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里一瓶透心凉的汽水,冬至夜里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日常生活里一句句问候,都如同春风吹进户外劳动者的心田。“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被关爱,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快递小哥韩政委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户外劳动者的心声,他说,奔跑路上遇见的一个个“惠工小站”就是最好见证。
近年来,南湖区总工会以户外劳动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了“惠工小站”户外劳动者关爱项目,通过盘活公共资源高标准推进“惠工小站”建设,全区现建有“惠工小站”150多个,打造了“15分钟服务圈”。这些小站,宛若一座座“连心桥”、一个个温暖港湾,让更多人走近户外劳动者,理解他们,关爱他们,为他们的心灵撑起一把“安心伞”。
150多个“惠工小站”,构筑“15分钟服务圈”
“去小站歇歇脚不?”
“我去小站充个电。”
在南湖区150多个“惠工小站”边,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看得出来,很多户外劳动者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小站比家里还方便呢,啥设备都有。”一位环卫工阿姨拿出了自己的饭盒在微波炉里加热,她说自己是位清洁工,却从未感觉过自卑,“总工会很贴心,一直在为我们改善条件。”
各小站内配置有桌椅以及饮水设备、手机充电设施、应急药箱、微波炉、冷暖设备等功能服务区块,专设管理员管理,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零距离服务。一名管理员表示,小站的“生意”一直火热,尤其是饭点和中午休息时间更加热闹,大家来歇歇脚、聊聊天。这里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成了交友平台。
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近年来都是工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出台《南湖区总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惠工小站管理办法(试行)》。全区上下通过一张网建站,合理精心布局,采取“普惠化+个性化”建站方式,构筑“点线面”融合推进模式,在全区建设有统一的标识名称、有合理的站点布局、有健全的服务设施、有完善的服务功能、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地图可查等“六有”标准化户外劳动者站点,推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惠工小站遍地开花。
如今150多个小站合理分布在南湖区各区域,构筑了“15分钟服务圈”,成为一道迷人风景。
聚焦多元服务需求,“小站”也是“大港湾”
“孩子背上了新书包,特别开心!”近日,南湖区大桥镇美团“外卖小哥”向镇总工会发来感谢信息,还特别传来孩子的照片,感谢工会“娘家”实现他的“微心愿”。
去年冬至刚过,天气渐寒,南湖区解放街道秋泾桥社区联合工会和爱心企业,为辖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保洁阿姨们送上一顿美味的“暖心火锅”,暖胃又暖心;凤桥镇总工会举办迎新音乐会,不少外卖小哥上台表演;春节前,新丰镇总工会组织爱心企业为辖区内困难的户外劳动者送上物资与祝福,如同“及时雨”……
“小站就是一个物理点位,我们希望借助这一点位能够做好更多服务,走进户外劳动者的心中。”南湖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他们聚焦多元服务需求,打造服务矩阵。该工会依托社会资源、志愿者力量、各个驿站不断发力,暖心推出形式多样的服务举措,引入法律咨询团队加强合法权益保障,设立户外劳动者休息图书吧,开办暑期班解决子女托管难问题,努力实现阵地功能多元化、效能最大化,切实提升户外劳动者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因为用心,小站成了令人心安的“大港湾”。
内外兼修提档升级,走向“最美”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2024年服务站点改造提升项目被列入了省、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南湖区总工会积极倾听户外劳动者心声,对小站从硬件到软件实现全面提档升级,更好地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各类服务。
“我们平时会经常走走、看看、学学,这样才能真正让小站发挥它的功能性。”南湖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建好小站是第一步,不断根据群众需求进行提升,让大家真正把小站当成家,是努力的目标。据悉,南湖区总工会制定了评分细则,对各小站进行三星级到五星级评定,并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补助,用于星级站点的硬件提升和软件提质;组织惠工小站“互评、互学、互促”活动,通过学典型、找差距、补短板,对已建成的惠工小站进一步提档升级,优化服务,打造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综合服务矩阵,通过示范带动和提升驿站服务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12家“惠工小站”列入浙江省2024年提升改造服务站点名单,15家“惠工小站”列入嘉兴市2024年提升改造服务站点名单。
近年来,南湖区“惠工小站”获评全国最美的有5个、省级最美的有4个、市级示范的有10个,区级三星级以上“惠工小站”有32个。
学习“最美”,成为“最美”,迈入“更美”,是南湖区众多“惠工小站”的目标,彰显的是诚意满满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