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今天下午,南湖区首场“π季有约”文化特派员季度交流展示活动在凤桥镇联丰村王祥里举行,市、区两级文化特派员队伍在走访调研、汇报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
金黄稻浪摇曳,村口咖啡飘香,空灵鼓点声声……走进风景秀丽的联丰村王祥里,驻点联丰村的嘉兴市级文化特派员金文凯带着“小蜜蜂”,为文化特派员们当起了“村导”,并带大家参观了其创设的王祥里青年音乐艺术空间、王祥里美食音乐之家等。
“推动乡村文艺复兴!为让村民们都懂吹拉弹唱、体验幸福的精神食粮而努力。”金文凯以音乐为媒,通过改造王祥里闲置资源,打造集音乐表演、教学、创作、交流及艺术展览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推动“王祥里音乐艺术村”音旅融合促共富项目建设,为游客和村民提供多元文化体验。
文化特派员到底做什么?又该以何种方式推动文化特派员项目的开展?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环节,市级文化特派员朱玲燕带来“花开永红”艺术空间农文旅融合项目交流展示,她认为:“与其第一,不如唯一。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以文艺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为此,她不惜成本改造闲置民居为乡村艺术空间,融合艺术展陈、餐饮住宿、文创开发为一体,后续将整合文化振兴“新力量”,创新乡村文化集市,扩宽文化收入新渠道。
“‘送文化’更要‘种文化’,让漫画的种子生根发芽……”省级文化特派员何剑伟作为特邀嘉宾分享了从事文化特派员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他不仅立足本地,积极嫁接资源开设漫画公益课堂,助力大桥镇南河浜漫画艺术村打造,还从省级文化特派员的高度视角,分享了省市不同地区的特派员工作做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文化特派员工作打通了思路。
让优秀文化直达田间地头、让文化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近一年以来,像何剑伟、金文凯、朱玲燕这样的“文特派”活跃在广阔的乡村大地,开展了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产业帮扶等指导服务。现场,金涛等 7 位区级文化特派员获颁聘书,朱玲燕等5位市级文化特派员代表签署了《嘉兴市文化特派员项目书》。
据悉,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浙江在全国首创的探索性工作,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要求文化特派员与原工作岗位不脱产,服务周期为两年,原则上每年要驻乡镇(街道)100天左右,每个月至少要指导服务1次。
去年12月,嘉兴市启动了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工作,南湖区积极响应,聘任了20位首批市级文化特派员重点指导20个村(社区)。市、区两级立足工作实际动态优化人员配置,目前全区共有三级文化特派员27位,其中省级1位、市级13位、区级13位。
“π季有约”文化特派员季度交流展示活动是南湖区搭建的沟通交流、互学互鉴平台,旨在推动全区文化特派员工作出经验、作示范、打品牌。
活动主题令人眼前一亮,“π”谐音为“派”,“无限不循环”与“文特派”工作的结合也代表这项工作充满无限可能。南湖区后续计划挑选不同镇(街),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考察学习、座谈交流、项目路演、业务培训等。
“ 文化特派员与基层是双向选择基础上的共同奔赴,我们要保持热爱、明确任务、强化行动,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用艺术点燃乡村‘花火’!”南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湖区将推进制度创新,强化管理服务,切实加强文化特派员工作保障。同时以项目化形式为抓手,努力把文化成果写在农村大地上,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