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17 14:44 信息来源:办公室

张成民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民间救援队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民间救援队作为我区应急救援体系的补充力量,在水域救援、防汛防台、抗洪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抗击利奇马”“烟花台风期间以及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积极作为,为我区维持社会稳定和减少灾害损失作出了积极贡献。自机构改革以来,应急管理部门接管了部分民政部门原有的社会应急力量,也培育扶持了部分新的救援队伍,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文件,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工作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但整个行业领域正处于成长发展期,正如您提出的救援经费保证、系统专业培训、社会影响力、救援协调等方面的问题也客观存在。我局对此高度重视,会同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也走访调研了部分队伍,并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对接,致力于促进社会应急力量有序、良性发展。

一、关于救援经费不能长期有效保证,造成救援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一方面,我区高度重视社会应急力量的建设工作,明确将登记在册的南湖蓝天、世合救援、卫星化学、市益弘、区益弘、星火救援等社会应急力量作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重要补充予以培育、发展、规范和管理。2022年专门向区财政申请全区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培育扶持专项资金,作为社会救援队伍在装备器材、队伍基地、救援补偿、人身保险等方面的资金保障补充,目前已下发2批次共计近40万元补助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拓宽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各级政府、部门和团体举办的各类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服务等活动。比如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安全日等宣传活动以及各类进学校、进社区宣传培训活动等,都积极邀请社会救援队伍参与,进一步增强队伍自我造血功能。

二、关于缺少系统的专业性培训,影响救援效果的问题

目前全市已经建成海宁海豹救援基地、海盐县追光救援基地、嘉善县蓝天救援队训练基地、桐乡市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等四处基础设施好、训练能力较全的社会救援队伍综合训练基地,并实现训练场地、设施设备、装备器材共享共用。各救援队伍可自行联系或者经应急管理局协调组织队员开展训练。2023年全省启动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分类分级测评工作,通过培训+实战测评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队伍抢险救援实战的能力。南湖蓝天和世合救援顺利通过全省建筑物坍塌二级测评。今年,嘉兴市局将持续开展此项工作,计划组织水上搜救人员持证培训。下一步,区局将联合嘉兴市局,充分调研队伍培训需求,加大社会救援队伍培训力度,促进社会救援队伍提能升级。同时,对于队伍参加培训从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培育扶持专项资金中列支部分资金予以补助。

三、关于社会影响力不大,志愿者人数发展缓慢的问题

近几年,从省厅到县市区局,都高度重视社会应急力量的宣传和品牌塑造,依托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年度主题宣传活动,安排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面对公众的演练展示。我省最美应急人选树学习宣传活动中,社会应急力量推荐名额占一定比例。首届社会应急力量占30名(共150名),其中3名同时获评为2020年度最美浙江人;第二届占3名(共20名),其中1名同时获评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区级层面,将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政府平台加强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社会宣传力度,展示民间救援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风采,提高社会影响力及队员的自我认同感。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对抢险救援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队伍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向社会弘扬正能量,通过正面宣传吸纳更多热心人士不断壮大队伍。

四、关于与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他救援组织间的协调程度不高,影响救援效率的问题

2020年嘉兴市成立了安全生产协会应急救援队分会,将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纳入,为队伍加强互相沟通交流、共同进步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应急力量的统筹协调,应急管理部统一建设了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平台,将符合条件具备一定救援能力的社会应急力量纳入统一管理,实现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的现场管理,提高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社会应急力量现场救援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嘉兴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嘉兴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较大以上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努力实现应急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各相关救援力量部门单位参与深化联合救援机制。

感谢您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关心与支持,还请对我们的工作继续予以关注、支持和监督。

 

                                                                                              嘉兴市南湖区应急管理局

                                                                                                                                                                                                                                      2024521

 

                                                                                                       (联系人:司海松,联系电话:0573-82838232) 

南应急函〔2024〕3号 对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6号建议的答复.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