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30402MB1937903N/2025-00350 公开分类
发布单位 区医保分局 发布日期 2025-01-14
文  号 主题词

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1-14 14:18 信息来源:区医保分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区医保分局紧密围绕市医保局关于医疗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推进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群众享有更加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医保服务迭代增值。一是拓展参保成果。截至12月底,户籍人口参保率99.74%,参保扩面进度居全市第一。推进“医保政策进高校”,2024年度大学生参保数同比增长68.2%。截至12月底,拨付医保基金14.15亿元,审核本地疑点数据67.67万条,异地疑点数据13772条, 发布第一批智能审核“两库”(免审规则库、不予申诉规则库)68项。长护险智能监管获市级试点。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截至12月31日,共受理医保业务40.43万件,线下受理9.71万件,基层办件率占比99%;受理“全省通办”业务11.66万件。打造“幸福医保 南湖优享”经办服务品牌,创新医银、医医、医企合作,建成“幸福医保”服务驿站92个,较上半年试点初期增长3.2倍,覆盖禾城农商银行网点、农商行丰收驿站、定点医药机构、企业及高校,累计提供政策咨询和医保服务2000余件。三是推进“互联网+医保”。129家定点医疗机构、372家定点药店开通跨省异地直接结算。36家医疗机构开通跨省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29家定点医疗机构、375家定点药店接入国家电子处方中心。医保电子凭证结算率日均49.71%。在全市率先上线“浙里云药房”,实现手机下单买药、医保账户支付、即时配送到家。

(二)基金监管严密有力。建立医保、卫健、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案件联办监管机制,开展定点零售药店专项检查150家、定点医疗机构综合巡查13家,追回违规资金91.1万元。开展死亡人员违规刷卡集中整治,建立与民政、卫健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百日行动”暨救助人员高频住院专项治理,追回医保基金51.32万元。组织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退回违规资金235.24万元。开展经办机构内控建设,委托第三方全面评估。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发布“余老师讲医保”宣讲品牌,打造“1+4+N”宣讲体系,面向医药机构、经办机构、参保人开展常态化宣讲,专题宣讲28场次,通报打击欺诈骗保案例8起,覆盖2万余人次。

(三)医保改革减负惠民。一是落实药械集中采购。组织定点医疗机构完成各批次药品、医用耗材的协议采购量确认和购销协议签订工作。督促落实集中带量采购执行进度,已到期的12个批次共209个品种全部完成采购任务量,平均完成率187.29%。带量采购中选品种按时结算率98.79%,药品、耗材在线结算率分别为107.08%和105.58%。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线上采购比例分别为102.26%和102.02%。二是推进DRGs点数付费改革。开展住院费用DRGs点数付费政策培训,参与全市DRG点数付费交叉检查。审核2023年疑似分解住院、15日返住病例和DRG与床日交替等病例2490例。

二、2025年度工作思路

(一)推动医保惠民服务落地落细。落实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医保参保精准扩面。加强参保数据动态管理、分析和应用,归集医公安、民政等跨部门数据,开展数据治理,保障省级全民参保数据库“一人一档”平台全面落地。协同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改革,提高保障能力。稳妥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关注潜在舆情,正面引导落实。

(二)推动医保基金监管提质增效。推进医保基金综合巡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定期组织定点医药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完善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全过程监管机制;深入推进长护险智能监管试点。突出三个重点强化监管力度,即突出重点领域,加大对中医理疗康复等民营机构监督检查力度;突出重点人群,以大数据模型精准画像,建立特困低保低边等医疗救助人员的常态化监管模式;突出重点线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问题线索核查处置,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打击欺诈骗保“零容忍”。探索新定点医药机构“成长计划”,建立点对点导师辅导联系机制、医保专业能力培育提升机制和考核评估激励惩戒机制,保障定点医药机构规范运营。

(三)推动医药服务改革平稳实施。平稳落实门诊支付方式改革,密切关注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情况、就医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组织定点医疗机构落实药品耗材带量采购任务,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报量,兼顾带量和非带量品种,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满意度,推进各批次集采中选结果落地。

(四)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便捷高效。推进医银、医医、医企、医校“幸福医保”服务驿站建设,探索人才群体医保增值服务,深化“三级贯通,全省通办”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高频事项“全省通办”。深化医保“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医保码在机构端的全流程应用;探索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免申即办”;推广医保刷脸支付,实现特殊群体“医保到家”;推动个人账户跨市共济直接结算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