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尊敬的民进南湖区基层委员会:
贵团体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高质量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提案收悉,根据我局实地调研、反复会商并结合区文旅局、区资规分局、各街道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2024年是拓展提升“服务业扩容提质工程”,全力冲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承上启下之年。南湖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强总理关于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工作部署,努力在服务业提质增效方面作出新成绩、新贡献。深入践行“服务业兴区”战略,牢牢把握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有利契机,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消费在“三大需求”中的“主动力”作用,实现我区服务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做大做强服务业,全力夯实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基础。
针对你们提出的服务业总量占比下降,拉动作用还不够“强”的问题。近年来,南湖区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4.8%,较2022年提升4.4个百分点,占比和提升幅度均列全市第一。2024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5.3%,高于全市平均5.5个百分点。占比列全市第一。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5.5%,处于较高发展水平。2023年全区共有规限上服务业企业539家,其中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023年达355.3亿元,占全市比重达40%。全区涌现出了销售额超百亿的批发企业东菱商贸和即将超百亿的卫星实业、销售额超10亿元零售企业八佰伴和蔚来汽车、营收超5亿元科技服务业恒欣设计、恒创电力设计等龙头企业,嘉赛信息、泰格数据、易迪希计算机技术、聚水潭商务电子、威凯检测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效益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成为南湖区服务业的闪亮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构建“一区一廊一中心多点”服务业发展主格局。重点建设城市创新区、亚太路科创走廊、南湖文商旅中心和三个镇多点开花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以全方位提升嘉兴中心城区首位度为契机,加快推动城市创新区建设,加快创新区平台扩容、产业提质和配套提升,重焕中心城区活力。以亚太路为交通廊道和纽带,推进南湖高新区与湘家荡科创湖区联动,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全力打造辐射嘉兴市域及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南湖文商旅中心,加快推进建设、新兴、新嘉、解放、南湖五个街道城市有机更新,聚焦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焕发老城区活力,全面展现南湖区城市形象和文化魅力。加快补齐乡镇服务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配套设施不足等短板,依托高铁新城和制造业优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业供给。
(二)优化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既错位发展又相互联动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高规格召开双月服务业发展协调会议,完善现代服务业专班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镇街工作联动机制,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干导向,凝聚抓服务业工作的强大合力。强化政务增值化服务。完善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积极回应企业关切,迭代升级服务业产业政策,强化政策资金保障,推进资金直达快享。强化企业服务,落实企业问题诉求反馈机制,构建“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良好政商关系,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差异化打造镇街特色平台。围绕每个镇街至少一个服务业特色平台目标,打造具有辨识度和竞争力的服务业产业平台。南湖新区聚焦汽车商贸园、基金小镇、电商园和CBD四大平台,发挥主平台优势引增量,多引项目多出成效,为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主平台贡献。南湖高新区聚焦检验检测集聚区重点招引设计研发、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中熙新能源产业园,大力引进小米汽车等头部新能源品牌入驻,进一步打响知名度。建设街道聚焦都市广场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招引和中山路商贸体优化提升、新兴街道聚焦八佰伴商圈扩容、新嘉街道聚焦月河高品质步行街、解放街道聚焦火车站商圈、芦席汇街区、南湖街道聚焦南湖天地和1921产业园等。湘家荡聚焦“研究院经济”和数字贸易港建设。各镇服务业发展围绕当地工业特色和优势产业,做好主辅分离文章。
(三)强化对接,积极争取服务业发展有利因素。强化与市国资的对接,在已与六大市级国资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南湖区将与市产业集团、嘉城集团、嘉通集团、嘉源集团、市国投公司、市铁投集团在城市区域开发、产业园区提升、快速道路建设、TOD站点建设、文旅设施建设、“两新”循环利用、数据要素服务、股权投资基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密切合作,共同打造政企合作新样板,为“建强主城区、提升首位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整合各类项目、各种资源、各类资金、各方力量,进一步探索出“区域发展共谋、招商活动共办、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共建共用”的升级路径,成为更加亲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根据六大市属国企战略规划部署和具体项目推进要求,主动服务,加快推动在小美广场、火车站广场等方面的招商;在南湖天地二期、三塔里文创街区等地块开工;在湖滨高星级酒店、湖畔大酒店等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形成合作成效。
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针对你们提出的新兴行业偏少,产业结构还不够“优”的问题。近年来,南湖区大力培育新兴产业,2023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4.1%,列全市第3。今年上半年,安保服务业、旅游业、法律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8.5%、36.2%、7.5%。今年,聚水潭、威凯检测新入选市十佳服务业创新企业,累计达8家;新增18家企业入选市服务业重点企业,累计达122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威凯检测、隆聚餐饮入选浙江省首批服务业行业领跑企业;东菱商贸、嘉赛信息等入选市服务业领军企业;嘉兴市食品肉类有限公司入选首批省级冷链物流园区名单。易迪希入选首批省级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试点企业。威凯检测、盛源进出口、易迪希等企业入选市“优才支持计划”骨干型团队。高质量服务业项目招引取得新成效。成功签约落地长三角数字贸易港、九州文化、唯今国际、T3出行、360数字安全、腾讯音乐等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优质项目。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园2023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24.7亿元,同比增长8%。九州汇天、蠡园盐谷产业园借助短视频和电商直播风口,2023年营收分别实现1941%、282%的增长。南湖天地、辰溪里、八佰伴引入春风习习、南海渔村二十四宴、贰麻酒馆、香奈儿等潮牌大牌,成为嘉兴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牢招大引强“牛鼻子”,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绘制服务业招商地图,明确服务业招商时间表和路径图。聚焦互联网软件、数据信息、检验检测、金融科技、创意文化、设计咨询、城市商贸等领域,特别是加大与我区现有产业关联紧密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招引力度,积极培育制造服务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全年开展服务业推介、路演、签约活动,着力引进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重大服务业。建立签约项目“五色管理”机制、综合研判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密切跟踪已签约项目进度,强化主动服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班化协调解决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强化从项目洽谈到签约落地直至投产达产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早落地、早纳统、早作贡献。
(二)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服务主体,加快形成服务业发展梯队。开展企业梯队培育。在服务业领域大力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雏鹰行动”“瞪羚计划”,引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培养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打造服务业雁阵型企业梯队。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业产业扶持政策,深化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制定中小微企业的培育成长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服务品牌打造。鼓励服务业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服务行动,深化品牌创建,争创各类重点品牌、知名商号、著名商标、“老字号”等荣誉称号,加快ISO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推进。
(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进科技信息、检验检测、数字创意等三大新兴服务业。以亚太路为纽带,依托嘉兴科技城和湘家荡科创湖区等载体,进一步发挥“2+2+X”科创平台功能,发展科技创新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迭代打造高端科研机构引领科创发展的“南湖模式”。依托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重点吸引获得CNAS、CMA认证认可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入驻,壮大检验检测产业规模。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开展国际互认与交流、开展整合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强化沪杭甬合作,推动参与并逐步牵头制定检验检测细分行业标准。抢抓电商直播产业风口,建设数字内容产业园,培育数字影音、数字传媒等业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文创园建设,建立直播电商工作室、云仓储、创意园等。探索开设直播视频制作课程,打造网红培训基地。
三、大力提升服务业平台承载能力,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
针对你们提出的平台空间不足,配套设施还不够“全”问题。近年来,南湖区通过依托和发挥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引导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向高能级服务业平台倾斜。目前,全区已创成3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数量居全市第一,已初步形成“2+3+N”的组合式服务业发展平台,即:已成功创建嘉兴科技城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等2个国家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嘉兴烟雨南湖数字文旅创新发展区等3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和嘉兴越秀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等N个市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楼宇经济质效并提。2023年全年纳统楼宇87幢,入驻企业总量突破1.5万家,列全市第一。星级商务楼宇总计达23幢、税收亿元楼宇已达9幢,其中税收千万楼宇42幢,数量居全市第一。楼宇入驻率88%,居全市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构建多层次服务业平台,筑牢服务业发展底座基石。进一步明晰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等2个国家级、嘉兴烟雨南湖数字文旅创新发展区等3个省级和嘉兴南湖软件产业园等N个特色产业园的“2+3+N”的服务业发展平台。推动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取得新成效,确保1个、力争2个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年度考核优秀,积极争创省高能级服务业发展平台。擦亮市级服务业强镇街道品牌,东栅街道确保保持前三,大桥镇确保进入前十,其他各街道排名均实现进位前移。湘家荡数字贸易发展区积极争创新一轮市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高能级平台集聚。
(二)做强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奋力打造空中聚宝盆。以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区为契机,用好市级城市管理职能下放有利因素,扎实推动楼宇经济取得新成效。推动一批新建楼宇投入运营,鼓励各主体通过回购等形式提高政府楼宇自持率,提升楼宇招引的整体性和企业档次。推进老旧楼宇外观及设施改造。继续推进老旧楼宇改造升级,对功能落后的楼宇建筑外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等硬件设施实施有机更新,注重变“单一改旧”为“集成更新”。加强楼宇周边环境整治,着力解决楼宇周边交通、停车、市容环境等配套不完善、保障不到位问题。加快楼宇周边基础设施及商铺业态配套完善,加大满足楼宇企业员工出行、就餐、娱乐、健身、住宿等日常需求。实施楼宇经济综合评价竞赛,提升楼宇发展质效,到2025年,星级楼宇达到25幢,税收亿元楼宇达10幢、税收千万楼宇达45幢。
(三)加快重点项目推进,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载体。以大体量、大能级的重点项目谋划建设为主要抓手,推进南湖服务业加快发展。强化项目谋划招引。聚焦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开展精准招商,综合主题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项目招商等招商形式,谋划、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影响力大、支撑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强化项目推进保障,加快推进南湖天地二期、八佰伴二期、三塔里文创街区、湖滨高星级酒店等一批民众关注度高、能有效提升城市能级和服务供给的重大项目,增强城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完善迭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做好重点产业、重点平台项目谋划储备以及用地预留、规划调整等工作,全力向上争取与重大项目挂钩的用地指标。
四、强化产业融合,加快构建优势补助协调发展新体系。
针对你们提出的统筹推进不够,融合发展还不够“深”。今年上半年召开了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形成服务业齐抓共管的浓厚发展氛围。加大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力度,今年,南湖区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省级服务业制造业“两业”融合示范区域。强化文旅融合,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入选推进促消费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嘉兴月河历史街区入选浙江省首批十大省级示范智慧商圈,月河步行街获评第二批浙江省高品质步行街,南湖天地商业步行街获评第三批浙江省高品质步行街。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施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提升工程。推动制造业企业向附加值高的服务环节延伸、服务业企业向制造领域拓展,发展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总集成总承包等两业融合模式。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发挥博创科技、天通精电等企业试点带动作用,鼓励数字经济企业、生产制造类企业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细分领域平台,大力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推进建设智能工厂,鼓励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大力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车间精准、柔性、高效、节能生产。强化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嵌入式合作。加强研发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嵌入式合作,提供需求分析、创新试验、检验检测等服务。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支持普洛斯新丰物流园、万纬嘉兴余新物流园等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引导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强化电商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融合。支持各类电商平台和制造企业产销对接,通过建立网上采购平台、综合销售平台等方式,促进柔性化生产、精准化营销、品牌化发展。
(二)实施文商旅融合工程。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为需求,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城市商贸、健康服务和社区服务四大民生产业。加快全域旅游创新发展,以红色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特色资源为驱动,推动“红色+”“乡村+”“生态+”融合发展。联动乌镇、西塘、南浔等周边古镇,搭建江南水乡旅游联盟,共同塑造“梦里水乡”品牌。融入长三角旅游产品线路体系、商务会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打造江浙沪短途旅游精品目的地。推进运河、古城等文旅资源整合,加强各景点文化脉络联系和旅游线路衔接,展现“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特色风貌,打造世界级红色文旅先行区。沿中山路一线打造综合商圈,以月河高品质步行街为核心着力发展夜间经济,积极打造南湖天地商业新地标,重振老城区商圈、商业街区发展活力。推进嘉兴火车站、子城广场等城市门户及“九水连心”景观节点建设,以子城为核心重构高品质公共空间,推进府南街、斜西街、杨柳湾、紫阳街等连片改造和工业遗产改造,搭建创新创业创意集聚平台。
(三)实施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工程。积极利用人工智能、5G、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产品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数字赋能。推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商务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智能设计、智慧物流、金融科技等业态,建立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推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丰富旅游、健康、家庭、养老、教育等服务产品供给,推动生活消费方式向智能型转变。
五、中心城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借鉴
(一)绍兴市越城区:聚合政策力量,重铸核心竞争力
基本情况:绍兴市越城区位于杭州湾金南翼,是绍兴市的政治、文化中心。2023年,绍兴越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745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56%,集聚服务业规上企业超1100家,服务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其中,文商旅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全国高质量发展旅游休闲名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省文旅融合十佳县(市、区)等称号。
发展经验:一是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成立越城区全域旅游示范区(AAAA景区城)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文旅集团,发挥资产盘活、资金集合和资本运营作用,全力支持市名城办推进古城保护利用。构建服务业“一业一策”政策体系,制定出台《越城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保障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加强要素保障。培育人才上,健全“选引留用培”人才机制,培养用好本土人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充沛的创新创业动力。用地保障上,统筹安排服务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盘活存量用地,支持低效用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资本上,支持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区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用于促进越城区文旅等服务业发展。三是全力加强全流程管理服务。聚焦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构建“谋划—选资—洽谈—落地”项目招商链、“赋码—立项—建设—投用”项目管理链、“监测—评估—反馈—运用”项目评价链。
(二)无锡市梁溪区:强化科技赋能,引领服务业提质增效
基本情况:无锡市梁溪区位于太湖之畔,不仅是无锡市的历史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引领着无锡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2023年,梁溪区GDP为1624.1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10.54亿元,占GDP比重86.8%。
发展经验:一是科技赋能,加快培育新兴业态。聚焦无人经济,同蘑菇车联携手合作,进行全域道路智能网联化升级、打造数字孪生城市交通底座、建设自动驾驶运营中心等,同时在中心城区布局自动驾驶观光车、巡逻车、清扫车、自动驾驶零售车等。聚焦低空经济,开通空中赏樱专线,丰富低空文旅新场景,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同时布局高效智能“低空物流”网络,探索低空物流无人机配送,打造全国首个“无人配送”示范高校。二是立足开源,软件名企加速涌现。以开源创新生态建设为重点,建设国家可信源代码中心、开源内容审核中心、开源技术孵化创新中心,为软件企业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促进软件代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创新性。鼓励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及个人开发者积极参与全球开源社区,共享技术成果,贡献代码,吸引外部开源项目落户,形成内外双向互动的开源生态圈。举办国内外开源技术交流活动,打造“开源之都”品牌形象,建立开源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形成一个开放、协作、创新的软件产业环境,为软件名企的加速成长提供肥沃土壤,助力企业在开源浪潮中脱颖而出。
嘉兴市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8月15日
(联系人:陈春圆 联系电话:1585737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