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7259100X/2024-172566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南湖区档案馆 | 发布日期 | 2024-01-29 |
文 号 | 主题词 |
2023年,南湖区档案史志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档案史志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嘉兴撤地建市4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按照“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要求,立足工作目标,服务中心大局,不断推进档案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年内,获2022年度全省档案工作指数评价综合评价第二档(全市排名第三),档案资源专项评价结果全省前十名;《嘉兴古城志》获2022年度全省优秀档案编研成果二等奖;《南湖年鉴(2022)》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精品年鉴;“馆藏档案数据挖掘系统研究与应用”获2023年浙江省档案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研究成果《“跟着领袖走南湖”红船精神宣教机制研究》获2022年度全市机关党建优秀理论研究一等奖;副馆长翁洪彬入选浙江省“152”党史人才首批人员名单。
一、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紧扣主题主线,落实档案史志政治责任
一是常态化抓好“第一议题”。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馆班子会、党员大会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掌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基本要求。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等相关内容,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三力”。
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从9月开始,我们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理论学习、推进发展、检视整改,一体推进,通过学习,达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成效。10月,开展“学用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落实“六个一”内容,专门组织全馆人员到市档案馆参观“走进嘉兴——日新月异40年”图片文献展,鼓舞干劲。同时,以领导干部领学、每天自学、党员大家讲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指定书目,深入开展研讨交流。为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发挥档案史志资政服务功能。
三是全力服务中心大局。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在南湖的实践,聚焦服务三个“一号工程”“智造创新强市”和“两大主平台”建设,聚焦民生服务,重点围绕共同富裕、“八八战略”、“红船精神”等主题开展党史、地方志资政研究服务,完成省《浙江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带》丛书供稿4篇。深化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红色代办”等服务形式,广泛组织开展“点亮微心愿”、党员民生实事承诺、向村社区送党课、送书等服务活动,引导党员立足本职、促进发展、服务群众,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120余人次。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档案业务水平
一是建立多元化馆藏资源体系。全面完成省档案数据资源归集任务,馆藏223264条民生档案目录和全文、71册编研成果、开放档案、其他档案(声像、展览、镇馆之宝)全部导出上传。组建档案开放鉴定攻坚专班,集中力量完成馆藏到期应开放档案515017件的开放鉴定工作,做到应鉴尽鉴。继续开展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今年新接收学籍档案、环保业务档案、悦程妇保院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等共计23881件。持续做好重特大事件档案接收工作,接收疫情防控(撤销隔离点)纸质档案5487件,数字化成果7.8GB,电子档案2335件共1.66GB。
二是推进依法治档工作创新。开展档案行政执法“双随机”检查,通过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系统抽取10家单位,档案服务企业专项检查5家,联合市档案局进行档案服务外包延伸检查1家,做到档案监管事项全覆盖。做好政府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参与余新、凤桥、七星、东栅、水利、交通、纪委、区属中小学等18家单位、27个批次共69个项目的档案验收工作,其中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南湖区段)项目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召开镇、街道业务工作培训部署会,举办全区档案综合业务培训班,开展年度归档集中评查和档案室业务建设评价提升培训现场会,推进档案室业务建设评价和数字档案室测评工作,今年共申报档案室业务建设评价77家。
三是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更加精准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大局,更高水平服务人民群众。实行查档大厅“馆长轮值”接待服务制度,“初心地·AI南档”争创全省档案馆系统“浙档精品”,推出民生档案查询利用一网通办、一键通查、一站快办、一证通查“四个一”服务,打破档案利用的地域限制,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查档节省时间和路程。今年以来共接待查档人员2625人次,远程查档率74%。自主开发建设“随e归”应用软件,以“照片在线归档”为切口,以档案史志数据资源归集和共建共享为途径,为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多跨协同提供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已归档数码照片1897张。
四是夯实夯紧档案安全保障。加强馆库日常管理和安全巡查,坚持库房日常巡查和特殊天气专项检查,库房高压细水雾、安防设备全部纳入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开展网络信息安全自查,委托第三方公司每季度进行安全检测并出具报告,落实档案安全每日“零报告”制度。提升库房管理智能化水平,开展馆藏存量图书、报刊资料、光盘磁带和实物档案的清点盘库和电子标签管理工作,共完成图书9756册、报纸合订本503册、光盘档案1522张、磁带档案2盒,实物档案1099件(其中书画档案337幅)。
(三)聚力史志编纂,推进工作提质扩面
一是扎实做好党史编研工作。开展党史资政研究,5月,完成省级《一张蓝图绘到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纪录》专题撰写——《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质量谱写共同富裕示范区之南湖篇章》和市级《“八八战略”指引下科技创新在嘉兴的实践——以南湖区为例》专项课题研究。根据全省第十次党史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年一编大事记、一年一报文件资料、一年一批图片影像”征编要求,围绕党史三卷修订目标,7月,《中共嘉兴市南湖区委文件选编(2007.1-2008.12)》正式出版,全书37.6万字,并向区级机关各部门发放书籍134册。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史料和嘉兴宋韵故事,完成《一百个南湖红色故事》初审。发文规范全区大事记收集工作,全年收集整理大事记10万余字。
二是加强史志资源挖掘利用。根据市党史研究室要求,南湖区抢救性开展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资料征集工作。经摸底,南湖区现有抗美援朝老战士59名,能够接受采访的老战士31名,11月底前已全部完成。我们采用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深入挖掘展现志愿军老战士的感人事迹、精神风范。采集照片、证书、奖章等珍贵资料百余份,给南湖区保留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研究活动,开展地方历史文献整理出版工作。与区老干部局联合编印“礼赞新时代·银晖耀南湖”《南湖区老干部书画作品选》,共收录全区56位退休干部的剪纸、摄影、书法、绘画类作品共108幅。
三是做好“一年一鉴”工作。发放《南湖年鉴(2022)》共683本。年初,年鉴编辑室召开工作会议,明确编纂纲目及编写分工,并对各承编单位征求意见建议,正式启动《南湖年鉴(2023)》编纂工作。下发《关于做好〈南湖年鉴(2023)〉编纂工作的通知》,与各承编单位一对一做好编辑指导工作,共完成二轮编纂修改工作,现已进入排版、出版阶段,12月底出版。同时,高质量完成《中国地方志年鉴(2023)》《浙江年鉴(2023)》《嘉兴年鉴(2023)》等上级地方志组稿任务。
四是推进地方志编修工作。有序推进镇(街道)志、村(社区)志以及年鉴编修工作,加大镇(街道)村志编修工程的指导力度,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前往辖区内各个镇、街道开展编纂指导,并与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对接,邀请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参与《新嘉街道志》编纂工作。目前全区共4个镇、9个街道,其中8家单位启动志书编纂工作,出版4家。全区累计开展村志编纂26家,完成村志编纂1部,已出版1部《金星村志》。指导部门志编纂出版。指导《南湖区人大志》编纂,完成出版发行。组织2023年度《南湖档案史志》杂志编写,收集整理二轮区志相关材料及南湖英烈等人物故事。
(四)深化多元融合升级,加强档案史志文化宣传
一是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活动。今年是第16个“国际档案日”,区史志研究室联合档案馆,围绕“奋进新征程 兰台谱新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 兰台谱新篇”主题征文活动,报送征文30篇。组队参加全市职业技能竞赛,到桂苑社区、南湖天地开展档案史志集中宣传服务活动,通过讲解档案史志知识、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档案史志知识、宣传档案史志工作。
二是开展系列专题报道。为进一步做好“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宣传工作,在《嘉兴日报》、“读嘉”等媒体开展“‘八八战略’南湖20年答卷”系列专题报道,从《中国共产党南湖历史》中选取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引进、全省率先村村通公交等8个重大历史场景,反映20年来南湖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亲历者说、城乡变化、发展成就等方面进行见证报道,增强了全区干部群众信心和勇气,进一步营造“四敢争先”奋进南湖的氛围。
三是扎实做好文化宣传。充分发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注重红色宣教,开展“红色书柜”进百家等活动。积极响应全省“红领巾走进档案馆”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区开展宣讲、打卡活动。少先队员们走进档案馆,参观档案史志综合展陈馆,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南湖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领悟档案史志工作见证历史的重要意义。着力扩大档案史志文化影响范围,加强向国家档案局“一报一刊”、“浙里学史”、“浙里有志”等栏目的信息报送工作。其中,学习强国“浙里学史”刊登16篇,“浙里有志”刊登5篇,《中国档案》刊登1篇、《中国档案报》刊登1篇、中国档案网刊登2篇、《浙江档案》刊登3篇、省机关党建网刊登2篇,“方志浙江”公众号刊登4篇。
(五)强化队伍建设,厚植清廉文化底蕴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上下功夫、出实招,促进干部不断学习和进取,实现自我的提升。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切实加强青年干部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明德守法、完善自我”专项行动,引导青年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觉悟、涵养道德操守、严守纪法规矩。加强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作风培育,使干部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开展“四敢争先”实践活动,激发唯实惟先的昂扬斗志,推动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年内,南湖区档案馆共2名同志职级晋升为二级主任科员;招录编外合同人员2名。
二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党建为统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各项管理规定。年初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责任分解,分层分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以推动“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精心打造“兰台清韵”清廉品牌,设立勤廉讲坛,开展清廉活动,积极营造“廉以养德、文以化人”的廉政文化氛围。
三是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和保密管理。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及时传达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上级指示精神,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等平台,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把意识形态基本知识和安全保密管理知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馆班子切实肩负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馆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联系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按理论学习计划推进学习,开展学习15次,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6次。
二、2024年初步工作思路
(一)推进新时代档案现代化先行。一是增强档案依法治理效能。聚焦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配合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建设,开展档案专项联合执法检查。二是推动档案数字转型再深入。全面推广应用“随e归”数码照片在线归档系统,建设“随e归”二期项目,分期建成服务全区机关各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和群众个人的智能公共数据平台应用。优化程序流程、全方位考虑全省构架,争取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三是持续优化档案资源建设。加强重特大事件和重大活动档案工作,启动会计档案接收进馆工作,探索开展基于“浙里报账”的会计电子归档试点工作,继续做好新接收进馆档案的电子标签标识工作。
(二)稳步推进党史研究和征编工作。一是推进新时代地方党史工作研究。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为重点推进研究,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及时跟进区委带领人民自信自立、守正创新、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脚步,记录好新时代党的历史新篇章。二是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开放的“大党史”工作格局,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和合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党史系统内部“1+1〉2”的研究能量和聚合效应,为党史三卷修订做好准备。收集、整理、编印《一百个南湖红色故事》。三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研究。全面深刻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和资政参考,持续编写南湖区大事记,整理出版《区委文件选编(2009.1-2010.12)》。
(三)以创新思维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地方历史文献研究整理。继续开展旧志等地方历史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研究活动,编印出版《南湖档案史志2024》,继续收集整理二轮区志相关材料及南湖英烈等人物故事。二是推进基层志书编修工作。以“双联系双服务”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和各行业的联系,广泛搜集、整理和更新地方志信息,为社会和地方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创新地方志的编纂方式和内容形式,提高地方志的质量和适用性。加大镇(街道)村志编修工作的指导力度,每月下基层点对点辅导基层编纂人员,提升其专业能力,壮大地方志工作队伍。按计划组建专家团队审阅镇志、街道志、村志初稿。三是扎实做好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把编纂好地方综合年鉴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一年一鉴”工作要求,公开出版《南湖年鉴(2024)》。继续推进年鉴编纂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拓展,指导建设街道年鉴编纂工作。以聚焦服务新时代为主线,着力打造精品佳鉴。
(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一是发挥爱教基地阵地作用。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档案馆将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等时机,持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做好资政育人工作,计划联合办一次展览,开展“青少年实践”等活动。二是加大档案史志宣传报道力度。依托数字化平台,推广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借助学习强国“浙里学史”“浙里有志”等栏目的优势,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扩大宣传覆盖面。三是营造宣传文化氛围。加强与上级业务系统网站、刊物等平台的联系合作,通过新闻媒体、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等方式,管好档案史志文化阵地,推动地方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传播和沿袭,提高档案史志的社会认知度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