共建协议书,以"结对联建"为载体,推动形成基层党建"协同互动"格局,切实发挥党建优势资源集聚共享作用。同时,通过五共机制充分释放联盟单位外溢效应,打造一支由村书记领头,种植大户、乡贤为核心的致富团队,建立党员帮带机制,擦亮永红村“578”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10余万元。
创新治理模式,系紧“连心纽带”
坚定走农村“四治融合”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各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形成以全国劳模、驻村医生、退伍军人为多元合力的“新哨兵”群体,根据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到就近社区自主认领岗位,开展个性化服务,总计帮助45位失业人群再就业,参与应急抢险60余次,对口帮扶重疾农户25人。
挖掘本土文化,加速“艺术赋能”
依托永红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围绕永红村的省级文保单位、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遗址——白坟墩遗址,开发穿越研学课程,建立崧泽文化体验馆,还原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生活场景,推出挖土考古、狩猎烤鱼等沉浸式文化体验,让游客在参与中认识崧泽文化。“连线成面”式开发南水弄民宿群,引入“画里画外·乡村艺术空间”,创新乡奢文化餐饮概念,投资800万元将现代艺术与本土乡村文化融合。组建村级6支文化团队,每年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百余场,厚植“幸福永红”的民生根基。
创新产业融合,激活“共富引擎”
引入鲜切花种植特色产业,鼓励村民种植水蜜桃、鲜切花等经济作物产业,打响“花开永红”的产业品牌。建设生态停车场、活动草坪等一批基础配套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参与产业项目投资,推动田间自然学校、餐饮中心等多个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坚持运营前置,充分融合村内产业,推动建立3家民宿、5家农家乐,以“微改造、精提升”推动稻田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2022年共吸引游客约2万人,实现创收超300万元,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同比增长15.4%。
发展研学业态,添彩“农旅底色”
大力引进研学业态,紧抓美丽乡村精品线,围绕“研学+乡村旅游”的发展核心,以“串点成线”的形式盘活旅游资源,形成以田间自然学校、神润斋、中小学全龄研学基地等为代表的研学点,打造神润斋花园、垃非馆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推出“共富农场”新模式,让城市孩子化身“农场主”,并与神润斋等10余家单位有效联动,推出共富乡村旅游大礼包,共同举办旅游活动,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其中研学6万余人次,实现“一块地”联动“多主体”的共富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