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湖区高位谋划部署、聚焦重点难点、突出智慧监管,紧盯大气治理重点任务,精准靶向发力,努力营造“天蓝、气清”的良好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上半年,南湖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2,同比改善2.2%,改善率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83.5%,同比改善0.1个百分点,改善率全市并列第一;PM10浓度51.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6%,改善率全市第一。
一、高位谋划部署,全力推动治污攻坚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区重要议事议程常抓不懈,上半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和调研治气工作4次。区生态环境分局精心谋划、全面部署、严格落实,上半年召开专项培训会5次、月度工作例会3次、治气专题会议6次、重点工作推进调度会议10次,区生态环境分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现场督查22次,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2024年南湖区治气专项行动方案》《南湖区2024年空气质量改善攻坚行动方案》《南湖区秸秆禁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南湖区臭气异味专项整治行动方案》4个专项行动方案,将PM2.5浓度、优良率等重点治气指标纳入镇(街道)年度考核,建立“空气质量日晾晒、项目进展周调度、考核情况月通报”机制,为治气工作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三是科学规划布局。搭建空气质量网格化平台,在网格区域内布置多个监测站点,全面收集空气质量数据,并对收集到的空气质量数据精细化处理,生成空气质量报告,使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做到“一表统览”。今年以来,共布设清河小学、东升大楼等空气质量监测点位8个,系统可查看O3、NO2、PM2.5、PM10等空气质量数值5个,累计预警20余次。同时在大桥镇建设完成20座网格化微型空气监测站,对区域空气恶臭异味进行监测及溯源。
二、聚焦重点难点,协同多污染物减排
一是狠抓“三大减排”项目。南湖区在常态化治理基础上,着重淘汰或改造、提升一批落后产能(设施设备),同步上马现代化治理项目,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大力推动固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治理。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减排项目102个,任务完成率102%;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375辆,完成率87.6%;淘汰老旧非道路机械115辆,完成率77.7%。
二是推进“清新企业”创建。在全市率先制定《南湖区“清新企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清新企业”评价导则(试行)》,以重点排污单位、重复信访单位和问题频发单位为重点,聚焦环境管理、运输方式、监测监控水平、排放限制、原辅材料使用等环节,开展“清新企业”创建,引导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目前已完成创建9家。
三是助力“油气回收”工作。邀请省环科院专家为辖区30余家加油站(点)进行培训,并结合《南湖区加油站(点)油气回收合规指南(试行)》,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理论知识和实操水平。同时,通过“企业自查、镇街巡查、部门督查”的“三查”方式织密加油站(点)油气回收治理“防护网”。今年上半年,南湖区共出动检查人员200余人次,检查加油站(点)100余家次,发现整改问题20余个。
三、优化监督管理,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一是推进数字监管。依托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平台、VOCs治理设施用电监控系统等在线监控平台,做好20余家涉气重点排污单位大气污染在线监测全覆盖,实现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污染源VOCs走航监测,今年上半年,累计发现问题32个,全部完成整改。针对城区重点道路,开展积尘走航,下发简报4个,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
二是强化帮扶指导。通过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培训班、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入企帮扶,对企业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现场反馈,并对辖区重点行业生产调控措施落实情况、涉气企业污染防治措施运行情况等进行全面指导。今年上半年,南湖区共组织专家培训4次,服务企业150余家。
三是严格执法检查。加大对涉气企业的检查频次和力度,在查阅企业环评验收文件、排污许可证、自行监测报告及各类环保管理台账的基础上,运用PID(光离子化检测器)、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风速仪等仪器对易出现问题涉气环节进行快速检测。今年上半年,南湖区共出动执法人员2800人次,检查企业930家次,共发现350个问题,立案查处案件17起,拟处罚金额326万元;移交公安刑事案件1起,行政拘留案件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