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12 15:28 信息来源:区文化和旅游局

朱凯钧代表:

您在区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嘉禾文化南湖形象的建议》(第21号)已收悉,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南湖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心,为南湖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南湖区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南湖区的文化传承工作,致力于弘扬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南湖文化,全力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之南湖样板。对于推动南湖区文化传承,打造南湖形象,弘扬南湖特色文化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高效建成。南湖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有区文化馆、图书馆和非遗馆,其中区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11个镇(街道)全部建有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站,其中9个为一级以上综合文化站,一级站率为81.81%。南湖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城市社区文化家园覆盖率达97%。现有省级文化强镇2个、省文化示范村(社区)13个、三星级以上文化礼堂(家园)41个。南湖区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区、入列全省社区文化家园精品项目试点区,凤桥镇、余新镇、大桥镇、新丰镇先后获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大桥镇由桥村入选浙江省书香礼堂建设样板。全区43个行政村,五星级、四星级文化礼堂分别达到12家、17家。

二是打造南湖特色品牌,提升南湖文化品牌矩阵建设。修订出台《南湖区文艺人才和文化精品创作扶持奖励管理办法》,完善文化名家工作室、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政策,加大对文化精品项目、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提升文艺精品创作全周期服务质量。依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南湖戏剧艺术研究院、黄亚洲影视文学园、晓弦诗文展览馆、严师高徒严圣民工作室等文化名家工作室和南湖菱娃少儿艺术团,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如南湖戏剧艺术节红船少年非遗说南湖合唱节等,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学术研讨、民俗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现南湖文化的独特韵味。2023年结合节庆、红色文化等多类本土文化资源举办戏曲演出进乡村363场,送展览(讲座)下基层660场,文化走亲58场。举办第三十五届萌芽杯少儿绘画大赛、第二十届南湖合唱节、南湖戏剧艺术周等品牌文化活动。大型原创儿童剧《红船·星河》在嘉兴大剧院成功首演,24件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中电影《红船》入选浙江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学《红船驶入少年梦》等5部作品入选嘉兴市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提升南湖文化品牌矩阵建设。

三是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落实城市建设文化先导理念,注重文脉传承,坚持保护为主、价值优先、考古前置、风貌协调、甄别保护、传承发展原则,开展历史文化遗存挖掘工作,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建档立足分级分类保护和利用,明确文化遗产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保障措施,推进古今融合、城景融合、文旅融合,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南湖区辖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点67处。20236月,曹墩遗址、禾丰造纸厂旧址(市保公布名为民丰造纸厂旧址)、嘉兴火车站旧址(市保公布名为嘉兴老火车站、侵华日军炮楼)被公布为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辅成小学行政楼完成修缮。与嘉兴广电集团联合开展跟着文物游嘉兴融媒体行动,共制作推出40期文物宣传视频,社会面影响较好,提升了全民保护文物的意识。深入开展南湖文化基因解码,大力开展大运河、宋韵等专题文化研究,实施最江南慢享古城塑造工程,聚焦”“”“特色,努力盘活老城业态。做足九水连心和大运河水系开发保护文章,突出江南水韵江南园林的特色风貌,推动沿线文化景观、文化元素等串珠成链。挖掘和放大传统节庆文化和民俗文化大众性、娱乐性、经济性等属性,打造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样板区。

四是多措并举突出辨识度,推动非遗活化工程。南湖区举办第四届胥山端午民俗文化节、第十二届中国掼牛冠军争霸赛和研讨会、踏白船表演赛、非遗购物节等活动,从市民文化需求出发、立足嘉兴地域特色、结合传统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工作,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南湖区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增进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更是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2023年这一年,南湖区开展第四届红船少年非遗说嘉兴传说故事讲述大赛,宣扬本土非遗文化。《南湖船拳》参演杭州亚运会倒计时200天主题活动。省级非遗项目《南湖船拳》传承人赴诸暨城市广场参加2023浙江省非遗薪传传统体育展演展评(终评)活动表演船拳。在7月的嘉兴市第二届惠风和畅杯农民画扇面创作大赛中,南湖区获得11优秀奖。923日,嘉兴南湖学院、嘉兴市海华武术馆、南湖民族之家组队编排表演的非遗武术类节目《南湖船拳》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暖场活动。108日,嘉兴市海华武术馆参加非遗有我杭州亚运会传统体育项目展演展示活动,现场展示南湖船拳。

五是高质效数字文化智能化体系建设效应彰显。南湖区围绕浙文惠享、文化有约、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平台,通过云演出、云展览、云课堂等形式,使基层群众享受到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参与方便的线上文化活动,打造南湖文化公益课堂线上品牌,推出各类线上课程30余种,文化慕课700余节。目前南湖区各镇街道106个村社区均在线上浙文惠享平台建设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南湖区不仅整合了区内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传统文化场所的线上预约、虚拟参观、在线课程等服务,还创新性地加入了互动体验环节,如VR艺术展览、直播文艺演出、云端工作坊等,让市民即使足不出户也能沉浸式参与文化活动,感受文化的魅力。此外,通过浙里文化圈,我们还积极推动本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扶持原创内容生产,搭建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助力文化企业成长,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新生态,为南湖区文化产业体系的壮大与繁荣增添新的动力。

下一步,南湖区将继续坚持创建引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一是紧抓创建龙头,启动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创建工作,制订出台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实施方案、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等相关政策文件。二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推进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等群众身边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新建智慧书房5家、礼堂书屋5家、禾城艺”4家、文化驿站4家、乡村博物馆4家。打造多维度体系化的文化圈层。在城市社区开展公共文化嵌入式服务,因地制宜在社区广场、步行绿道、街心公园等融合建设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公园等,创新打造融文艺表演、数字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内容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三是全面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深化新时代红色印迹传承弘扬行动,实施红船文化、大运河文化深度解码工程,加快三塔里、月芦文杉等区块连片开发,推动南湖、子城、瓶山等历史资源遗迹串珠成链;深入挖掘红船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建立南湖文化标识名录。推动文化标识转换利用,打造一批以项元汴、金庸等历史名家的文化IP,开发一批以爱情河、漫画村为基础的文化大场景,打造可视、可听、可读、可游的文化标识场景。四是推动四个全民普及活动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南湖,打造阅动全家 书香南湖”“烟雨讲堂”“童心飞扬等全民阅读品牌。每年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探索构建多场景全龄段阅听服务体系。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文艺赋美 乐享南湖工程,围绕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依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俗文化村、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等创建,广泛开展乡村艺术普及活动。实施礼堂书屋、智慧书房、文化馆企业分馆提质扩面工程,推动文化场馆适幼化、适老化改造,加大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至2025年,全民艺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大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完善群众文艺创作体系,完善引导和扶持机制,努力形成高原+高峰的文艺繁荣新局面。重点围绕两个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船精神和二十大以来改革发展成就,创作一批展现新时代新气象、具有红船味”“南湖味”“新时代味的文艺精品力作,结合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力争有作品获得省五一个工程或省群星奖。围绕歌城建设,大力推动原创音乐创作,支持举办新年音乐会、公园音乐会、社区音乐会等活动。鼓励社会机构创新开展创意市集、街区展览、音乐角、嘉年华等活动。讲好有深厚历史内涵、浓郁地方特色、强烈时代气息、多元文化兼容的南湖故事,助力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嘉禾文化南湖形象。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南湖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65

 

(联系人:陈洁翔      联系电话:18967301530

南文旅函〔2024〕13号  对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1号建议的答复.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