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550081/2024-187907 公开分类
发布单位 区财政局(金融办) 发布日期 2024-06-19
文  号 主题词

南湖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6-19 15:11 信息来源:区财政局 浏览次数: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生财有道,全力以赴强保障

一是抓收入“源头”。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扛起稳住经济大盘的财政责任。按市对区老体制,实现财政总收入89.81亿元,增长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0亿元,增长1.9%;按市对区新体制,全区财政总收入134.37亿元,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81亿元,下降0.7%。二是控预算“龙头”。压一般、保重点、严追加,压减一般性项目支出13.6%、“三公”经费8.2%。三是拼干事“劲头”。紧盯竞争性分配,会同遂昌县联合申报获得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3年3亿元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紧盯资产盘活。攻克国资历史遗留问题320个,补办不动产权证61处,盘活资产3.04万平方米。

(二)聚焦理财有方,全心全意促发展

一是加大力度抓好政策落实。将稳增长稳市场稳主体稳经济作为预算安排、政策制定的第一原则,贯彻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措施,出台区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5项,兑现各类政策资金19.8亿元。制定《南湖区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有效解决产业政策兑现程序过繁、兑现过慢等突出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占采购总额的92%,千方百计提振市场信心。二是做大做强产业基金。组建总规模153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14支,引进钠电、T3出行、唯今国际等企业10余家,并成功推动省高端装备产业基金、省科创母基金落户南湖区。三是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搭建区属国企“1+3+N”总体框架,南湖国控获评全省(除杭州、宁波)首家县级双AAA信用等级企业。四是做实做细金融服务。推进“凤凰行动”,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报辅导企业2家,上市股改企业1家。深度参与市科创金融改革示范区建设,选准基金小镇和南湖高新区两大平台,“双轮驱动”引领科创金融改革,选送的项目获评市优秀科创金融改革创新案例。

(三)聚焦用财有效,全情投入增福祉

聚焦利民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全区民生支出50.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80%,同比增长20.5%。用于科技、文旅与传媒、社保和就业、城乡社区、住房保障支出增长分别为18%、48%、16%、68%、134%。一是着力稳就业。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补贴资金4380万元,确保各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落地,促进各类劳动者公平、稳定就业。二是大力强社保。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清算上缴2022年度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8312万元。三是倾力优教育。围绕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各阶段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现大幅提高,安排4560万元提升教育基础设置设备,同时出台《关于规范教育基建工程项目经费预算安排和拨付的规定》,提升教育预算安排精准性。

(四)聚焦管财有力,全神贯注防风险

一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以《南湖区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预案》为工作抓手,强化风险预警与处置。进一步开好规范举债的“前门”,在省政府批准的债务限额内,实行总量控制,并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同时严格要求各债务主体强化债务资金管理,健全债务偿还机制。二是强化国有资本管理。制定《嘉兴市南湖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施意见》《嘉兴市南湖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企业实行债务总量和资产负债率“双管控”,实行国企年度融资预算管理制度。三是强化数字化管理。深入运用“浙财有效”应用场景,基于该应用场借助“AI智评”、人大代表、行业专家等专业力量开展多方评审,对新建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及财政预算资金安排500万元以上其它新增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举措,推进财源提质增量

牢固树立“保收入就是保大局”意识,加强与税务、资规等部门协作,深入调研分析,科学把握收入形势。合力引育涵养税源。聚焦南湖区“两大主平台”建设,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不动摇,做大做强“研究院经济”。以新一轮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扩展城市新空间,激发城市新活力,推动城市新发展。

(二)深化布局,促进民生领域改善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积极探索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充分发挥财政在“扩中”“提低”中的支撑作用。持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将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健全民生领域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

(三)落实落细,筑牢风险防控底线

注重促发展和防风险两手抓,合法合规做好上级资金使用管理、国企发债、市场融资等工作。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格落实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控,用好用足债券资金。持续防控“三保”风险,持续关注财政收支平衡状况以及“三保”运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四)强化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深化机制改革。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坚持“全区一盘棋”,强化区级财政统筹拼盘力度,探索构建体系化、集成化的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制度体系,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突出绩效导向。继续推进“小切口、大绩效”管理改革,推动建立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指标体系,促进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和党委政府行政绩效目标深度融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和执行效果。完善财政“大监督体系”,内外部监督相结合,提升财会监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