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55009X/2024-186805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南湖区民政局 | 发布日期 | 2024-05-15 |
文 号 | 主题词 |
2023年,区民政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兜底强基赋能”,高质量筑牢民生底线、高水平增进民生福祉、高标准夯实基层基础,以“民政温度”标注民生“幸福刻度”,守正创新推动全区民政工作提档升级。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来南湖调研民政政策落实情况,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来南湖调研养老工作,省慈善总会会长裘东耀来南湖调研慈善工作,对南湖民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区慈善总会被评为2022年度慈善山海协作先进单位,八个基层单位被省民政厅评定为全省创新深化“五十百千”工程基层创新观察点。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工作的新图景亮点纷呈
1.全面聚焦“七优享工程”。聚焦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实施“老有康养”“弱有众扶”优享工程,锚定目标任务,全力推进落实。全面构建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精准高效、智慧温暖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南湖区助联体,实施善居工程项目31户,完成慈善信托200万等。积极打造“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养老模式,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23人,建设康养联合体4个,中央媒体“新华网”进行了报道。
2.全面助力“两大主平台”。按照区委亚太路科技创新带建设规划,完成亚太路全域更名意见征询、现场勘察、专家评审、材料上报等工作,目前亚太路全域更名初审意见已上报。完成《南湖区地名图集》编制和第五批嘉兴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开展南湖区乡村地名文化研学活动,完成21座道路、桥梁命名初审,编制设置门(楼)牌6435块,完成地名证明355件,自查整改地名地址数据49632条,地名地址数据的归集率、上图率均达100%。完成“南善线”第五轮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
3.全面擦亮“七项民生实事”。完成7个省、市、区级民生实事项目:新增认知障碍专区床位120张;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65人;新增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智能服务终端配置25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80张;南湖街道南湖社区新开办一家示范性社区老年食堂;为困难、孤寡、失独、空巢等600户老年人家庭实施“安居守护”项目;高龄津贴全覆盖精准发放,累计发放1081.569万元,惠及23087名高龄老人。
(二)社会救助的新路径推进有力
1.社会救助品牌体现“新突破”。围绕深化“扩中提低”改革,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的帮扶力度,推进低保低边提标增效,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开展“暖巢行动”3.0版帮扶项目,改善低保家庭居住条件;推进“爱心虚拟岗”帮扶工作,适龄在册低保、低边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150元“虚拟岗”帮扶资金。1-9月,全区共救助低保、低保边缘和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19866人次,发放救助金1614.885万元。
2.困境儿童帮扶突出“新着力”。进一步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关爱服务网”,实施“365+11+11”未保工作服务项目,开展全区未保工作宣传月活动。实施散居孤儿及低保低边家庭困境儿童生活费调整工作,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上调至2089元/人•月,低保低边家庭困境儿童生活费标准增加至418元/人•月,1-9月共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费227.39 万元。
3.社会帮扶机制探索“新机制”。围绕创新打破救助申请户籍的限制市级试点,出台《南湖区建立“慈善+救助”有效机制拓宽常住人口救助保障渠道的实施方案(试行)》,推出六项慈善救助服务项目,对持证外地困难群众加大救助力度。同时开展“益起助”救助工作试点,探索“共富保”民生普惠救助责任保险,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着力构建“慈善帮扶+政府救助”有效衔接的综合救助服务格局。
(三)养老服务的幸福感逐步提升
1.“供给端”发力,提升养老服务能级。依托逸和源嘉兴市南湖区湘家荡颐养中心等5个市级、区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家庭照护者培训等,并与秀洲区、经开区联合开展认知障碍照护专场技能培训。选派优秀养老护理人员赴嵊泗县大洋山岛参加嘉兴市第五批“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嘉兴市管佳劳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浙江嘉科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被评为2023年康养行业领军企业。
2.“需求端”发力,织密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服务网络,今年新增大桥镇农建村、七星街道湘湖社区、余新镇幸福社区3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凤桥镇凤桥社区、建设街道南阳社区、子城社区、东栅街道云阳社区上榜全省第三批城镇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持续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每季度开展现场检查和督导,不断提升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营规范度和专业度。
3.“服务端”发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嘉兴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继续发放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助,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养老服务防诈骗行动、特困供养机构管理专项治理。持续打造“舌尖上的幸福晚年”,实施特惠对象扩面、餐标降费提质、畅通异地结算、增加晚餐服务、引入社会餐饮、开设示范性社区老年食堂,今年以来,已提供助餐服务31.88万人次。
(四)社会治理的支撑力全面优化
1.实施社会治理“固本”工程。深化“五社联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成城乡“居民会客厅”81个,申报省级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4个。顺利完成省级智慧社区试点项目结项验收工作。开展南湖区第二届社区“邻里节”及“最美”系列评选。开展2023年度第六批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建设分类评估工作,申报完善型农村社区数2个、引领型农村社区数2个。新嘉街道穆河社区和东栅街道格林社区均荣获嘉兴市第三届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故事擂台赛三等奖。
2.实施社会组织“增效”工程。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建立健全专班工作机制,出台《南湖区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开展清廉社会组织建设暨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整治。迭代升级“党建+公益”社会治理新型模式,开展品牌社会组织、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军人物评选活动。召开镇(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现场推进会,成立大爱南湖慈善发展联盟。目前完成社会组织年度检查301家,开办红社共同体活动12次。
3.实施社工服务“提能”工程。做好2023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全区共有419名考生获得资格证书,其中高级通过1名、中级通过63名。开展南湖区专职社区工作者招聘工作,招聘录用专职社区工作者137人,对2022年新入职168人开展岗前培训,对违规借用人员实施清退。强化社工人才培养,组织20名村(社区)书记参加全市城乡社区工作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东栅街道新南社区陈丽芳获评2023年度“省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
(五)社会事务的规范化可及可感
1.婚登服务“提档升级”。围绕创新推动婚嫁文明新风尚的探索研究市级试点,打造南湖天地、世合理想大地、余样报普光村等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举办2.14、5.20、七夕新婚主题活动,倡导“婚前六分钟”,央级媒体“人民网”进行了报道。着力推进婚姻登记工作高质量发展,累计办理婚姻登记6475件,其中跨区域910件,办理联办事项2195件。组织开展集中补领婚姻登记证下乡巡回服务,建立多元化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格局,提供新婚辅导服务1102次、调解服务127次。
2.殡葬服务“专业规范”。落实以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费、节地生态安葬奖补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殡葬政策,持续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等专项整治,推动殡葬服务理念转变,减轻群众治丧负担。倡导新时代文明祭扫新风尚,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和文明祭祀安全检查,营造“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良好氛围。目前,已为群众减免殡葬费760余万。
3.96345“惠民便民”。不断做优服务品牌,结合96345成立二十周年,组织开展“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志愿服务、民生服务热线发展研讨、先进人物评选表彰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96345社区求助服务的影响力。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开通惠民殡葬、嘉源供水、疫情防控、乐业南湖等特色服务热线4条,共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不断延伸服务空间,目前在市本级成立了6个96345村级服务站,将优质服务引进乡村、造福村民。今年以来,96345已累计提供各类服务近20万次。
(六)强基铸魂的共识化深学细研
1.强化党建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从严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和岗位练兵、技能竞赛,领办两项民政系统“四敢争先·创新突破”专项工作,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民政干部队伍。
2.狠抓党风廉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多次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严格落实局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三重一大问题由局党组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筑牢安全防线。持续抓好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领域安全工作的通知》、《全区民政系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依托第三方机构专业评估、“双随机、一公开”、专项行动执法检查等,严格落实明确整改时限、措施、责任人的“闭环”整改,不断提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水平。
二、2024年工作思路
1.着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推进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规范化建设,依托“浙有众扶”应用实现社会救助线上线下高效联动,促进困难群众需求端和救助资源供给端有效链接。不断完善服务项目和内容,建立社会救助服务清单,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社会救助服务。完善多元参与救助帮扶格局,积极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有效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
2.致力增强颐养智养供给能力。强化设施“适老”,持续新增认知障碍专区床位,提高全区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能力。强化服务“护老”,新开办食材可溯、服务规范、质量保证、价格公道、安全卫生、满意度高的示范性社区老年食堂,增强全区为老助餐服务水平。强化数字“助老”,为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置智能服务终端,构建智慧助餐、健康支持和无感监测等场景,提高照料中心运行绩效,赋能老年服务。
3.聚力扩大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深入推进“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工作,多形式、多渠道联动实践路径。全面加强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服务综合集成改革。做好第七批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创建申报工作。指导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开展基层议事协商试点,不断提高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健全村社减负常态化机制,深化巩固基层减负成果。
4.竭力提升社会专项事务水平。继续做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深化“结婚生育户口”一件事联办,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和婚俗改革工作。继续抓好嘉兴市辖区地名志编纂、“南洲线”第五轮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和地名文化宣传保护工作,并做好地名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节地生态安葬建设力度,不断提升镇(街道)殡葬服务水平。
5.全力维护民政领域安全稳定。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结合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月活动等,加强对养老服务、殡葬服务、儿童福利、婚姻登记等民政服务机构的安全监管,整改落实消防、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防范养老机构非法集资、负面舆情等情况的发生,强化民政领域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