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褚应璜:把毕生献给中国机电工业事业

发布日期:2024-02-07 11:17 信息来源:南湖区档案馆

褚应璜(1908-1985),祖籍浙江嘉兴,电机制造专家,为新中国机电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85年,在病危之时正式递交《入党申请书》并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毕生夙愿。

1931年,褚应璜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34年进入上海华成电器厂工作,期间,他成功研制中国首个交流异步电动机系列产品及其控制设备,打破了国外的封锁,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1942年,褚应璜前往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工程师学院进修。留美期间,他意识到,选派一批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国外实习,以获得先进的设计公式、经验数据以及关键操作方法尤为重要,于是他组织80余名技术人员赴美参加电机电器制造工程培训。这批技术人员后来都成为了新中国的电器工业建设骨干。

1948年,40岁的褚应璜在完成美国的进修后,果断拒绝美方的丰厚待遇,毅然归国,奔赴解放区。1949年3月,他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帮助下,向中央领导汇报了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培训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并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调集西屋公司实习人员到东北建设电器工业基地的建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了这个建议。

1951年,褚应璜在东北电工局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套800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1954年主持鉴定上海电机厂试制的中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1955年主持鉴定哈尔滨电机厂50000千瓦汽轮发电机,同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年参与制定国家《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器工业的发展。

褚应璜曾说:“我认识的人多,所以我就在工厂和科研单位之间搭桥,目的是促使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能在生产上应用,为我国电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贡献力量。”为此,即便到了晚年,他依然致力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的技术咨询与推广工作,参与小型异步电动机、低压电器更新换代的研究讨论等工作,只为中国电机工业追上乃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