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助”字大门,进入善粮小铺,来到一个以“农创客”为主题的慈善超市;拾级而上,至东楼二楼,这里是困境儿童的一个临时照护区域,一片温馨的空间映入眼帘……
昨天上午,南湖区民生服务综合体启用,品牌服务项目发布仪式也在此隆重举行。这座位于新嘉街道洪兴路与洪声路交叉口的建筑,承载着南湖区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两大平台”,汇聚了南湖区“大救助”资源的精华,为民生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
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划分为服务中心、守护联盟、安全小屋等五大空间,服务内容涉及助困、保健、慈善、监护等十多个领域。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及辖区资源,打造了“幸福一‘嘉’人·‘益’起来助你”特色品牌,建立“党建+救助”实体化运行机制、“平台+清单”共建机制、“数字+积分”激励机制等,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运行模式,助力打造现代化民生服务的“南湖样板”。
如何让一个综合体凝聚众多资源?去年,南湖区创新推出“助联体”模式,将零散的救助资源整合,扩大救助覆盖面,丰富救助形式和内容。南湖区民生服务综合体的诞生,是对这一模式的“升级”,实现了救助资源跨区域、跨领域的整合,为各类项目提供了实体化运作空间。
“例如,今年启动的‘善街计划’项目,就是将各区域的服务串点成链、编织成网,联动学校、机关单位、企业等,开展多元化民生慈善服务。”南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综合体的大厅,一面“幸福地图”展示了11个镇(街道)民生服务阵地及其特色;一站式综合服务区域推出了“三心服务”全天候综合服务岗,值班社工凭借专业技能为居民提供精准的咨询与救助服务;暖心救助区存放着爱心人士或企业捐赠的生活物资,用于临时救助;慈善超市则销售低于市场价的农产品以及结对致富项目的农产品,收入继续投入慈善事业。
除此之外,该综合体的“解忧工作室”项目得到了南湖区“两代表一委员”以及企业家、爱心人士等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成为全新的救助阵地;东侧整栋楼专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而设,有儿童安全场景体验区、困境儿童临时照护区、儿童友好城市参与区等,与学校、社区和医院等紧密合作,开展各类活动和服务。
启动仪式上,南湖区发布了“1790”大救助综合服务计划和“吾”童无忧计划。前者围绕“党建+社会救助+公益慈善”主线,关注七类困难对象,落实九大救助举措,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全面、精准的救助;后者立足于南湖区构建的“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网,旨在个性化解决困难家庭及未成年人的生活、就学、心理等问题,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活动现场,南湖区为10家暖心救助联盟单位授牌;6家“红社共同体”社会组织签约,承诺开展贯穿全年的社会救助系列服务活动;各镇(街道)代表领取了“未保”信箱,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倾诉、求助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