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55033X/2024-172396 公开分类
发布单位 区发改局 发布日期 2024-01-23
文  号 主题词

南湖区发改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1-23 17:08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发改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全力以赴拼经济、一心一意惠民生”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狠抓三个“一号工程”,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稳中有进

(一)投资增速逐渐提升。全年投资完成355.72亿元,增长14.6%,列全市第3。

(二)服务业增加值积极向好。前三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95.60亿元,增长6.4%。列全市第5,预计全年增长6.5%左右,全市排名保5争4。其中:1-11月,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25%,列全市第2;规上软件信息服务业类增加值增长15.5%,列全市第3;房地产增长16.3%,列全市第1。

(三)消费保持增长态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6.61亿元,增长7.2%,列全市第5。其中,1-11月,全区网络零售额完成271.77亿元,增长18.2%,列全市第2。

(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631元,同比增长4.8%,预计全年增长5%,列全市第6。

二、聚焦“九大”重点,鼎先争力干出业绩

(一)锚定“大”方向,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围绕“首要任务”早部署。全面承接落实“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十项重大工程”、综合考核三项中心工作,紧跟省市部署,成立重点工作总专班,早行动、早发力。以“四敢争先”为保障,对高质量发展111项重点指标,明确目标体系、责任体系、考评体系等,建立周调度、月研判、季通报机制,及时掌握运行状况,浓厚争先氛围。其中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等指标列全市前三,“科融保”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入选省“十项重大工程”典型经验做法。围绕“两大主平台”夯基础。立足全区发展改革工作实际,聚焦“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大关键,创造性出台《关于深入遵循“八八战略”基本路径助推全区“两大主平台”建设的十二条举措》,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把创新之势、改革之势、开放之势转化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胜势。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亚太路科创带排定沿线项目572个,总投资3276.7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93.27亿元;城市创新区排定项目143个,总投资806.4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1.10亿元(部分交叉重叠)。

(二)优化“大”环境,持续推动“一号工程”走深走实。打造政策体系升级版。高质量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系统检视执行情况,以评估推发展、促落实,进一步推动规划《纲要》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建设落细落实。全面承接落实省市“8+4”经济政策体系,制定出台符合南湖区实际的八大领域60条政策,全年兑付各类奖补资金32.84亿元,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大政府产业基金支持创业投资力度,吸引创业投资集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做法入选《浙江省民营经济32条落地细则》模板。打造产业平台升级版。着力打造长三角微电子产业高地,嘉兴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围绕主导产业,进一步极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2022年度全省评价继续保持第五。加速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南湖基金小镇金融高地从“大”向“优”升级,获批设立嘉兴市本级首只QFLP试点基金〔嘉兴联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截至目前,小镇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超2.9万亿元,获2022年度命名类小镇评估优秀,此外,云创小镇获2022年度创建类小镇评估优秀。打造“信用南湖”升级版。全面推进“信用+”应用场景建设,探索信用评价应用场景从信用融资向人力资源、法律服务、技能培训延伸,“信用+创业担保”应用成功入选全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开展区企业失信“清零行动”,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进行专项治理,通过加强行业分级分类监管、重点约谈、组织开展信用承诺等举措,推动治理对象纠正失信行为,完成信用修复,目前专项治理台账退出率100%,失信企业实现“清零”。

(三)狠抓“大”项目,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集中开工浓氛围。全面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浓厚氛围,在新春第一会上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亚特“未来工厂”、万托防火精密钢等75个总投资达181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按下“快进键”。积极争列上级活动纳入南湖元素,斯达微电子SiC芯片项目、柔性电子技术应用研发制造中心、渔里社区等三个项目入选一季度全省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65.07亿元。攻坚破难推项目。充分运用项目包干制、一线工作法等,超常规攻坚推进、常态化破难通堵,推动亚特电器、区人民医院、华嘉达电缆等一批重点项目提前开工入库。围绕综合性开发、先进制造业、房地产保障、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交通等六大领域,各重点选取10个群众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带动性强、投资量大的项目,形成“六个十大”标志性项目,推动形成更多实物量,一季度投资增长14.2%,列全市第一,获全市投资“赛马”激励,相关经验获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多次全省推介。铆足劲头争要素。抓好专项债券项目常态化储备、发行和实施,积极宣传动员并开展业务培训,召开多次专场谋划会,邀请专家全程指导服务,优化项目包装,今年成功争取专项债项目24个,资金共计48.64亿元(不含枫南铁路),增长352.5%。积极争列上级重点项目盘子,解决用地指标问题,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成功入选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预安排,湖钠能源、华嘉达电缆入选2024年度提前批省重大产业项目(实施类)。

(四)搭建“大”平台,扎实推动服务业项目稳进提质。主动出击招引项目。整合全区各类服务业招商资源,发布南湖区服务业招商电子地图,实现精准匹配服务业招商资源。完善服务业招引机制,成立并运作服务业招商小分队,今年以来,已累计外出招商150余次,累计接待客商90批次,成功签约引进九州汇天、T3出行、达美乐披萨、安步汽车、唯今国际等重大服务业项目75个。此外,全年月度入库服务业企业达34家,同比增长41.7%,创历史新高,居全市前列。优化环境培育企业。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和集聚效应,引导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向高能级服务业发展平台倾斜,嘉兴烟雨南湖数字文旅创新发展区成功入围第三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名单,“2+3+N”组合式高能级服务业发展平台雏形初显(2个国家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N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楼宇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新增星级楼宇1幢(星级楼宇共21幢),东方天玺等3幢楼宇列入星级楼宇培训名单,解放街道、东栅街道单位产出列市本级镇街第一。关注内生企业成长,威凯检测、隆聚餐饮入选省级服务业行业领跑企业,易迪希入选首批省级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试点企业,入围市级服务业重点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7家、市级服务业领军型企业名单5家,数量均列全市第一。政策“活水”精准浇灌。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在2020年“服务业20条”政策基础上迭代升级,出台2023年“服务业新政23条”,政策直达快享,更精准促进服务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年累计上门服务企业150余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60余个,兑现各类服务业资金2300余万元,有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五)用实“大”举措,加码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供需结合促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打造高品质消费集聚圈,南湖天地集聚区入选第三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市唯一。全面造势宣传“浙里来消费”大型系列活动,围绕“618”、端午节、暑期、“双十一”等重要节点,鼓励企业开展江南大厦35周年庆、南湖天地2周年庆等系列促销活动,点燃全城消费热情。瞄准群众需求,今年以来,先后发放6轮9200万元汽车消费券,拉动汽车消费36亿元。紧盯重点挖潜力。全面保障惠民生。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经济,举办直播带货等促销活动,带动农民增收,新增“共富工坊”4个,其中陈笑笑农场直播“共富工坊”获评全省首批百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八零后家庭农场直播“共富工坊”获评全省第二批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进一步规范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出台《南湖区单用途预付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妥善处理好群众合理诉求,今年共受理1781件单用途预付卡、预付式消费信访投诉,全部高效规范办结。

(六)融入“大”格局,全力擦亮“金南翼”南湖辨识度。聚焦“高质量”谋实大规划。密切跟进国家、省、市规划纲要和行动方案,纳入省、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8个、市“两个无差别”破难清单3个。全力参与市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方案编制,承接落实国家级《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一体化”夯实硬实力。加快区域互联互通,通苏嘉甬铁路顺利推进,市域铁路枫南线4个站点设计基本完成;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总医院(嘉兴市第二医院)项目、区公共卫生中心及人民医院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全面提速。加速打造亚太路科创带,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柔电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结顶,南湖实验室一期投入使用,中国特检院长三角分院挂牌运行,南湖交科院首个典型场景——无人机“空中送血”首飞成功。发挥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前沿阵地作用,今年以来,举办“双招双引”活动15场,带回考察投资客商66余批次,签订正式投资协议书项目6个,上海·嘉兴城市推介大会上项目签约数列五县二区第一。聚焦“无差别”打造软环境。以挖掘“两个无差别”(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与上海无差别)破难事项为重点,上线全省首个长三角跨域解纷资源平台,做好涉长三角地区企业纠纷调解,成功调解案件157件;加快构建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体系,培育“长三角异地无理由退货单位”9家;与上海青浦区签署《青嘉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两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七)共谱“大”篇章,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出台年度对口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单位,有效激发各主体、各相关部门积极性,根据各主体资源优势,推动全区上下结合、部门联合、协同推进。帮扶升级共谋发展。若尔盖“飞地”产业园累计招引落地投产企业7家,全年到位资金5300万元。在遂昌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3个、援建设项目6个,带动农特产品销售2000余万元。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引入南湖餐饮协会等力量,大力推广遂昌味道、若尔盖月河门店,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对口帮扶的良好氛围。双向奔赴同心追梦。南湖-遂昌入围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名单,成功获得三年3亿元财政专项激励,结对帮扶“双向赛马”考评优秀,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山区26县结对帮扶优秀单位。推动若尔盖县牦牛全产业链提升,相关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2022年度对口消费帮扶典型案例。

(八)拓宽“大”路径,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周监测、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倒逼落后主体加快推进。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攻坚问题项目,全年累计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110个,累计并网容量39.5兆瓦;新增用户侧储能项目16个,累计并网容量5.945兆瓦。强化项目用能管理服务。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进行排摸,确定2023年用能基准,在节能降碳e本账上完成39家重点行业企业年度用能预算按月分解,并通过省平台做好超限预警。全年累计腾出用能空间5.2万吨标煤,新上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项目15个,新增用能29.9万吨标煤。提速新能源产业布局。编制全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按照城乡充电桩建设“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原则,引导建设单位多布点直流快充桩,推动规划充电设施建设向农村地区延伸,为新能源车下乡提供基础保障。截至目前,全区新建公共充电站47座,新建公共充电桩489个,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的600%。

(九)迈实“大”步伐,蹄疾步稳走好共富路。实施“1516”专项行动。对标省级跑道,深挖地方特色,突出深化精神文明高地建设1个省级“试点”,紧盯落实5个省级新增“重点”,推动形成16个区级“亮点”,全面推行“1516”共富行动。建立健全双周简报、双月例会、双季考评、点位储备、智库合作等工作机制,精准编制共富系统架构图2.0版,在全省共富例会上受通报表扬。编发《南湖共富》简报62期,《小蜗牛爬出农户共富路》获国家发改委《共同富裕动态》录用,敏实集团作为共富典型代表在全市例会上作交流发言,相关经验获《嘉里共富》刊发宣传,卫星化学观察点被评为省共富实践观察点。放大“精神文明高地”试点效应。选取青少年群体小切口,构建县域青少年“起点红”教育实践。选取29项具体指标,聚焦”红色教育、阵地建设、精神实践、氛围营造”四个维度,基本完成县域“起点红”青少年红色教育评价体系编制。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红船精神进校园”育人实践获省共富第三批最佳实践。开展“扩中”“提低”行动。依托“乐业南湖”应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创新签约“96345就业服务热线”项目,深化24小时不打烊就业服务体系。前三季度城乡收入比再创新高,达1.27:1,排名全市第一。

三、坚持“六字”要领,砥砺前行再创荣光

2024年,区发改局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锚定南湖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首善之区”目标定位,扛起主力军担当,在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力争全年GDP增长6-6.5%。具体围绕以下六个方面。

(一)坚持“干”字当头,实干狠抓推项目。以扩大有效投资“246”专项行动为引领,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在新的一年确保增长8%、力争增长10%。明确“六大领域”主攻方向。全面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六大领域”大会战,明确责任分工,优化推进机制,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确保在平台板块(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农业水利、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交通设施、社会事业等“六大领域”上有所突破。发挥重大项目“乘数效应”。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以“大好高”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湖钠能源、芯晟半导体、海科电子等贡献大、后劲足的产业项目推进力度,加快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七沈公路、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确保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30%、二季度达到60%、三季度达到85%以上,10月底前全部实质性开工。推动资源要素“精准滴灌”。对上,拼尽全力抢抓各类资金、土地、能源、政策等各类要素资源,积极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争列省2024年“千项万亿”、市“551”等省市重大项目50个以上,全年新增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额度86亿以上。对内,优化重大项目资金、土地、能源、环境排放等要素保障,推动有限资源合理集聚。系统性重塑重大项目动态管理——完善优化“一个办法”(项目分级协调推进办法),动态调整“一个库”(重大项目库,千项万亿、重大产业项目、551项目等),要素保障“一张清单”(要素资源特别是土地指标向准备充分的好项目倾斜;对拿地半年仍不能开工影响上级考核的项目,所在镇街道的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应予以相应扣减),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能进能出、可增可减。

(二)坚持“提”字为先,坚定不移强首位。围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344”行动,全年服务业增加值确保增长6.5%以上,持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发力项目招引。建立健全“研判、统筹、晾晒、考评”一盘棋招商机制,全年开展服务业推介、路演、签约活动20场以上,全年新增月度入库企业35家以上,引进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重大服务业项目3个以上。持续放大智立方(上海中心)招商前沿阵地效用,打好以商引商、领导招商、驻点招商等“组合拳”。常态化更新楼宇、产业园和地块三张“服务业招商资源清单”,精准匹配招商资源。发力平台提升。进一步明晰“2+3+N”服务业发展平台,更大力度发挥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字号”招牌优质企业的集聚优势,做长做强产业链。打造楼宇经济空中聚宝盆,深化“楼均效益论英雄”,提升楼宇发展质效,全年楼宇税收增长10%以上,打造税收亿元以上楼宇10幢以上。发力企业培育。大力实施服务业领域“雄鹰行动”“凤凰行动”“雏鹰行动”“瞪羚计划”,引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培养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打造服务业雁阵型企业梯队。

(三)坚持“新”字为要,细化举措提消费。释放消费“新活力”。举办南湖区“3+X”消费节系列活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大型商超开展促销活动。加快区域“文商旅”融合联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助力,打造消费“新亮点”。继续办好金秋购物节、汽车消费节等一批高端消费活动,放大节庆经济,拉动消费市场。点燃夜间经济“新引擎”。深入推进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建设,继续强化南湖天地、月河商圈、九曲里、辰溪里等重点区域商圈打造,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数字消费,持续提升“2346”夜间经济带活力。把握电商产业“新机遇”。深入实施电商换市,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嘉兴电子商务产业园、1921南湖都市经济园等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共富工坊”创建,围绕直播产业链各环节,加速产业集聚,全面打造“直播基地+电商+产业带”一站式生态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经济,开展电商直播培训,举办直播带货等促销活动,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

(四)坚持“大”字着力,开放共享谋共赢。加快塑造“大开放”格局。立足长三角一体化重要城区、G60科创走廊科技创新节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重要支点定位,与长三角城市群高水平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合作、平台联动,发展重大科创平台、重点产业载体伙伴合作关系。全力推进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重大线性工程,完善“六横六纵三连”骨干路网,不断健全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大创新”体系。围绕“两大主平台”,提高“新两院”、南湖交科院、清华柔电院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进度,努力打造辐射长三角的创新策源地。全力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与杨浦区协同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紧抓科技创新和专业技术“两类人才”,精心做好“引育留用”文章,积极构建长三角区域最活跃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加快彰显“大城市”气质。与长三角城市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民生合作项目,争取更多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导入南湖,不断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保障百姓群众享受“同城待遇”“同城服务”。依托南湖、月河、芦席汇等地标资源,发掘塑造“江南风、运河情、古宋韵”等特色文化IP,加快打造环南湖红色文旅圈,努力成为“长三角城市旅游目的地”。

(五)坚持“控”为上,低碳转型调结构。推动能源“绿保稳”工程再提速。加大用能要素收储力度,通过关停淘汰一批高耗低效企业腾出用能量,将能源要素资源向高质量民营经济项目倾斜。积极指导各主体充分挖掘辖区内闲置屋顶资源,力争全年新增光伏并网超50兆瓦。结合能耗“双控”指标再发力。全面复盘2024年指标,对能耗强度超过准入标准的新上项目,严格落实能耗等量(减量)置换方案和用能权有偿申购交易制度,加快绿色低碳项目和高质量民营经济项目审批流程,服务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对已经投产且符合条件的项目督促业主单位开展节能竣工验收。盯紧群众关注实事再布局。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落实新能源车下乡要求,重点布局公共充电站建设,加快投运站点接入“一键找桩”平台。根据上级部门价格相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交通运输、教育、养老服务、殡葬、文化旅游等领域政府定价工作。

(六)坚持“保”字托底,砥砺奋进促共富。深化共富体系不偏移。重点聚焦“1516”共富行动,全面对标党中央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战略部署,全面对标群众对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推进57项“1+7+N”重点工作和41项“1+5+N”重大改革,做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落实民生实事项目和公共服务“七优享”项目,提高群众获得感。接续“扩中”“提低”不断档。依托“乐业南湖”系统,关注重点人群精准画像,结合数字化应用,迭代升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场景,实现“智能识别、服务到位”,努力做到“应帮尽帮、一个不少”,打造出具有南湖特色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优化民生福祉不止步。抓好群众关注的民生“五位”,加快“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教育上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体育现代化三项创建;医疗上依托医联体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基层医院和市级医院移动端信息交互;养老上深化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困难、孤寡、失独、空巢等老年人家庭实施“安居守护”项目;托育上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推进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办托班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