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建在基层一线,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镇街道监察办,相当于是“老百姓家门口的纪委监委”。
作为基层监督的“前哨”,联络站发挥监察职能,聚焦村级事务以及群众身边事,在发现解决问题、推动基层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在调研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时,对监察工作联络站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
据了解,近年来,南湖区把服务群众、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监督向基层下沉。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章立制、示范点创建、廉洁文化建设等举措,推动监察监督与基层民主监督有机融合,持续织密基层监督网络。
构建“履职体系”
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在南湖区,基层监察工作联络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站点,而是一个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的重要抓手。
立足村社区实际,南湖区精心制定标准范本,加强工作指导力度,以规范小微权力的运行为核心,进一步对监察工作联络站强化明责赋权、规范履职。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各监察工作联络站共开展各类监督2700余次,推动问题解决835个,成效显著。
“加快监察工作联络站的规范化建设,是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南湖区纪委区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监察工作联络站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业务不熟悉、职责不清晰等问题,该区汇编形成纪检监察工作常用法律法规口袋书,制定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工作手册,方便联络站工作人员迅速查找法律依据、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内容,同时把工作成果转化成为展示阵地,集中展示监察工作联络站的成果和亮点,通过“一书一册一阵地”明晰工作标准。
去年,南湖区在2021年开展监察工作联络站星级考核评定基础上,围绕基础保障、力量配备、日常运行、履职尽责等四方面,评选出区级示范点12家,以示范标杆引领全区全域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
为确保监察工作联络站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能够洞悉问题、遵循规范、保持廉洁,南湖区建立村(社区)监察对象信息库和村(社区)干部廉情信息数据库,根据当年度监督计划,制定共性化履职清单和个性化、特色化履职清单,使干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
例如,凤桥镇三星村监察工作联络站建立健全“六监督一收集”履职清单,依托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对资金使用、资源出租、资产管理、用工报酬、印章管理等进行规范管理,防范廉洁风险。
深化“点题监督”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监察工作联络站是基层监督体系的“神经末梢”,有利于打通村级监督“最后一公里”。自各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设立后,南湖区积极探索和实施点题监督机制,有效整合了监督资源,解决了基层监督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南湖区,区纪委区监委以树立明确的监督目标为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将乡村振兴、扶贫工作、农村“三资”管理、村(社)组织换届等作为监督重点。通过构建点题监督清单,监察工作联络站采用“2+X”模式确定每月的重点监督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监督,确保监督精准发力。例如,大桥镇由桥村监察工作联络站针对本辖区特点,确定了四项监督内容,有效指导了监督方向。
为提高监督的准确性,南湖区实行“1+N”监督指导模式,由一名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联系一到两个监察工作联络站,进行分片指导。这种模式不仅督促联络站深入基层主动收集线索,还畅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每月向监察办汇报监督发现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及时上报,以便得到协助解决。新丰镇纪检监察组织便是通过这一机制成功查处了多名干部的违纪问题。
“此外,点题监督机制的实施,也提高了我们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增强了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该负责人表示,在月度工作例会中增设“点题案例复题评析”环节,交叉展示优秀案例,并由负责人点评,以此提供指导参考,在促进各监察工作联络站相互学习的基础上,还提升了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去年,新嘉街道监察办便通过此方式,推动全区成功查处了网格员队伍中的违纪违法问题,有效地净化了基层治理环境。
打造“典型载体”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近年来,南湖区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通过打造“典型载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通过运用“三小监督”机制,构建了家门口一站式监督服务体系。该体系包括小微权力清单、小工程监督、小会议参与和三重、三资、三公开监督等内容。例如,去年凤桥镇的12个监察工作联络站对142个小微工程项目进行了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了76个问题,节约了230万余元的资金。
其次,南湖区还建立了“五事五清”工作机制,确保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这一机制涵盖了小微权力清晰化、三务公开透明化、村级工程规范化、惠农政策明确化和三资监管严格化等方面。凤桥镇茜柳村通过创新“线上收”模式,农户通过扫“码”直接将资金打入村级绑定的银行账户,实现“非现金”结算和全过程留痕,实现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阳光透明化,有效防止了基层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南湖区积极探索廉洁文化与基层监督相融合的新路径。通过设立“共富南湖红廉线”等项目,将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相结合,结合乡村文化振兴,聚焦历史渊源、产业现状、风土人情等特点,实现了“廉洁文化+乡村振兴”建设新模式,不断为基层治理注入“廉动力”,
此外,南湖区还注重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的培训和例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的月度例会,站长们能够及时反映社区内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确保了基层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让“家门口的事在家门口解决”。
通过深化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南湖区不仅加强了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还通过创新监督方式和文化引领,实现了基层监督全覆盖,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村民的“急难愁盼”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