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余新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经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予以公布,详细内容如下:
1.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
镇域范围:为余新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7.30平方千米。
镇区范围:东至镇界,南至镇界,西至金星村村界,北至镇界,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面积37.04平方千米。
2.功能定位
全面落实上位规划传导的主体功能定位要求,余新镇作为城市化潜力地区,功能定位为中心城区高铁新城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高铁南畔现代化品质新城。
3.规划目标
至2025年,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空间、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为全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助力。
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建成产城融合新高地、智能制造示范地、美丽宜居幸福地。
4. 统筹划定“三条基本控制线”
落实上级下达任务要求,到2035年,余新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5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12.41平方千米。
5. 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规划余新镇形成“一心一核、一轴一带、多廊三片区”的国土空间结构。
城镇公共服务心:城镇中心区提升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功能,打造公共服务功能核心。
产业创新服务核:围绕高铁枢纽南向发展轴布局高品质产业配套设施,为高铁站点周边区域提供科创产业相关配套。
高铁新城发展轴:构建南北向高铁新城发展轴,北连高铁南站枢纽、国际商务区,南至梅花洲科创新城,是嘉兴南部城市发展的重要轴线。
亚太路科创带:沿亚太路打造科创发展带,串联凤桥梅花洲科创新城,向北连接科技城、湘家荡科创湖区,推进南湖区科创产业及配套协同发展。
生态廊道:沪杭高铁、沪杭高速、乍嘉苏高速、海盐塘沿线的生态与基础设施廊道。
城镇发展片:未来余新镇居住、商办、产业功能集中区,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拓展,引导城镇有机更新,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宜居生活品质,打造高铁宜居板块。
世合生态片:依托世合理想大地、普光未来乡村建设,推动绿色有机农业、特色田园景观、生态人文住区共同发展。
都市农业片:充分挖掘农业、人文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区。
6.细化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遵循全覆盖、不重叠的基本原则,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规划余新镇域主导用途分区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工业发展区、战略预留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以及农田整备区。
7. 打造外联内畅交通体系
(1)铁路规划
余新镇内涉及3条高速铁路,即沪昆高铁、通苏嘉甬高铁、沪乍杭高铁;1条普速铁路,即沪乍杭货运铁路;规划预留3条市域轨道,即苏嘉平市域轨道、沪苏嘉市域轨道、杭海嘉市域轨道。
(2)公路规划
高速公路:规划落实2条高速公路,分别为G60沪昆高速、S11乍嘉苏高速。规划设置2处高速互通出入口,分别为现状余新互通和规划嘉兴南互通。
国道:规划预留1条国道,即G320南迁。
省道:规划落实2条省道,即S302平湖至安吉公路、S207秀洲至仙居公路。
县道:规划落实5条县道,包括X210余云公路、X208余沈公路、X209余王公路、X217凤余支线、X221长明线。
乡道:规划落实4条乡道,包括Y213(焦山门-石堰)、Y214(余新-长秦)、Y222(余西-马桥)、Y223(西湖墉桥-明星村)。
城乡农村公路:联系主要乡村的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应不低于四级公路,其建设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鼓励在路基外侧设置骑行道、游步道等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3)城市道路规划
城镇快速路:形成“一横一纵”快速路骨架,包括嘉兴至海盐快速路:S302平湖至安吉公路(科技大道),嘉兴至平湖快速路:S207秀洲至仙居公路(嘉南公路)。
城镇主干路:形成“四横五纵”的主干路网,“四横”为镇北路-S302平湖至安吉公路、余北大街、幸福路-余云公路、茜柳大街;“五纵”为西秦路、镇西路、五星路、新达路、亚太路。
城镇次干路:包括新市路、新昌路、新盛路、渔里路、金星路、姜贤路、果园路等。
城镇支路:包括为民路、余南路、民新路、渔谣路等。
(4)航道规划
规划1条航道,为嘉于线,为三级航道;规划1处码头作业区。
8. 构筑“15分钟、5-10分钟” 生活圈体系
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范围,余新镇规划范围内规划构建3个15分钟城镇生活圈。以步行5-10分钟为服务范围,建设多个5-10分钟社区生活圈。
“15分钟生活圈”重点配置初中、小学等教育设施,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工疗康体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公园绿地等文体设施,养老院、老年养护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菜市场、餐饮等商业设施,社区服务中心(街镇级)、镇政府等行政办公设施。
“5-10分钟生活圈”重点配置幼儿园、养育托管点等教育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卫生设施,社区文化设施、特色文化公园、室内健身点等文体设施,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设施,综合超市、社区食堂等商业设施,社区服务大厅、社区议事厅等行政办公设施。
9.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落实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塔塘桥和曹墩遗址。落实1处文物保护点,为黄姑庵遗址。落实1处市级传统村落,为曹王村。落实2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分别为大盛桥和兴大桥。落实1处历史建筑,为六龙桥。落实3处1级古树名木,为普光寺外3株古银杏;1处3级古树名木,为农庄村1株古银杏。
10.强化规划传导
严格落实《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嘉兴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规划用途分区、用地布局、管控要求等重要内容,按照“功能+格局+指标+控制线+名录”五位一体的方式传导;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管理和空间控制线边界管控;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并明确向下位规划的传导内容。
11.规划数据库建设
依据《浙江省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规范(试行)》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推进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全过程数据化管理。
附图1国土空间用地现状图
附图2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镇域三条控制线图
附图3 城镇空间规划图
附图4 镇区综合交通规划图