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19/2024-185643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区总工会 | 发布日期 | 2024-04-08 |
文 号 | 主题词 |
2024年全区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浙江省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精神和市总工会各项工作部署,突出主动扛起红船旁职工引领重任“一条主线”,在积极寻求共同富裕新赛道上、持续提供美好生活新需求上、努力构建维权保障新格局上彰显“三种担当”,实施思政入企、建功立业、助力中心、阵地打造、关爱帮扶、基层管理、服务能力“七大提升行动”,在我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我区加速建设“两大主平台”,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中积极履职、担当奉献。
一、守根护脉强引领,实现思政入企大提升
1.优化新一轮宣讲施工图。深化推进“红船精神进企业”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全年组织宣讲活动1000场以上,覆盖职工10万人次以上。用好劳模工匠、青年职工宣讲团,构建“南工·悦读”职工读书会领学机制,建立读书小组100个,打造特色文稿、优秀案例、领讲员“三个十佳”,把企业、车间、班组基层一线打造成思政学习的大学校、主课堂。
2.深化新起点品牌辨识度。打造“南工·艺术创作课堂”,在文艺轻骑兵培养、宣讲资源共享、主流媒体新媒体发布等方面与宣传部、文化馆深化合作,发布10堂思政示范课堂,创作一批反映职工干事创业的思政文艺作品,组织示范宣讲活动70场以上,打造思政特色亮点矩阵,全面打响“南工红韵”思政品牌。
3.强化新时代精神引领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评选、宣传第二届南湖区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最美南湖人·杰出职工”,选树新业态行业“最美快递员”“最美外卖配送员”“最美货车司机”“最美护理员”等身边典型。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劳模工匠“开学第一课”覆盖全区中小学校,思政导师入企指导10场以上,“双进”活动走深走实。
二、广泛动员促干劲,实现建功立业大提升
4.产改工作提质扩面。评选一批产改示范单位,建立一套产改工作规范,探索创建区域产改标准。发挥产改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总结推广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竞赛晋级、等级认定、创新创造、鼓励激励等方面产改工作创新案例。持续推进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素质提升,整合技能培训资源,构建企业—镇街—区总工会三级培训体系,建设南湖劳模工匠学院,为1.2万名职工开展技能培训。
5.技能竞赛提档升级。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开展立功竞赛活动,推荐选树一批示范引领性立功竞赛。重点面向“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56”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对准提升+晋级双目标,举办区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17场以上,地方特色性镇街级技能竞赛40场以上,企业级岗位练兵1000场以上,争取承接全省及长三角高等级赛事。
6.劳模工匠提能助企。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打造“劳模工匠组团服务”特色品牌。发挥“工匠夜校”“工匠课堂”“企业学院”等载体作用,开展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新服务,推动名师带徒500对以上。深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命名一批南湖区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学习研讨、技术攻关、成果共享平台,提升创新工作室联盟创效水平。
三、响应号令争先行,实现助力中心大提升
7.汇聚职工智慧促发展。围绕三个“一号工程”、南湖区“两大主平台”建设,在全区职工中开展“助力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激活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为主要内容的“4技5小2比”活动,为高质量发展凝聚职工智慧和力量。
8.做实志愿项目促典范。动员广大职工主动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平安交通、反诈等中心工作。壮大“金锤服务队”志愿力量,突出工会特色,重点培养注册1-2个优秀工会志愿项目或志愿者队伍,持续擦亮“工会蓝”志愿标识,提升工会志愿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
9.构建联动机制促稳定。常态化开展职工队伍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工作,全力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形成劳动争议调裁诉执联动化解模式。加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联动处置,开展普法+就业、普法+集体协商、普法+心理健康、普法+法治体检等普法宣传活动。
四、多方联动增三性,实现阵地打造大提升。
10.推动职工服务阵地建设。优化服务职工主阵地,实现镇、街道总工会层面职工服务阵地大拓展,盘点原有工会阵地、资产,争取党政支持,新建、置换补齐阵地建设短板。以大桥镇、南湖新区(东栅街道)为重点,构建示范性好、辐射力强的15分钟服务职工综合体。
11.加大文体活动阵地共享。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人才驿站等阵地资源,建立覆盖40个以上文体活动共享阵地资源库。盘活阵地功能,打造20支文艺宣传队伍、20支体育运动队伍,开展基层文艺宣传活动、体育运动比赛各200场以上,举办工间操、职工阅读接力、美好生活能量站等共享活动,让职工阵地成为全民健身、全民阅读的好去处。
12.促进多元惠工阵地优化。聚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惠工小站品质服务提升计划,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丰富小站普惠活动,提档升级15家惠工小站,新建个性化小站14家以上,选树星级小站10个以上。在梅湾街、梅花洲打造两大青年男女交友阵地,定期分类组织小型联谊活动,优化提升已建职工心灵港湾、妈咪暖心小屋等阵地服务力,扩大“护心员”队伍,提升阵地使用效能。
五、排忧解难暖人心,实现关爱帮扶大提升
13.打造和谐共富样板。聚焦产业工人能级工资、新就业形态领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扩面提质,培育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示范企业优秀案例20个,全区规上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率达90%以上。举办“四员”培训、集体协商互比互赛,推动以技提薪的协商导向,构建起企业和职工双向奔赴的命运共同体。
14.做实工会帮扶品牌。健全职工困难帮扶体系,深化“四季帮扶”暖心工程,力争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参保职工6万人以上。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组织开展工会“春风行动·职等你来”线上线下就业服务120场次以上,转岗再就业培训25场。建立服务需求导向,发挥“工会+社会组织”新模式,推动服务事项落地,定期赛进度、晒成效。
15.实施暖新关爱行动。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季活动,推出免费健康体检、小哥专享餐卡、精神加油包、线上入会礼、一线职工疗休养及心理疗愈、文化赋能、子女暑托、共享活动等100+暖“新”事,惠工服务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延伸。
六、攻坚克难晒真情,实现基层管理大提升
16.夯实基础强组建。深入开展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大组建”集中行动,开展规上企业未建工会普查,实施建会、登记、建账全流程管理。重点推动新业态、规上企业、社会组织工会组建,村(社区)联合工会实质作用发挥,商圈(园区)工会联合会同步建设,新建工会35家以上,新增新业态会员2400名以上。
17.拔高标准促共建。以“六有”为标准,争创星级新业态工会和省级新业态基层工会示范点。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针对新业态工会相聚难、活动难等问题,创新开展“共享职工之家”示范点建设项目11个以上,非公企业兼职工会主席履职津贴向结对共建企业倾斜,向新业态延伸。
18.助力民主重实效。召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现场推进会、业务工作培训会,推动基层工会围绕职业发展、日常需求等畅通沟通渠道,组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企业互学互检,实现全区职代会建制率、厂务公开建制率均动态保持87%以上。培育形成职工代表合理化建议提案制,全年评选优秀提案10个以上,争取入围省级优秀提案。
七、改革创新奏强音,实现服务能力大提升。
19.数字赋能再升级。大力推动群团“心连新”数字化项目应用,抓好项目迭代升级,健全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救助申请、线上协商机制,推出实打实线上服务事项,强化部门多跨协同,拓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广度。围绕工匠培育、职工美好生活赋能两大领域探索推出新的数字化项目。
20.融媒宣传再拓展。深化“南工荟”工作品牌系列宣传,做好“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征集,开通南湖工会视频号,建立“南工拍友荟”,组织身边榜样寻访、我爱我“家”、云上工阅读第二季等短视频征集活动,依托市总融媒体中心、区传媒中心等平台,开辟职工拍友达人创作专栏,发出工会好声音。
21.队伍建设再发力。提升队伍素质,开展“千名工会主席大培训”,完善区、镇街工会干部基层蹲点机制,将下基层、访职工和调研课题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加强能力建设,细化区级层面项目领办清单、镇街级月度履职清单、企业工会周工作清单的三级工会干部清单化履职考核制度。压实主体责任,忠诚党的事业,提升财务经审工作规范化,深化党纪党规学习教育、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清廉工会”创建,努力争创市级“建设清廉机关 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