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550508/2024-188048 | 公开分类 | |
发布单位 | 大桥镇 | 发布日期 | 2024-06-24 |
文 号 | 主题词 |
南湖区大桥镇南祥社区是由周边12个行政村拆迁而来的居民以及部分新居民家庭组成的新社区,具有拆迁户多、老年人多、新居民多“三多”特点,而拆迁后,老邻居之间联系少了,感情淡了,新邻居之间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存在着本地拆迁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低,新居民家庭与社区融入度不高的“两难”困境,相关工作难以开展。社区急需一位人熟、地熟、事熟,同时又懂法、知法,且在群众中具有良好声望的“主理人”参与社区调解工作。
针对“三多”特点及“两难”困境,近年来,南祥社区聚力打造“卫云甫调解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加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水平,结合社区党员、小组长、共建单位、小区志愿者等多元力量,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调解网格,让“工作室”成为居民心中的“公正厅”、党的政策的“传达室”、人民群众的“解难室”。
一、排摸需求,广泛听取民意
社区干部、党员、小组长按网格进行走访,零距离倾听居民需求,了解居民的大小事、挠头事、烦心事,通过开展“百碗福寿面”“四季养生汤”“共享火灶”等社区活动收集民情民意。每月开展“四方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乡贤代表、共建村党组织、物业对发现的问题出谋划策“找方子”,并进行跟踪处理。
二、积极作为,把担子压在肩上
2024年社区经过研究讨论想成立调解工作室,作为乡贤代表,社区“老娘舅”卫云甫毛遂自荐,要当社区调解工作室的“主理人”。在他的带动下,党员和志愿者们也都纷纷加入进来,组成调解队伍,他们有的担任法规政策“宣传员”、有的担任社情民意“联络员”、有的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共同参与矛盾调解、社会治理等工作,重点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让群众“琐事不出楼,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做到矛盾纠纷不上交、就地进行化解,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三、万能“老卫”,把群众放在心上
现在,说起卫云甫,街坊邻里都竖起大拇指:“民事调解啊,就没有老卫搞不定的!”
2020年3月,卫云甫成功调解了一起劳务纠纷案件,经过多次沟通和调解,为15名老年劳务人员追回四万五千多元劳务费,成功为他们维权。2022年,又成功调解一起由经济纠纷引发的婚姻家庭矛盾,最终使夫妻俩达成和解,重归于好。
今年2月6日,娄某就工资未结清一事与其就职的公司产生了纠纷,双方多次协商不成,只好到社区调委会求助。卫云甫了解情况后,便和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展开调解工作,与娄某所在公司取得了联系,公司负责人张某解释,这两年公司效益不佳,暂时无力支付娄某剩余的工资。
“你遇到困难,暂时付不出钱来,我能理解。但他一直在车队长的重要岗位上,帮你干活、帮你出力,你承诺给他的这部分还是要支付的。”经卫云甫劝说后,张某同意到社区进行调解。调解现场,卫云甫耐心分析了双方诉求和争议焦点,以双方共赢为目标,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约定双方应当结清的拖欠工资总额及2024年度薪资,此外,若是双方要解除劳务关系需提前一个月告知对方。该方案让双方当事人都感到满意,随后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调解书。
在乡亲们的眼中,“老卫”懂社情、经验足、知民意,注重情理法并用,坚持现场化解矛盾,能聆听群众诉求和意愿,并提供家门口的调解服务,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有事找老卫”已经成为乡亲们的口头禅。他先后荣获南湖区“十大勤廉干部”、浙江省“助力社会治理银耀好团队”和“最美助力之星”称号、嘉兴市十佳“红船银晖”最美志愿者、大桥镇优秀共产党员、南湖区老娘舅协会工作先进个人、南湖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南湖区“百佳法律明白人”等多项荣誉,事迹荣获《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嘉兴日报》等媒体的头版报道。
四、广泛参与,聚沙才能成塔
为进一步发挥项目的放大效应,社区定期举办“主理人说”活动,以“大白话”的形式分享身边事,引导居民“敢说”“想说”“会说”,也吸引了更多热心党员加入到调解队伍中来。通过开展以案说案,以身边的真实典型案例,结合法律知识,定期开展“微讲堂”宣讲活动,从而提升居民知法、懂法、用法能力,不断提升调解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主理人还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企业上门面对面法律知识、政策法规宣讲培训,以及法律、政策咨询服务等,实现了社企联动。
社区有话说
大桥镇南祥社区以“卫云甫调解工作室”为载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夯实基层善治根基,三十多年来,卫云甫受理群众咨询、调解劳资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一万多件,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零延迟、零上交、零投诉“三零”目标,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