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推动“三生”联动培育低碳社区

发布日期:2024-11-18 08:51 信息来源:办公室

近年来,南湖区积极探索社区低碳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推动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并举,通过“科技+”生产降碳、“绿能+”生态固碳、“场景+”生活低碳的模式,培育低碳社区。截至目前,南湖区累计13个村(社区)进入浙江省低(零)碳村(社区)试点名单,南湖区余新镇渔里未来社区成功入选“基地”类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基地”类案例。

一是“科技+”生产,实现低碳富农。建设农业数字化工厂,牵引农业生产节能减碳。运用智能高科技玻璃温室、精准水肥循环管理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科学采光、精准灌溉、智慧管控、绿色节能。湘家荡农业项目年减少化肥用量6吨,减少农药用量136千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1吨。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农业研学、农业工厂旅游等低碳新业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湘湖社区蓝沃农场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证书,日均接待游客200多人次,年收入达800万元。

二是“绿能+”生态,实现低碳降耗。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实现减污降碳。开展风光互补路灯、V2G充电桩建设等节能及高效用能改造,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将BIPV技术光伏融入屋面等设施中,推广绿色低碳建筑。2023年,南湖区累计光伏装机容量25.68万千瓦,年发电量2.5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7.15万吨标煤(等价值),减排二氧化碳13.17万吨。打造立体绿化体系,发挥生态固碳能力。在屋顶、挑台、阳台等地面以外的空间资源实施绿化,打造多维公园构建水街、公园、立体绿化的富氧体系。

三是“场景+”生活,实现低碳惠民。打造低碳生活场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将低碳科技与教育相结合,被动优化与主动优化相结合,打造“华东区首座零能耗幼儿园”。渔里社区幼儿园在设计阶段已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零能耗建筑”和“LEED金奖”认证。建立数字植物展馆,涵盖种子空间、垂直森林、数字植物舱、生态绿岛四个板块,运用Al技术,展现智慧植培全过程,培养居民低碳意识,展馆累计接待来访人数超过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