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灭一灯续,禅关有几人。
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百姓苦不堪言,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征战四方。闯王李自成麾下有一员猛将叫孙明藏,海盐元通人,自幼习武,功夫了得。当时因浙江连年灾荒严重,民不聊生,孙明藏就北上投奔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跟随李自成一路攻克至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
然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很快被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打败,多尔衮下令剿灭李自成的残余势力,并下了禁武令,凡是练武者拥有兵器者一律格杀勿论。孙明藏逃回家乡,隐姓埋名,在新篁太平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号:隐禅。(新篁方言中“禅”与“然”发音相同,故1983年吴邦荣医生在《武林》杂志上发表的是《隐然和尚与伞拳》)。
清康熙年间,太平寺要建造一座佛殿。隐禅和尚受方丈师父重托,出外云游化缘。一日,在新篁西南白洋荡附近的钱径村,隐禅遇到数十名土匪正在抢劫村民,老实巴交的村民根本不是那群土匪的对手,很多村民已被打伤。目睹此情景,隐禅孤身一人冲入匪群,手持随身携带的一把桐油竹伞,上下翻飞,快刺猛挑,打得土匪们丢掉财物落荒而逃。村民们为了感恩,在钱径村外的白洋荡边,建造了一座隐禅活佛庙。
隐禅回到太平寺后,总结这次以伞克敌的方法,潜心研究,不断演练,终于独创出一套以伞作为武器的拳术——伞拳。伞拳在实战中产生,但由于伞是用竹子与油布制成的,无法与铁加工的兵器相比。因此伞拳招式讲究快稳,避实击虚,参合了刀剑棍棒鞭的技法,快刺猛挑,捷点截撩,轻巧灵活,点、截、撩、拨、托、扎、刺、挑、顶、勾、扣、啄、搅,招招分明。当真是独门伞拳世界稀,刚柔相兼身法奇。
由于清政府禁武令的存在,所以隐禅都是独自一人在凌晨练武,后来怕这套伞拳失传,就秘密传授给了寺内一位陆姓的知客和尚。知客和尚怕引来杀身之祸,便只把伞拳传给了侄子陆正荣,并用“家传秘拳必须代代单传”作为遗训,交代其侄。从此,隐禅所创的伞拳成为陆家世代单传之秘术。
时间来到1963年,新篁镇的吴邦荣医生在元通给人看病时,碰到一位叫陆大观的病人。两人交谈中得知双方都会武术,聊得甚欢,结为朋友。又过几年,82岁的陆大观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自己又无子女,便把自己是新篁太平寺伞拳第十一代传人的秘事告知了吴邦荣,还把伞拳传授给了吴邦荣。吴邦荣便成了伞拳第十二代传人。
1982年,为了伞拳后继有人,让这门独特的拳术得以发扬光大,造福民众。吴邦荣违背了伞拳单传的遗训,在新篁收了曹锋、许群飞、汪江明等十几位徒弟,对他们悉心传授伞拳技法,推动了伞拳的传承与发展。
1991年,从平湖师范学院毕业的汪江明,回到母校新篁小学任教体育课,业余时间也收徒弟传授伞拳。2002年的一天中午,两个社会无业青年闯入小学,向小学生勒索钞票,有的学生没有钱,两人便殴打学生。有学生跑到食堂,向正在吃饭的汪江明老师报告。汪老师一听,立马放下饭碗跑了出去,冲上去对着正在殴打学生的两青年一展拳脚,两人吓得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从此再也不敢来学校勒索学生。学生们高兴坏了,都要跟汪江明练拳。
2016年,为了强健学生体魄,同时为了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新篁小学将伞拳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排进了课表。在五年级学生中,由汪江明老师进行伞拳授课。让伞拳走进学校,走向学生,是为了传承地方民间文化,是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更是为了强健筋骨,祛病和防身自卫,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记住乡愁的情怀。
新篁伞拳,与新篁太平寺的“古井寒泉、楠木大殿、无字碑石”并称“太平四绝”,是一门全国独有的武术套路。一把竹骨油布伞便可作兵器,施展开去,形如鹤舞厅堂,温和优雅,因其灵活多变,攻防兼顾的招式而闻名于武林拳坛。而今,岁月流转,新篁伞拳在历史的更迭中不再沉寂,涅槃重生于江湖,重新发扬在新篁,这套全国独有的拳术正在一代代新篁小学的孩子身上,传续绵延……
注:吴邦荣医生于1992年因病去世,其夫人与女儿女婿一家现居住嘉兴市区,女儿吴英姿在秀洲中学初中部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兼校医。曹锋、许群飞、余涤非、 华伟等十来位伞拳十三代传人在嘉兴市一些企业工作。
二〇二二年九月十三日汪江明写于新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