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550348/2024-188203 公开分类
发布单位 区教育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4-06-28
文  号 主题词

南湖区教育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4-06-28 12:34 信息来源:区教育体育局 浏览次数:

2023年是南湖区“两县创建”的冲刺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教育体育局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加强队伍建设为关键,抓好校园安全为基础,强化各类保障为支撑,统筹推进“六大提升行动”,全区教育体育工作实现了平稳、有序、科学发展。

一、实施“育人满意度提升行动”,大力提升育人水平。

一是思政教育常态深化。强化立德树人,以“红船精神进校园”活动为载体,立项“红船精神”专题教育实践项目10个,持续推进“红船精神”育人实践。《“红船精神进校园”育人实践》入选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最佳实践。将“红船精神进校园”融入文明校园创评标准,细化评价细则,形成“起点红青少年红色教育评价体系”,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结合“学雷锋”活动、“清明祭英烈”、艺术节红歌赛、红色研学、少年军校、国庆活动等结合起来,形成系列化、活动化德育课程。实验小学代表南湖区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上作交流汇报。积极发挥“五老”优势,持续打造“五老带五小·培育红船好少年”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

二是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省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全面深化与江山的跨地区教共体活动,全面强化区域内“五同步”协作型教共体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落实“双减”各项政策,以减负增效为目标,通过研讨、培训等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两项教改成果入选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清华附中嘉兴学校获评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基地”。5所学校在全省小学生综合评价展评中作经验交流。新增省一级幼儿园4所、省现代化学校4所、市新优质学校3所。平稳落实南湖创业学校和余新仁和学校民转公,转登记为公办学校。目前,全区公办学校学生占比将达95%以上。

三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2023年中考成绩在大市继续保持领先水平。获全省第五届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三项团队荣誉,3所学校入选STEA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基地学校。全市首创“科创驿站”科普教育,举办区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节,11名中科院科学家莅临南湖校园做科普讲座,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在市级以上科创平台上获奖120项。劳动教育实践多次在新华社等央媒报道。

四是家校协同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全区“家庭教育优质课”比赛、“家庭教育优秀案例”比赛。余新镇中学和嘉兴市实验小学入选嘉兴市教育系统首批家庭教育工作室。举办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班。嘉兴市实验小学和余新镇第一幼儿园获评首批家长学校示范学校。组织全区家长积极参加教育部关工委暑期推出“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2023年家庭教育公开课”系列学习活动。

二、实施“教师专业度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队伍素养。

一是党的建设持续加强。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理论学习、作用发挥、检视整改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专项考核,进一步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员集中轮训和“‘八八战略’在身边”主题宣讲。持续做好“学在南湖·名师有约”党员志愿服务,累计开展导学服务72期,累计导学学生10585人,参与志愿者服务名师2810人次。坚持“双培养”机制,全年发展党员12名。

二是队伍建设优化升级。招录新教师372名(其中员额教师137名),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80名。初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10.97%,全市率先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城乡教师交流62人。4月,教育部教师司来南湖区调研,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调研组充分肯定。切实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考核机制。组织校长名师能力提升班赴厦门大学培训,选拔了35名教育系统优秀年轻干部并进行专题培训。

三是教师培养全面提速。首批16位区名师高端班学员顺利结业,其中获评省特级教师4名,正高级教师5名。大力推动教师“三航”培养行动,入选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1名,“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5名,嘉兴市名校长培养人选5名。入选省教坛新秀候选人2名,获评省师德楷模1人、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1名、市教育领军人才1名、市教育拔尖人才2名、市学科带头人39名、市教坛新秀12名、嘉兴市思政年度人物1名、嘉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嘉兴市优秀教师10名、嘉兴市优秀班主任10名、嘉兴市优秀辅导员5名、嘉兴市中小学教书育人楷模1名,中青年教师在全市各类课堂教学评比中,夺得市一等奖近30项。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区研训中心在全国教研室主任培训会上作交流发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对南湖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是师德建设常抓不懈。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印发《“清廉学校”建设再上新水平实施方案》和《教育系统师德师风问题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暨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新增区“清廉学校”示范校8所。

三、实施“校园安全度提升行动”,全面维护校园稳定。

一是安全责任层层传导。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现场责任,深化“网格化管理、清单化推进、系统化提升、积分制奖惩”校园安全管理,利用“校园安全隐患申报积分管理系统”,促使发现、报告、受理、整改问题形成闭环。

二是宣传教育落实落细。全面推进校园消防安全标准化学校建设。扎实落实校园安全各项宣传教育,全面落实“512防震减灾演和“119消防逃生演练。全年累计开展灾害科普知识、火灾应急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宣传教育活动200多场次。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区住建局等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学校消防安全、食堂燃气安全、寄宿制学校宿舍安全等专项检查,确保校园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到位,不断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高度重视“防溺水”专项教育,做实“七个一”要求,深入推动防溺水宣传教育,节假日定期向家长发送防溺水常识和警示提醒。按照“校不漏班、班不漏生”的要求,以反诈主题讲座、红船小义警反诈宣讲大使招募、无诈学校创建等形式深入开展反诈骗主题宣传教育。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校园广播等途径,以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观看视频、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开展好交通安全、反邪教、禁毒、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等各项主题教育。

三是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印发《2023年南湖区中小学食堂采购问题“专项治理大比武”活动方案》,成立专班,定期发布工作提示函,举办食品安全专题培训、配送单位安全培训、食堂突发事件场景演练,召开季度安全例会等。指导全区105家学校食堂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建章立制,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抽查学校食堂44家,以动态管理负面清单形式推动整改落实。全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率达到100%。

四是生命教育常抓不懈。常态化做好每月学生心理健康异常情况排摸和宣传引导,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推动市、区两级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学生家长“应知尽知”,局微信公众号建立周五心理课堂专栏,全年推送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8次,指导学校、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开展生命、毅力、耐挫教育。组织线上线下心理专家进家庭、进校园讲座113次,覆盖学生58000多人。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成果转介28人。各中小学校利用数字家长学校平台加强家校联系,利用学校公众微信号等推送家庭教育科普资源,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做好家庭教育知识和亲子沟通方式的宣传及普及工作。

四、实施“管理精细度提升行动”,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招生入学平稳有序。全面加强和规范新生入学工作。从实从细做好调查摸底、平台完善、流程优化、风险评估、方案制定、政策宣传、部门联动、属地参与等各方面工作,合理安排施教区,规范招生流程,促进均衡分班,合理设置课程。做好亚欧学校的施教主体确定和施教区划分,平稳落实南湖创业学校和余新仁和学校的民转公。及时办理转学、休学、缓学手续,加强学籍管理,防止辍学。

二是“两创”整改稳步开展。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推进方案,梳理“项项达标”任务清单和“校校达标”任务清单,倒排时间表,一项一项抓落实。指导督促各学校(幼儿园)对照标准及薄弱指标情况,按照“一校(园)一策”整改方案,制定整改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校校达标。对照评估指标,撰写指标说明、搜集佐证材料,查漏补缺,初步形成台账资料框架。

三是规范管理不断加强。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制订校外培训机构进入校园参与课后托管服务和学校体育俱乐部服务规范,强化机构预收费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研学旅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校组织学生研学旅行过程中第三方服务机构选择、费用确定、家校沟通作出明确要求。实施学校体育俱乐部、食堂专项审计,组织开展学校食堂采购问题和师德师风两项专项治理,坚决防止损害学生和家长利益的行为。

四是“双减”工作持续深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和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方案》(南专〔2023〕1号),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风险排查“每月一报”机制,按“红、黄、蓝”三色实施“清单化”动态管理。全面落实“校外培训清朗行动”,指导、配合文化、科技等业务主管部门加强艺术、科技类机构管理,做好机构全面进入全国监管平台纳管及开通支付渠道,会同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和节假日专项督查。成功申报“首批市级校外培训清朗环境试点区”,相关工作做法被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作为案例收录。

五、实施“保障有力度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教育保障持续加大。年初,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区委成立教育工委,财政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区委编办大力挖潜,优先保障教育用编。

二是学校建设持续推进。新开工建设基金小镇小学、罗庄小学、省身学校二期工程、曹庄小学一期工程等4所中小学。续建九年一贯制亚欧学校,其中小学部于2023年9月顺利启用,新增学位1620个,招收一年级新生12个班520人,有效缓减东部区域的入学压力。加快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修订完善《南湖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管理实施办法》,2023年竣工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在建小区配套幼儿园8所,新投入使用小区配套幼儿园3所。另外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1所,在建公办幼儿园1所。2023年9月共启用4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620个。

三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投入4600多万元,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暑期维修和设施设备添置,投入8千多万元启动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品质提升工程。实施公办中小学厕所改造工程和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净水项目等民生实事工程,共改造18所中小学365间厕所,安装净水设备108套、开水器78个。开工建设实验初中校史馆、凤桥镇中学风雨操场、新丰镇报告厅等项目,完成实验初中体育馆和秀州中学校史馆建设项目。

四是扶贫帮困全面落实。2023年,南湖区学生资助工作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91人,总资助金额174.53万元。资助面覆盖区内36所幼儿园、22所小学(校区)、14所初中(校区)。其中:寄宿生生活补助资助24人次,金额1.45万元;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资助652人次,金额17.51万元;义务教育营养餐资助676人次,资助金额73.98万元;托管 (延时)服务资助640人次,金额33.38万元;学前教育免保育费215人次,金额48.21万元。

六、实施“群体活跃度提升行动”,全面促进人民健康。

一是体教融合继续加强。共建立26所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1所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5所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累计招收少体校布点生329名。另有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5所,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家;省队在训青少年运动员27名,国家队在训青少年运动员4名。同时加强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实现竞技体育全员化、普及化,目前全区共成立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7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9家。

二是体育服务全面提质。打造南湖特色品牌,举办体育活动(比赛)169个,直接参赛群众达5万余人。全区上下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大赛”的生动局面。大力推进体育民生实事,2023年南湖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2.0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9平方米。实现了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和全区镇街、村社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完成省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工程6个、新建环浙步道南湖段42公里和市体育类民生实事“运动家”提升工程12个。做好全区30所公办中小学46个校区体育场地设施100%向社会开放。南湖区11个镇(街道)440个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放率100%,社会反响热烈。

三是体育竞赛不断亮化。南湖籍运动员朱锦尔获得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个人、团体共2项金牌。南湖小将唐滢、陆嘉乐在全国比赛勇获亚军,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南湖区在嘉兴市第十届运动会收获满满:青少年部共参加网球、短网等26个项目,其中,网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武术散打、足球男丙、五人制篮球乙组6个项目获得第一名。南湖区共荣获金牌186.84枚、奖牌465.84枚、团体总分5412.1分,团体总分位列全市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