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55041X/2024-172932 公开分类
发布单位 余新镇 发布日期 2024-02-06
文  号 主题词

余新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2-06 10:36 信息来源:余新镇 浏览次数:

2023年,余新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在强党建、谋发展、保平安、惠民生中,迈出了一个个坚实步伐,破除了一条条发展障碍,办成了一件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发展首次三捧“流动红旗奖”,平安建设首次闯入“全市平安前十”。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农业“双强”行动,金色田园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嘉农和志明农场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3个项目入选2023年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农业机器换人“一县三基地”项目嘉农创建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农机创新试验基地通过嘉兴市级验收。推动工业创新发展,新增培育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7家、省创新型企业11家,服务亚特电器引育1名国家级高端人才。

二是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聚力抓项目,完成招大引强项目2个,签约制造业超亿美元新能源电摩项目。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116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3.6%。推动亚特电器、世合房产等超亿元项目开工,其中亚特电器“未来工厂”项目入列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为南湖区争取86.6亩土地指标奖励。推动昌达建筑、巨崎电子项目摘牌落地,力争年内开工。绿康农业年产84000吨优质生态米生产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聚力扩空间,实现渔里未来社区二期“拔钉清零”,完成镇北路片区企业腾退签约19户,完成通苏嘉甬铁路余新段主线签约116户,签约率92%。聚力强平台,启动总投8.3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园提升项目,推动汇智园、科创中心供地与开工。完工占地45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的创智园,并开展省小微企业园认定工作。

三是城乡建设得到新提升。推进片区蝶变焕新,改造提升101大道、世合大道等骨干路网,打造筒仓艺术中心、种子艺术中心等特色地标。余南未来社区通过省级验收,渔里未来社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系全省唯一入选“基地”类案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启动建设普光村省第三批未来乡村,建成曹王村嘉兴市首批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长秦村庙浜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开展非粮化整治约616亩,建设永利高标准农田5481亩并达绿色农田标准。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志明家庭农场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首批浙江省共富家庭农场典型,并作为全省推选的唯一主体在全国家庭农场发展大会上作典型发言。绿康农业陈强根入围2023年第一届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四是民生事业实现新进步。推进安置房建设,完成新贤荷湾安置房交付,金星苑、余南苑入围2023年南湖区公共服务“七优享”项目清单。建强托育阵地,启用云悦里幼儿园,渔里未来社区“向日葵亲子小屋”成为全市首个入选的国家级项目点,幸福社区“心宝托育”入选省第二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托育服务场景。全域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渔里守护者”护苗服务联盟入选首批浙江省特色“护苗”工作品牌名单。打造“渔里速办”政务服务品牌,投用24小时不打烊智慧化政务服务中心。全市镇街道中率先启用无人律所服务,全区试点开展“民声一键办”工作。打造“渔里和谣”调解品牌,入选嘉兴市“十佳调解品牌”。创新实施“企业矛调工作站助力营商环境”项目,入选嘉兴市首批“枫桥式”工作法培育项目。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系列行动,全力护航平安亚运。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擦亮白玉蜗牛、余新稻米、万金黑大蒜以及褚大姐甜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推动潜福蜗牛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生产建设项目落地。打造农业机器换人余新标杆,持续建设绿康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嘉农水果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二期)等农业“双强”项目,计划建设2个农业机器换人“一县三基地”项目。打造高端摩托品牌集聚地,依托现有赛宝、骑不够等品牌,积极洽谈引进哈雷、川崎等高端品牌。推进高端汽车品牌入驻,对接奇瑞新能源、奇瑞H网系列、奔驰等资源,推进企业注册落地。重点依托嘉宇、兴远等建筑业总部,加快建设福海大厦成为全区首个乡镇亿元标杆楼宇。

二是着力增强改革创新动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灵活运用驻点招商、主要领导外出招商等方式,依托创智园载体空间,打好产业招商、科技招商组合拳,积极对接无人清扫设备、高端装备产业合作平台、医疗设备研发等项目,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聚焦新建续建等重点项目狠抓建设进度,锚定项目前期、开工、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紧盯时间节点、倒排项目进度、强化代办服务,重点推动亚特电器、巨崎电子项目建设,实现keeway电摩、仙途智能科技等项目供地即开工。推动工业全域治理,清单化推进镇北路区域内老旧企业关停淘汰。对标省五星级小微园标准,推进汇智园和科创中心的建设,打造占地220亩的余新镇数智科创谷。

三是着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加快交通路网“内联外延”,提速世合大道北段、靛湖街西段、茜柳路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通苏嘉甬项目、亚太路联通项目建设,配合做好海盐射线、平湖射线项目推进工作。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成新贤润苑、新贤恬苑等老旧小区外立面改造。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计划投资210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5100亩。加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生态护岸3.7公里。倾力美丽乡村打造,整合余新特色农场资源,深化打造一条以乡村旅游、田园体验、特色观光于一体的“渔里研学”未来农场精品线路。推动强村富民工作,高质高效抓好金星、长秦共富大棚项目实施。

四是着力增进社会民生福祉。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持续推进金星苑、余南苑、五星苑二期安置房建设。优化“一医一教”,加快推进南湖区妇保院(余新中心医院)异地新建,建设运营全省首家零碳主题幼儿园。深入推进智慧养老服务,重点在普光村试点开展以老为老“未来银行”志愿服务项目。迭代升级“141”基层治理体系,全面启用“云治渔里”应用,承接省、市、区重大应用贯通,围绕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条跑道,打造一批具有余新辨识度的实用管用特色场景应用。加大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力度,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人民信访、人民调解工作,推动企业矛调工作站扩面提质。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行政执法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