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55017X/2024-186745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发布日期 | 2024-05-14 |
文 号 | 主题词 |
2023年,南湖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02亿元,增长2.2%,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亿元,4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经常性收入160万元、经营性收入6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17元,增长6.8%,城乡收入比1.42:1,是全国城乡发展最均衡地区之一。
(一)夯基础、提质效,扛稳“浙北粮仓”的政治担当
1.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推进粮食稳产增效,开展省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落实粮油补贴政策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4.98万亩,产量2.06亿斤,荣获全省产粮大县。强化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提振产能恢复,完成生猪出栏6.1万头、家禽出栏230万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豇豆、禽蛋、水产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定量抽检合格率99.1%、问题处置率100%。
2.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回头看”调整优化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划定任务。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全省率先完成土壤外业采样任务。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永利片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2.46万亩,启动2024年七星街道省级绿色农田示范项目前期工作。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创建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家、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4家,成功创建水果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3.扩面绿色生态发展。推动“万元千斤”高效种养模式扩面增量,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家,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1万亩。持续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有序推进渔业减量提质行动验收工作。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服务,推广复合配方肥(按方施肥)8171吨,完成耕地地力变更调查64个点位。深化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累计完成基肥代施服务面积12.88万亩次。加强稻田退水末端生态治理,建成农田退水“零直排”工程1.3万亩。
(二)重招引、强品牌,吹响“都市农业”的前进号角
1.聚力项目招大引强。聚焦产业平台能级提升,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将农业招商融入“大招商、招大商”行动,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累计签约农业项目27个,其中亿元项目6个,签约资金11.94亿元。实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双百”行动,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二期)、绿康农业84000吨优质生态米生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14个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26亿元,投资完成率131%。
2.聚力农业转型提质。深化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与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在水稻育繁种类脑智能应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等方面深化合作。聚焦“数字经济”赋能,不断优化完善“Ai在南湖—智农在线”应用场景,完成三星智慧桃园、生姜智慧工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培育推广立体化种植、高密度养殖等新模式,全力推动思康达等项目落地。华章数字渔场、八福果蔬数字农业工厂入选省级数字农业工厂。
3.聚力品牌焕新重塑。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6家主体完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绩效评价,发布团体标准2个,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2家、新认定绿色食品4个。深化“一县一品”建设,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实施水蜜桃振兴计划,积极参与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和评优创优,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新丰镇(姜)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凤桥水蜜桃、新丰生姜、南湖葡萄入列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
(三)优环境、注活力,绘就“千万工程”的全景画卷
1.推动人居环境全域秀美。常态化、协同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区级比拼赛、暗访11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完成胥山村、乌桥村、三星村、普光村等重点村地毯式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461个。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数字化监管,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综合管理”省级标准化试点,发布团体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积分管理规范》,培育省级分类处理高标准示范镇1个、示范村19个,分类处理精品村2个。
2.推动乡村建设全域和美。编制发布《南湖区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未来乡村)建设规划(2022-2025年)》,高质量推动“一十百千”和美乡村争先行动,重点打造“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构建“线面联动·全域和美”新格局。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引领,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镇1个、特色精品村5个、达标村12个,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个、市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重点村2个、市级未来乡村3个。“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获得全市最佳创意奖,“首善精彩幸福路”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获省级优秀评价,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
3.推动业态引育全域富美。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挖掘自然禀赋和文化内涵,构建产业、农游、研学融合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推动美丽经济转化。结合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未来乡村建设,加强乡村业态植入和村庄运营探索,累计引进乡村新业态8个,签约运营团队3个,新增乡村业态投资8046万元。打造全龄化乡村研学品牌,形成了“凤鸣学堂”“清风竹韵高以永”“生姜企划日”“农事体验家”等特色乡村研学课程。凤桥镇联丰村相关做法入选市“农民共富十法”典型案例。“南湖区迭代升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构筑城乡共融共富新格局”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建设行动典型案例。
(四)抓改革、拓路径,打造“强村富民”的南湖样板
1.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创新村集体经营模式,推广“强村公司”“共富联合体”等模式,实施强村公司培育计划,新培育强村公司4家、共富联合体4个。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完善“三色评价”体系,认定清廉村居示范标杆12个,累计达标率达到50%以上。竹林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深化农村“三资”监管,开展村经济合作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修订完善村级闲置资金竞争性存放管机制,全面落实村级集体资金支付审批线上化和农村产权交易线上化,全年累计完成网上审批支付21189笔,涉及资金7.99亿元。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家庭农场整体提升,拍摄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宣传片,绘制家庭农场电子手绘地图,打造农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5条。培育三星级以上家庭农场98家、产业型家庭农场联合社3个、家庭农场网上农产品直播间8个。推动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认定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家。志明农场、守德农场入选首批省级共富家庭农场典型,志明农场相关做法入选全国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并在全国家庭农场庆丰收活动上作典型发言。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992人。
3.拓宽新型农民增收路径。推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新增盘活闲置农房448宗,面积41883平方米,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1022.97万元,村集体增收12.85万元。稳妥推进股份分红工作,15个村完成2022年度股份分红到户工作,分红金额868.63万元。强化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落实精准结对帮扶。深化“飞地抱团+”帮扶增收,558户低收入农户参与抱团项目,完成分红120余万元。强化产业帮扶政策,发放粮食生产、土地流转等补助资金16.6万元,惠及低收入农户322户次。
(五)惠民生、筑平安,开启“浙水安澜”的使命征程
1.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屏障。加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问题隐患排查整治,累计检查水利工程570处,发现并整改问题2个。加强水利设施运维管理,新(改)建水文测站11座,完成陈良圩区、十八里圩区安全鉴定,确保水利工程运行稳定,强化防汛防台指挥调度。开展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完成泵站提升52座,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完成新丰镇镇北圩区整治面积0.72万亩,启动七星圩区标准化提升。全年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2.1亿元,进度100%。
2.完善水域数字监管模式。深化河湖长制,开展“护航亚运”河湖岸线保护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面排查整治违规占用河湖、侵占水域岸线管理范围行为,复核省级水域遥感图斑154个。加快“水云监”水域监管一件事推广应用,完成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贯通,镇街道贯通率100%,累计发现并闭环整改水域问题355个,清理各类垃圾124.2吨、处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39.8公里、拆除违法建筑1560平方米。《以数字化改革“三个一”工程,促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入选全省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相关做法获市《弄潮儿》专刊报道。
3.深化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完成嘉善塘南湖片流域综合治理慎思塘片区河道整治6.07公里,练浦港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工建设,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10公里,清淤17万方。推进美丽河湖创建,七星街道洪家荡、大桥镇山浜水系省级美丽河湖建设完成省级验收,新丰镇河西浜、余新镇烧香港、凤桥镇田家桥港通过市级美丽河湖验收,大桥镇成功创建水美乡镇。完成新一轮幸福河湖“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开展“小鱼治水”洁水行动,推进水域生态修复,完成外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1244万尾。
(六)守底线、强作风,锻造“善作善成”的农水铁军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形势分析会和“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汇报会,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健全岗位廉政风险排查机制,主动对照岗位特点,排查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点341个,制定防控整改措施462条。召开全局廉政勤政工作会议,加强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剖析,开展畜牧系统廉政警示教育暨动物检疫技能培训。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中层干部交流和年轻干部多岗位历练,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和活力,共交流中层干部12名,一般干部7名,抽调省农业农村厅、市府办信息处等挂职锻炼10人。成立共青团嘉兴市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支部,发挥青年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八八战略”在身边、基层志愿服务等活动。创新“双结对”机制,退休支部与由桥村第二网格党支部结对、退休党员景筱荣与农创客青年顾卫军青老结对。开展畅谈“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新变化暨“共富工坊”联合活动。退休支部先后荣获浙江省首批离退休干部“三强六好”示范党支部、区级离退休干部五星级党支部。
3.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充分发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作用,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21次、集中学习研讨4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开展“四敢争先”“六个有没有”专题研讨会。持续开展南湖“三农讲坛”、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新时代三农新形势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依托青年学习小组,组织年轻干部积极参加征文、演讲、微视频制作等活动,荣获全市“新春走基层”主题征文活动二、三等奖各1个,其中陶玉莎撰写的“嘉乡与家乡的不同”获得省级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