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姚峻峰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提升嘉兴市南湖区首位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针对您提出的“主导产业错位发展与新赛道布局”建议。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发力:一是深化科创赋能,加快产业新赛道布局。依托建设亚太路科创带建设,不断壮大研究院经济。开创了省校(院地)合作模式先河,与复旦大学首创“哑铃型”校地企合作新模式。截至目前南湖区已引进集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南湖实验室、中电科南湖研究院等12家科创载体,创建清华柔电院、南湖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集聚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4.3%,连续13年位居全省前列。依托南湖研究院、清华柔电院等各大科创载体,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新赛道。深度参与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成立南湖高新区、南湖基金小镇等长三角(嘉兴)科创金融服务中心资本市场服务工作室。二是发挥主导产业错位优势,加强长三角产业链协作。南湖区目前主导的微电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三大产业优势日趋明显。南湖微电子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连续三年在全省20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中综合排名保持第5位;南湖区压缩机产业入选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截至目前南湖区主导产业产值、营收占比均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6%。推动科技城与周边地区建立产业协作机制,成立长三角专精特新服务基地、长三角(嘉兴)软件交付基地等服务长三角区域的产业服务基地。三是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长三角区域数据发展湾区。发布《南湖区建设长三角区域数据发展湾区工作行动方案》,迭代升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园,打造浙江大数据交易所南湖数据服务专区。成立南湖数据发展集团,按实运作与相关企业合资成立的金数湾科技,成立国信卫士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南湖研究中心,发布《南湖区数据要素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创新推出浙江首笔数据资产贷。
(二)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强化与上海优势互补、资源联动。针对您提出的“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议,我们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自身优势。一是加强项目招引,承接上海优质产业溢出。发挥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等前沿阵地作用,积极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区域优质项目资源,今年以来,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也由区发改局管理调整至由区经信商务局管理,进一步助力招商机制体制优化。依托“南湖之春”国际经贸洽谈会、上海·嘉兴城市推介大会、南湖基金小镇“投融圈”等平台,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直接或间接从长三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150个,总投资近千亿元。二是加强机制体制创新,推动沪嘉协同发展。持续与杨浦区协同推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近三年累计兑付长三角创新券、双创券超1500万元。与上海青浦区签署《青嘉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两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上海黄浦区、苏州姑苏区、马鞍山花山区四地共建法院,推动机制联建、品牌联创。三是发挥文旅资源优势,促进沪嘉文旅一体化发展。充分挖掘南湖区“一湖一河(南湖、大运河)”文旅资源。依托上海—嘉兴“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打造的新时代“重走一大路”游线入选交通运输部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试点航线;南湖景区入围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入选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游路线。南湖天地二期启动建设,建成后与南湖天地一期形成互补,致力于打造集商业、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长三角区域具有影响力城市商业地标。开馆运行大运河数字诗路e站南湖体验中心,举办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加强南湖与运河城市文化交流,共谋运河古城古镇创新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建设长三角“枢纽型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您提出的“着力建设核心承载区”建议,和嘉兴提出要打造“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建设长三角“枢纽型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不谋而合。一是积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推进通苏嘉甬、市域铁路枫南线等交通“大动脉”建设,目前市域铁路枫南线曹庄站1号沉井已开始下沉施工。推动市域铁路枫南线沿线4大站点TOD模式开发,发布沪嘉城际第一站——槜李知识湖区规划。二是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杭浦高速海盐联络(一期)、320国道南湖区嘉善界至三桥港桥段改建、七沈公路贯通提升、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快速路环射线建设。依托杭申线改造、乍嘉苏航道提升工程,加强与嘉善、平湖、秀洲的交通互联,加速提升市域一体化水平。三是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引进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创新无人应急医疗、无人配送、城市巡检、自动驾驶出行等“低空+”多领域应用场景,“嘉兴市城乡无人机运输和城市出行与物流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谋划打造凤桥未来交通小镇,揭牌成立余新无人机产业园,引进上海仙途智能无人清扫设备建设项目和上海忒奕领先智能电动无人机研发项目等。
(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打造长三角开放枢纽关键节点。针对您提出的“打造国际开放合作的新窗口”建议,近年来,南湖区深入实施地瓜经济能级提升“一号”工程。一是积极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自第一届进博会以来,南湖区已组织加西贝拉等180余家企业参展,成交订单总金额超3000万美元。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先后认定为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进博会溢出效应最佳承接示范园区”。二是积极培育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与杭钢集团、上海找钢网合作建设长三角数字贸易港,提升开放平台辐射能级,助力建设数字长三角。壮大跨境电商综试区南湖园区,该园区先后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浙江省5A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等荣誉,累计入驻项目182个;2024年1-5月,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24.81亿元,同比增长39.2%。三是强化高质量外资招引。今年一季度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2803万美元。推动QFLP试点实施,市本级首只QFLP试点基金落地备案,全国首单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概念CMBS成功发行。
(五)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打造长三角人才集聚地。针对您提出的“增大对大城市人才的吸引力”建议,南湖区在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上精准发力。一是开展人才服务活动。多年来高质量承办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围绕微电子等主导产业,持续举办各类人才生态品牌活动。今年以来,举办“南湖有你·才槜美”2024南湖人才嘉年华等人才服务活动,加速南湖区人才集聚。二是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落户全省首个“长三角留学人员之家”,启动运营南湖青创城、南湖智造产业学院、亚太成长学院等人才服务平台。长三角(嘉兴)人力资源产业园总部园顺利开园并投入运营,南湖基金小镇“人才金融港”正式启动。成功落地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与南湖实验室研究生联培基地。三是优化创新人才生态。发布“人才新政十六条”,解决子女就学、安居落户等“关键小事”,持续营造重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拓展“人才码”应用场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人才提供“福利”,提升人才融入感和归属感。近三年南湖区累计从长三角地区引进省级以上高端人才超百人。截至目前,南湖区已引育高端人才813人,其中省级以上专家71人,博士297人,硕士516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南湖区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持续推进南湖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实施,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一)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加快建设亚太路科创带。持续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浙江)、清华柔电院、南湖实验室两大“国重”实验室等科创载体建设;加强科技创新跨区域协作,建立“名家到嘉”协作机制。二是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进斯达、微创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项目建设,壮大南湖微电子“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聚焦物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南湖区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商业化试点建设。三是科技金融数据集成改革。发挥南湖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优势,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数据集成改革,让各项要素有效流动、充分融合;大力推动数据产业发展,培育数据产业生态,加快数据产业集群集聚。
(二)坚持资源共享、体制创新,推动沪嘉协同发展。南湖区将重点围绕服务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一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加强优质项目招引。积极发挥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北京“南湖之窗”、杭州飞地等前沿阵地作用,对接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区域微电子、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等优质项目资源,承接长三角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溢出。二是加快推进沪嘉同城化。积极争取更多上海等地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导入南湖;持续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标准化;推动建立长三角跨域解纷工作机制、长三角“职业举报人”联合应对机制等,推进沪嘉体制机制创新协同。三是因地制宜培育新经济活力。重点围绕“一湖一河”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环南湖周边、大运河沿线等“两个文化”核心区域串点成线、连片开发。整合南湖红船、凤桥三星村、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资源,打造人才研学路线。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开展文旅市场推介交流活动,增强长三角旅游客源互送。积极对接江苏扬州WCCO资源,加强南湖与运河城市文化交流,举办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书法美术邀请展、运河古镇文创市集等活动,助力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
(三)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提升长三角互联互通水平。一是持续完善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全力推进通苏嘉甬铁路、枫南市域铁路及其沿线TOD片区开发,重点谋划一批槜李知识湖区、曹庄区域等片区开发项目。二是助力完善市域一体化综合交通网。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一期)、320国道南湖区嘉善界至三桥港桥段改建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配合做好广益路等快速路射线改造前期工作;依托杭申线改造、乍嘉苏航道提升工程,加强与嘉善、平湖、秀洲的交通互联。三是创新谋划低空经济跨区域合作。依托南湖交科院,打造低空经济研发测试基地;联合上海华略智库开展《嘉兴南湖联手打造G60低空经济走廊战略研究》,谋划建设G60低空走廊,推动低空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
(四)坚持深化开放合作,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一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入实施“拓市场、拓订单”行动,对接知名展览公司和行业协会,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展、“请进来”供需对接。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承接各类展会溢出效应。二是推动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长三角数字贸易港。打造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千亿级贸易新平台。做大做强中国(嘉兴)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南湖园区,推动南湖新区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海外仓+展销中心”建设,打造国际电商中心。三是持续推进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的建设。强化高质量外资招引,用足用好QFLP试点,推动平谦产业园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国别园招商,全面提高制造业外资占比。
(五)坚持做优人才引育生态圈,加速长三角人才集聚。一是拓宽优质人才项目引进渠道。高质量承办 2024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固定举办南湖人才嘉年华、“南湖人才研修院”系列活动;持续开展“部长有约”“湖畔有约”“江南有约”等人才服务活动;依托南湖基金小镇“人才金融港”常态化开展人才项目“投融圈”活动,促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二是精准引育高端人才。继续推进星耀南湖领军人才计划、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千”“国千”等招才引智和培育申报工作。以做好新引进青年大学生增量为重点,积极组织赴上海等长三角区域开展专场招聘、校园招聘、中高端人才洽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助企聚才”招聘活动,为我区企业集聚优秀人才搭建平台。三是打造人才宜居生活环境。加速推进基金小镇小学、区公共卫生中心及人民医院、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总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优化教育、医疗等资源配置,致力于为人才解决好家庭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能够安居乐业。
嘉兴市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6月1日
(联系人:李雅雯 联系电话:159683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